
齊白石《水墨群蝦》
《群蝦圖》送給張樂平 “老沖頭”里淘出宋畫 ——唐云收藏軼事
大凡著名畫家都有收藏的癖好,一來賞玩,二來借鑒,三來保護,使之流傳。唐云就是其中的一個。日前,我拜訪了沈智毅老先生,沈老對我講了唐云覓畫、賞畫、贈畫的故事。
1955年始,上海古玩市場逐漸復蘇,石濤、八大、吳昌碩、齊白石等大師作品流傳在市場的也越來越多。唐云對這些人的作品特別喜歡,見之就收買,有時沒有錢,借了錢還要買。
齊白石的畫,唐云是十分癡迷的,特別是對他畫的花鳥草蟲鐘愛尤加。一次,唐云與壺刻家沈覺初去沈智毅家玩。三人共進午餐,酒過三巡之后,唐云提出了3人共去廣東路文物商店去淘淘書畫。來到商店,唐云發現一張齊白石的《群蝦圖》,濃濃淡淡,虛虛實實正朝著一個方向移行,或游走,或跳動,成群結隊,多而不亂,初看,千蝦一面,細看,又各具神態,白石老人用粗細、濃淡、軟硬不同的筆墨線條,把群蝦刻畫如在水里一般,活靈活現,氣韻生動。當時要價只有32元,唐云速速買下掛于自己的書房。一天,張樂平到唐云家玩,見書房中齊白石的《群蝦圖》,眼睛一亮,喜歡不已。唐云見張樂平喜歡,便爽朗地說:“你喜歡,你就拿去。”張樂平也不客氣:“我買下便是了。”唐云卻說:“錢,我是不收的,要錢的話,我也不給你了。”張樂平知道唐云的脾氣,也就高興地接受了此畫。
此后的一天,張樂平陪唐云喝酒談藝,酒后,兩人又去廣東路文物商店。唐云見墻角處有一堆軸頭,一捆一捆的,雜亂無章地放在地上。唐云與營業員很熟,便問:“這一堆書畫派什么用場?”營業員說:“是老沖頭,出口之用。”唐云便說:“可否打開給我看看。”營業員隨即一張一張翻給唐云看。突然,唐云叫了一聲“停”,他說發現了一張宋畫。唐云說:“這是一張好畫,畫面雖有些破損,但也不能流向國外呀!”唐云隨即買下該畫。正當唐云付錢時,在一旁的張樂平搶著說:“我來付錢。”唐云說:“怎能要你破費?”張樂平說得直白:“上次你送我的齊白石的畫,我還沒付錢,這次你賣個人情給我做,讓我付吧!”
這幅宋畫初看很糟,畫面也破損。于是唐云直奔上海博物館,請裱畫師重新裱過。宋畫裱好后,如換了一個新人一樣,帥氣十足。唐云喜不自禁,掛在書房內,天天賞析、琢磨、借鑒。唐云得宋畫的消息不脛而走,唐云的好友,時任廣東省領導的魏今非正好在上海開會,得知消息趕至唐云家與他商量,希望唐云將宋畫捐與廣東省博物館。魏今非原以為要費一番口舌,不料,唐云欣然答應。自此,該宋畫便在廣東省博物館落戶了。廣東省博物館也象征性地給了唐云幾十元的獎勵。誰料,“文革”之中,唐云這一捐畫舉動,竟成了他的一條罪狀,說他搞“投機倒把”,倒賣名畫。事后,沈智毅問唐云:“為什么不加以解釋?”唐云很坦蕩地說:“心底無私天地寬,對他們越解釋,他們越來勁,還是不說的好。” 王曉君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