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撲克大王"癡迷收藏
燕趙都市網訊(通訊員王月紅 趙慧斌 記者陳正)撲克,是我們逢年過節常見的娛樂品。而河北省邯鄲市涉縣天鐵集團職工寇振建,卻將收藏撲克當成樂趣,二十多年來走南訪北,網羅各式撲克1700多種,模樣或大或小,或圓或方,最大的近似報紙,小的可比火柴盒,內容五花八門,讓人大開眼界,被當地人稱為“撲克大王”。
體裁多樣,內容豐富
走進寇振建的家,家里兩個立體櫥柜里,全是他多年收藏的撲克,密密匝匝的排列著。這幾年,他迷上了紅色文化、河北文化,很多撲克都是河北的風景名勝、人文故事,談起自己的收藏史,寇振建有說不完的話。
今年36歲的寇振建,從少年時代就開始收藏撲克了。1988年春節,剛剛11歲的他,用壓歲錢在雜貨店買了人生第一副撲克。“當時,熱播西游記,我買的撲克上就是西游記的內容。”寇振建回憶,“從那之后,我就迷戀上了收藏撲克。別的小孩買零食的錢,我都攢起來買撲克。”
后來,寇振建當了兵,又成了天鐵的一名職工,二十多年來,什么都在變化,唯一不變的是他一如既往的愛好撲克收藏。寇振建的撲克涉及多種主題:名人偉人、紅色經典、書畫天地、文學藝術、中國民俗、旅游風光、百科之窗、地方紙牌、地方衍生物等。每個主題精挑細選,都具有代表性,名人偉人主題包括孫中山、宋慶齡、毛澤東、周恩來、鄧小平、共和國將帥;書畫天地包括梅、蘭、竹、菊、古代名人字畫、歷代皇帝書法;文學藝術包括四大名著、唐詩、宋詞、元曲;中國民俗主題包括年畫、木刻、三十六計、菜譜、酒令;旅游風光包括主要旅游景點的風景;百科之窗包括軍事天地、動物、植物等;異型異材主要是不同形狀、不同材質的撲克如塑料、金屬和牙骨等制成,形狀上還出現了加長、加寬、特大及圓形、正方形、菱形、和S形等。經過二十多年的收藏,現在各種撲克共計1700多種,近2000副。
收藏快樂,結交朋友
如今,寇振建已是中國收藏家協會撲克專業委員會會員,河北省撲克收藏家協會副主任。回首二十多年來的收藏路,寇振建說,收獲最多的是快樂和朋友。
寇振建認識的第一位撲克收藏家,是在寧波當兵時,從報紙上看到的。“我千方百計找到他,從他那買到很多改革開放初期的撲克,并且學到了很多撲克的知識。”寇振建說,之后就經常書信交流撲克收藏心得。
這些年,寇振建遍訪名家,廣交藏友。先后到北京、天津、上海、山東、河南、浙江、江蘇等地參加撲克收藏活動。他印象較深的是,曾花200元從拍賣會買了一副“民族服飾”的撲克。而那時,他一個月的獎金也只有200元。參加世博會,別人帶回的是各種禮品、紀念品,他卻背回了一大箱各色各樣的撲克。“以前沒手機時,都是寫信和撲克愛好者交換自己收藏多余的撲克,現在也是,也因此認識了很多朋友。”寇振建非常謙虛好學,時時處處以學生身份出現,多方求教撲克收藏的名人大家,不斷提高自己的撲克收藏知識,增加收藏文化的底蘊。
寇振建還先后三次在天鐵職工文化節、天鐵物流公司、涉縣美食林舉辦展覽。從展覽中獲得了快樂,也結交了志同道合的朋友。
開闊視野,增長見識
一張撲克就是一個故事,一副撲克就是一本教材。寇振建在撲克收藏中,漸漸地增長了知識、拓寬了視野。
“我每天沒事的時候,都會拿出撲克來翻一翻,兵器、民俗、藥膳、典故等,這些都是珍貴的濃縮版的歷史資料。”寇振建說。“我曾經想了解一下戲曲中的臉譜,可網上得東西太多、太雜。這個時候我買了一副關于‘臉譜’的撲克,撲克牌上圖文并茂,我能很系統地了解這方面的知識。”
不僅如此,寇振建還開始研究撲克的起源、發展、生產廠家、市場變化、不同時期撲克主題等。在撲克領域,他已然成為專家。而且他還想著收集涉縣的風土人情,制作一套關于涉縣文化的撲克。
談起未來收藏的撲克如何歸屬。寇振建說,“現在,孩子才3周,我也會拿出一些簡單的動植物、汽車和旅游的撲克,給他看,給他講講上面的內容。”他希望自己的孩子讀書懂事后,能好好看看這些撲克,從頭到尾的了解一下里面的知識。之后,如果哪里需要這些撲克,將無償捐贈。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