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年策展人段君
中國藝術圈自2005年開啟“資本雄霸藝術的黃金時代”以來,中國藝術市場空前繁榮,來自畫廊、拍賣行、金融機構,以及一些學術機構、美術館、基金會、評獎機構的資金成為藝術市場的中堅力量;而且現在又出現一些新的可能性,如時尚品牌和時尚文化、奢侈品、汽車、房地產等高端消費品牌的加入,并出資打造藝術和資本的聯姻。藝術圈形成一條創作、展示、銷售的生產鏈,而資本就是這條生產鏈的潤滑劑。
藝術展覽就處于這條藝術產業鏈的中間環節。相較于上世紀八九十年代,作為藝術展覽的主人公——策展人在當今的藝術環境中,其身份也發生了轉變,著名策展人顧振清認為 “盡管策展人一開始是作為一種文化身份、學術身份來出現的,但是現在策展人又有了一個市場身份”,而藝術市場資本的進入加快了策展人身份的商業化。
大幅提升的商業成本正在改變展覽的生產機制,而資本逐利的本性,也在腐蝕展覽這個最重要的生產環節,公益性成為幌子,學術性、實驗性缺失,諸多展覽華麗的外表之后是赤裸裸的商業目的。在這樣的背景下,策展人成為一個學術與商業中夾雜著的矛盾體,發展近20年的中國策展人在當下呈現亂象叢生的現象。直至今日,策展人從最初制定學術標準的人到成為了學術所質疑的對象。最近媒體瘋狂轉載的《策展人成變形金剛吸金忙》、《獨立策展人難獨立》等文章,又掀起一陣對策展人的熱烈議論。針對此事,青年策展人段君近日接受雅昌藝術網專訪。
雅昌藝術網:近日媒體聲音:青年策展人策展頻繁,被稱為“瘋狂吸金”,而展覽水平卻不見長進,青年策展人追逐資本,還是被資本驅趕?您怎么看待這個話題?
段君:青年做事多,難免被譏諷,云龍混雜的情況確實存在,但最近兩場青年策展人策劃的青年藝術展在水平上還是很高的,比如鼎峰《對抗的空間——關于繪畫的8種態度與立場》和尤倫斯的《ON ? OFF:中國年輕藝術家的觀念與實踐》,較之前幾年的展覽,在布展的創造性上和對作品的整體呈現上,都勾勒出了更新的氣象。據我所知,青年策展人還是有一定的理想,策展頻繁并不完全是為了追求金錢,更多的是一種實踐的介入。
雅昌藝術網:青年策展人如何運用和對待資本?他們與資本的關系是怎樣的?
段君:充足的資金能夠支持策展人實現更多的想法,比如布展上可以對場館進行大規模的改造,在藝術家的材料費方面能夠提供更充足的支持,以便藝術家的創作更加天馬行空。但資金的腐蝕力是存在的。對資金保持警惕,已是老生常談。從實踐上來說,青年駕馭資本絕非易事,完全依靠自律,可能無法保證,但目前也別無他法。
雅昌藝術網:以您的實際策展案例,來講述在這個過程中,資本的角色和您的態度。
段君:對策展而言,資金的保障是前提,空有想法無法實施也無濟于事,而且在實施過程中資金的短缺會給展覽各方面的工作造成障礙,導致策展人的精力無法集中在展覽的學理上。從概念上來說,資本是用來投資的,它有增值的要求和盈利的目標,如果不是純粹的對展覽的無條件的支持,資本只能給策展人帶來更大的商業回報方面的壓力,展覽的質量必定削弱,但由于目前支持展覽的大部分是經營性的資本,而不是無條件的資金,所以也導致策展人同樣以獲利的態度來對待資本,比如謀取更高的策展費,但高額策展費并不是指責策展人的理由,而且從整體上看,目前策展人的工作還沒有獲得策展費成正比的回報。在策展過程中,策展人面對的最大干擾來自資本,掣肘難書,所以策展人反對的是資本決定論,而不是敵視資本。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