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奧地利藝術批評家《中國水墨再現(xiàn)》世界巡回展策展人:K. Y. LOH
這已經(jīng)是袁野的第八本個人畫集了,這對于一個四十多歲的畫家來說,也許很多人會認為上天非常眷顧他吧!從上世紀九十年代起,他以自己獨特的瓶花作品登上畫壇,頓時藝壓群芳,鶴立于群。
袁野的作品基調(diào)明快、瀟灑、重視畫面意境,有朝氣蓬勃的時代氣息。再加之他多年來用心研探中國畫繪畫材料及礦物顏料的應用。運用礦物石色、植物的顏料潑灑到自己的畫中,加強了中國畫色彩視覺的張力,使畫面沉穩(wěn)而厚實,色彩更加豐富,更加亮麗,也更加動人,在強調(diào)色彩視覺張力的同時,把色彩學及相關理論放置在傳統(tǒng)水墨畫之中。他始終都是以他的這種彩墨的方式來表達自己的感受。逐步形成了自己獨特的創(chuàng)作符號、創(chuàng)作模式,在藝術天地里開劈了自己的瓶花學派,素有“不中不西、亦中亦西,又中又西”的說法。中國美術學院美術評論家稱其繪畫樣式之為《袁家樣》。
袁野的畫中彌漫著中國唐詩宋詞的芳香,散發(fā)著禪思的純和善美。帶著遠古壁畫的色彩調(diào)和明麗鮮亮的現(xiàn)代色調(diào),在凝結著五千年文明結晶的大氣和厚重的陶瓷、鮮花、佳果、美酒之間起舞丹青,成就了他繪畫中佛家見佛、道家見道的精神境界。法國著名畫家皮埃爾教授如是說:“袁野的中國畫作品具有世界性的廣泛解讀。這仿佛是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藝術家難以做得到的……!”
中華文明悠遠而深長,她堅定而又包容并蓄的強大,綿延數(shù)千年不息。中國水墨是中國文化的寶貴結晶,它包含了中國的人文哲學,宇宙觀、價值觀。它以水為媒,幻化六彩,直指心性的高明,使得它有著無可比肩的精神高度。
袁野的這種風格不是硬變得來的,而是長期積累的結果。所以他的畫沒有那種硬拗的感覺,而是自自然然的隨意。他一直在挖掘生活的美麗,并把這些美麗的、真實的感受一點點,一滴滴逐一反映到自己的筆下紙上,讓畫面自然而然地傳達出一種高潔、優(yōu)雅、婉約的氣息,從而引起觀眾的共鳴。可見,他的畫之所以斐聲國內(nèi)外。得到國內(nèi)外學術界的認可,得到國內(nèi)外收藏家的青睞。絕非偶然。
也許是故鄉(xiāng)棲唐河邊的牡丹、荷花,柳絮、槐花、榆錢子、蒲公英、蘆荻。一年四季花開花落、晨昏暮雨、陰晴圓缺,滋養(yǎng)了他風雅的靈魂。南下嶺南的人生閱歷。重回江南,攀登新高峰的人生升華,江南的風物和祖先優(yōu)秀文化的熏陶使然,他人、畫日臻成熟。游學歐洲的取經(jīng)和交流,他注重到西方繪畫大師那兒吸收營養(yǎng)。觀千劍后識器。他在四四方方的滿構的圖中實中求虛,以形式的強烈對比來表現(xiàn)疏密的變化,密而不窒,填塞之中仍極具空靈。他把各種繪畫技法,融合中國傳統(tǒng)的文化元素,使自己的作品,亦中亦西,又中又西,既有傳統(tǒng)水墨意境和中國哲學內(nèi)涵,又生動體現(xiàn)了中、西融匯,天人合一的精神面貌。也許理論的論述的蒼白不如在數(shù)米之外的視覺感受更加讓人信服,他的畫作在數(shù)米外不用看簽名就知道那一定是袁野作品。
這也許是很多畫家一生要追求的目標,而他已經(jīng)做到了!
從袁野的言行以及他的人生經(jīng)歷,不難發(fā)現(xiàn)袁野是一位具備在繪畫領域里,月下射虎、鴻溝劃界、暗渡陳倉等等閱歷的畫家。袁野的舉手投足中,可以看到中原男人的厚重,這和當下吞吐不知所云的所謂當代畫者,不可同日而語。也正是有了這樣的高遠,袁野才能從生他養(yǎng)他的中原出發(fā),負笈三吳、問業(yè)于越中,成于粵,然后又弄潮錢塘及滬上。袁野知道繪畫雖是雕蟲小技,倘若略有造就誠非容易之事。
二十世紀的中國美術發(fā)生了歷史上最大的變革,袁野特別喜愛畫瓶花作品的打深井的探索做法,無論在當代中國畫界的題材和畫面效果上,都絕對是一個獨特的個案,其學術價值和意義,已經(jīng)不容繞開。從他這個時期所創(chuàng)作的巨多作品中,不難看出袁野在這個花花世界里,深深地讀懂了,藝術家必須為中國美術扛起的沉重孤獨和寂寞,而又要繼往開來的傳承和發(fā)揚。
生活的煩惱和歡樂往往使人庸俗和頹廢。袁野,依舊的迷戀在他用瓶花構筑的藝術世界里,深情傾注。
一位歐洲著名策展人告訴他的收藏家們:如果你錯過了上世紀的吳冠中,那就不要再錯過袁野……!



皖公網(wǎng)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