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謝黨偉正在展示自己的搪瓷收藏品
里面一層薄薄的鐵皮,外面包裹著一層或是數層的瓷釉,依照用途,制成碗、杯、碟、盆等容器,這就是“琺瑯”,也就是我們所熟悉的搪瓷。或許可以說,上世紀六七十年代,普通家庭的家居用品處處都有搪瓷的烙印,茶杯、飯盆、臉盆,甚至痰盂、尿盆都是搪瓷制品,那時簡直可以被稱為“搪瓷時代”。
隨著生活水準的提高,如今的搪瓷早已漸漸淡出我們的生活。但在虹口區卻有著這樣一位普通市民,對搪瓷有著近乎癡迷的喜好。他叫謝黨偉,收藏了不同時期的近2600余件搪瓷,重拾了整整一個時代的記憶。
家中成搪瓷博物館
走進謝黨偉位于虹口區的家,感覺就像走進了一座小型的搪瓷博物館,讓人產生一種莫名的親切感。客廳面積約有30平方米,角角落落幾乎已經被各式各樣的搪瓷制品占據,小房間及陽臺上也有擺放。在進門處,一個簡易的陳列柜搭建成了隔斷,上面擺放著數層搪瓷碗、杯,樣式較為普通。往里走,搪瓷的品種逐漸豐富,既有單獨陳列的搪瓷杯、搪瓷盆,也有自成一系的“萬圣節”系列、卡通系列以及極富中國特色的“萬紫千紅”系列。
因為搪瓷占據了“半壁江山”,略偏西式風格的裝修看起來有些不夠協調,這讓謝黨偉的愛人史女士非常無奈:“早知道這樣,當初裝修我就設計成完全的中式風格,也不至于像現在這樣不倫不類。”她指著偌大的電視墻,記者看到黃金位置已經被幾個生銹的老古董搶走,電視機有32寸大小,只能委屈地縮在邊角處。不過,這些老古董可并不常見,尤其是那個20多厘米高的食籃,雖已銹跡斑斑,卻是上世紀50年代工人們上班時常用的帶飯器具。“中間有4格,可以分別放菜、湯和飯。現在已經很難找到了。”謝黨偉說。
搪瓷深刻時代烙印
更多的寶貝則深藏在里面的小房間中。這間房原是臥室,但后來無奈地讓位給了搪瓷,成了專門的陳列室。如果說客廳內擺放的藏品更多的是現代制品,那么走進這間小陳列室,便有如穿過時間隧道,有回到了解放初甚至民國時代的感覺。
民國時期的印花圓盤、繪制著“八仙過海”圖案的搪瓷鐘表盤、紅底描金牡丹花卉搪瓷盆,甚至還有用作藥房廣告的搪瓷盤……記者看到,早期的搪瓷,上面的花紋往往較為簡易,色彩也相對簡單,多只有黑、白兩色,寥寥數筆便勾勒出水墨山水、仕女圖案。隨著時代、工藝的發展、進步,圖案逐漸復雜,即便同一朵花,也能變化出不同的深淺、層次。
解放后的藏品被刻上了深深的時代烙印,賦予了更多的時代意義。這里既有慰問抗美援朝志愿軍的搪瓷杯,也有文革時期的搪瓷毛主席像章,以及手工制作的各式口杯等。“抓革命、促生產”、“保衛祖國、保衛和平”、“產業轉移到內地去”……這里的每件藏品,都忠實地記錄著一段歷史、蘊藏著一段回憶。細細品味,仿佛觸動的是一段被遺忘的時光。“這都是能引發一代人共鳴的作品。”謝黨偉說。
曾是燙花操作能手
為何謝黨偉會鐘情于搪瓷?他告訴記者,這與他的經歷有關。
1973年,年輕的謝黨偉進入了上海久新搪瓷廠工作。當時的搪瓷,因為便宜、耐用,成為人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物品,而久新則是規模較大的搪瓷生產廠家。跟從師傅學習的謝黨偉很快嶄露頭角,在1979年的“青年比武”中,拿到了“上海操作能手第一名”。“比的是燙花,要將事先畫好的圖案燙到搪瓷中去,這需要膽大心細。”謝黨偉說,從那時候起,他就對搪瓷多了種莫名的好感。“原先不過只是個容器,那時卻覺得挺好看的,于是開始了收藏。”謝黨偉開始留心各種搪瓷。他的藏品中,有從工廠拿來的,有出口國外的訂單樣品,也有自己從市場上甚至國外淘來的寶貝。他的收集不限古今中外,也不限種類,涉及鍋、盆、碗、碟、壺、杯等系列。這期間,謝黨偉從一名學徒工變為管理人員,但搪瓷也漸漸從風靡一時逐漸淡出了人們的生活,由于他所在工廠的關閉,謝黨偉也從這個行業退出,轉做了其他工作,但對于搪瓷的喜愛卻延續下來。
家人愛屋及烏大力支持
這份愛好,不為名、不為利,只是單純的喜歡。正是這份愛好改變了謝黨偉的生活,也充實著他的生活,更帶動了家人的參與。“現在我放在家里的有差不多800件藏品,還有1800多件放在倉庫里,這少不了我妻子的支持。”謝黨偉說,他能收集這么多搪瓷,妻子幫了他很大忙。
史女士告訴記者,之前她也知道丈夫喜歡搪瓷,但并不清楚他竟是如此癡迷其中,并收集了這么多搪瓷制品。搬到目前的住址后不久,謝黨偉無意中在陽臺上擺上了幾件搪瓷,不想卻引來了朋友們的稱贊。“這么有意思的藏品,你應該給他騰點地方擺放。”朋友們向史女士建議。
“放就放。”史女士說,這個頭一開,一發不可收拾。很快她發現,丈夫將自己中意的搪瓷一件件搬回家中,“領地”也逐漸開始擴張,從最早的陽臺慢慢延伸到了客廳,最后,還擠占了小房間。“現在家里擺的都是他的搪瓷,我喜歡的東西只能收在箱子里。”史女士無奈地說。聽到妻子的抱怨,謝黨偉只是憨憨地笑笑。他說,這些搪瓷就是他的心頭寶,從來都難以割舍。
愛屋及烏,每次出差,史女士都會幫謝黨偉淘點搪瓷回來。而兩人在國外留學的兒子,知道父親喜歡搪瓷,也是看到有意思的搪瓷就幫著捎一兩個回來。
夢想明年開搪瓷紀念展
謝黨偉在收藏搪瓷,何嘗不是在收集歲月的記憶?每當與志同道合者相遇,記憶被再次喚醒,讓他深深體會到生命的充實。
“之前有個深圳的朋友來到我家看見其中一套,想要問我買,我沒有答應。”謝黨偉自豪地說。而得知他喜歡搪瓷,家在奉賢的一位素不相識的老人,還特意將自己的一件搪瓷制品送給他:“我覺得由你收藏比我留給孩子更合適。”
每當親戚朋友來家里做客,謝黨偉總會拿出自己的“寶貝”,與大家一起分享藏品背后的故事和收藏過程的樂趣。有一次,他還用全套的搪瓷制品在家中設宴款待朋友,獲得了交口稱贊,這都令他倍感欣慰。
說起自己收集的這些藏品,平時略有些沉默寡言的謝黨偉卻能滔滔不絕地說個不停,如數家珍。畫家唐云設計的藝術搪瓷,國畫大師穆益林和工筆大師陳捷設計的萬紫千紅、芙蓉鴛鴦、竹編牡丹、花好月圓、桂林山水等婚嫁描金系列,這些都是謝黨偉喜愛的藏品。
謝黨偉告訴記者,1914年是搪瓷在我國正式開始生產的日子。“我有一個夢想,就是在明年搞一個搪瓷百年紀念展,讓更多的人喜歡上搪瓷制品。”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