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錢幣收藏板塊,“老精稀”紀念幣一向以貨源稀缺、漲勢穩定而被稱為“常青樹”。不過,2012年的錢幣市場行情已幾近結束,“老精稀”這棵常青樹受到整體幣市低迷影響,其代表品種孔雀開屏、三國演義、出土文物系列等紀念幣整體掉價,有的甚至達到近40%。
對此,廣東省收藏家協會副主席江則昊、以及專注“老精稀”10多年的藏家陳浩敏接受南都記者表示:“目前正是切入“老精稀”紀念幣的好時機,普通藏家可留意‘老精稀’里的麒麟系列。”
“老精稀”深跌中
記者近日走訪二級市場廣州市縱原郵幣卡交易市場了解到,近幾年激活整個金銀幣市場呈現大牛市格局、平均漲幅在十倍甚至幾十倍的“老精稀”板塊,在今年幣市清冷環境之下,其市場走勢也出現下探趨勢。
“1993年孔雀開屏5盎司金幣(發行量99枚),去年最高峰時是115萬,現在的市場報價在70萬出頭。”金銀幣經銷商廣銀閣負責人羅先生向南都記者介紹說,前兩周在上海舉辦的一場錢幣拍賣會上就成交了這枚5盎司金幣,加上傭金總共的價格是71 .3萬元。他說以此來算,這枚幣的掉價幅度是:(115- 71 .3)/115=38%,跌價近四成。
其實,除了孔雀開屏5盎司金幣,“老精稀”里其他代表品種也都出現了價格下探。
比如,1992年發行的“中國古代科技發明發現”1公斤紀念銀幣,十年前市場低迷時,一套的價格大約三萬元左右,到最高峰的時候,一套漲到了300萬元,相當于漲了10 0倍,目前回調價格跌到了七八十萬;1993年的1盎司孔雀開屏金幣,去年報價是12萬,現在的價格也只有7萬,跌了四成。其他如出土文物、三國演義系列等都有掉價,其中出土文物第一組掉價較多,去年高峰時去到了35萬,現在只有2 5萬,掉價亦是40%左右。
沉淀不足恐慌拋售
不過一年時間,為什么“老精稀”會出現如此巨大的跌幅?
“老精稀”資深藏家陳浩敏分析,原來的持有者心態不足以支撐市場,恐慌性拋售是重要原因。
他說,“老精稀”早幾年價格都很低,后來價值為市場發現,短時間內漲上來,兩三年里價格漲了10倍以上,行情上行周期較短。雖然“老精稀”在市場上很少見,但這幾年還是能見到它們的蹤跡,因為它的市場沉淀還不夠充分。“老精稀”的發行量一般是3000枚以內,它經過了20多年的沉淀,流通盤只有幾十枚,比如一下子來了30 0個玩家,價格肯定一下子十倍、數十倍地上去了。當價格上漲,“老精稀”的擁有者,還有2000多個,他們知道市場信息后一部分會選擇出手,尤其是現在市場在掉頭拐點的時候,他們出貨的意愿非常強烈,有點供過于求的意味,價格自然一下子掉下來了。“再稀有的東西也需要得到完全的沉淀、換手。”
投資指南
接盤建倉好時機
“我自己今年都買了很多,一直都沒停止購買。”陳浩敏說,比如出土文物二三組金幣(發行量500套,其中3組實鑄量更只有360套)一直在購買,還有規格是5盎司、發行量99枚的金幣,這是老精稀的靈魂板塊,原來有的價格到了一百來萬元,現在如果有遇到跌幅過大的,自己都會毫不猶豫買進。“現在,當別人恐慌出手時就是我們接盤建倉的好機會。”
他還以爬山為比喻說,去年的最高位還不是歷史的最高位,“老精稀”只是來到了山腰部。它的上升是螺旋狀的,需要進一步沉淀換手和理性的投資者進場。老精稀上升的狀態基本是“進五退一”、“進五退二”的,相比普通品種,它有領漲性也有抗跌性。
“麒麟系列”值得關注
對于如何購買“老精稀”,廣東省收藏家協會副主席江則昊建議,實力雄厚的投資者可以考慮發行量在99枚的5盎司金幣,這些幣雖投資門檻高,日后升值獲利卻較多。
當然,“老精稀”里門類很多,不光是“高富帥”,還有平民品種,幾千塊錢起步,規格小一點,數量稍大的,不過最好不要超過5000枚的幣。
陳浩敏建議,普通藏家可留意“老精稀”里的麒麟系列。
“麒麟系列從1994年開始發行,1997年截止。它在整個金銀幣板塊里價格都算低的,但里面有很多精品。同樣1/2盎司的金幣,別的品種都到5萬塊了,它在2萬多,再加上現在普遍掉價三四成,其價格優勢更明顯了,不乏幾千元的品種。”他說,麒麟板塊之所以沒太多人炒作,因為它的貨源主要集中在美國,早期發行金銀幣主要為了賺外匯,對外發售,國內如果現在把價格炒高等于白白給老外送外匯。
此外,江則昊提醒說,相比彩色金銀幣,本色金銀幣更值得購買。彩色金銀幣最最突出的缺點就是容易掉色,用放大鏡看幾年前發行的彩色金銀幣,不少可以明顯看到上彩部分有磨損或缺失。
風險提示
鮮見山寨“老精稀”
“老精稀”動輒上萬、數十萬,不法分子會否容易盯上這塊肥肉以致藏家購買時要格外留心呢?
陳浩敏的看法是,老精稀很少出現假幣。他說購買老精稀的人大多是懂行人,作假騙人很難逃過行家的眼睛,不懂行的也不會輕易下手,畢竟投入不菲,會多咨詢幾家商戶。現在還有評級機構,不僅看真假還看品相,幾乎沒看到老精稀的假幣。
“倒是新幣,剛發行一個星期市面上就能看到假幣出現了,因為新幣現在的發行渠道相比老精稀以往的渠道更廣泛了,很多是送禮的外行人,不知道如何辨別真假,往往只是看價格,就給造假者有機可乘了。”江則昊說不排除隨著“老精稀”價值被更多人認識,不乏造假者被利潤吸引鋌而走險。
何為老精稀
國內收藏界以2000年為分界線,將2000年前中國人民銀行發行的貴金屬紀念幣,統稱為“老精稀”幣。
老精稀紀念幣2000年前金幣發行量在2000枚,銀幣在3000枚以內。它一直是貴金屬紀念幣里的風向標。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