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珠澳區域內首個規模最大、最規范、最專業的古玩藝術品市場——珠海古玩城昨天正式落成開業。珠海市領導李素芝、郭仲秋、鄧潘任、王春劍以及珠港澳地區、珠三角地區的文化藝術界、收藏界的眾多嘉賓朋友等出席了開業慶典儀式。
珠海市政府副秘書長郭仲秋在出席儀式時認為:珠海古玩城坐落于圓明新園、市文化公園旁,有著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有著厚重的文化底蘊。將古代建筑與古代藝術完美地相結合,給珠海增添了一道亮麗的風景線,給市民提供了一個文化休閑的好去處,給廣大收藏愛好者提供了一個淘寶的圣地,同時也將豐富旅客的游購內容,予珠海的文化旅游注入了新鮮血液。
該項目坐落于珠海市唯一的文化公園、中國投資最大的清宮文化主題景區——圓明新園大門口西側,占地面積5000多平方米。由珠海市政規劃建設,是珠海目前唯一最具規模、最規范、最專業的古玩藝術品市場。項目投資近千萬元,為雙層宮廷圍合式建筑風格。
開業當天,古玩城近70個店鋪展示了歷朝歷代的古玩藝術品,近、當代藝術品,名家書畫等,藝術品琳瑯滿目、奇珍異寶讓人大開眼界。第七屆中國民間藏玉精品展首次走進珠海展覽為珠海古玩城的開業喝彩。另外,珠海古玩城的一商戶展示了自己多年收藏的宋、元、明龍泉窯古瓷精品,著名藝術大師向家華教授進行了現場微雕藝術表演為珠海古玩城的開業助興。上千種從未面世的古玩珍品震撼亮相,讓參觀者目不遐接。據介紹,古玩城首層主要以經營水晶、古瓷器、古錢幣、玉器、翡翠等,第二層為古玩雜項、書畫、文房四寶、雕刻、文化創意品等。據悉,珠海古玩城在經營思路上也進行了諸多創新——首創電商交易新模式,小鋪位催生大產能。
據項目營運方珠海瀚藝文化傳播有限公司總經理張玉清介紹,為提高項目輻射粵港澳市場的能力,公司已與粵港澳收藏家協會、粵港澳國際文化藝術聯合會、國內外注冊會員近10萬人的藏龍網、河南省炎黃書畫院、河南中州古玩城等實力單位結成了戰略合作,定期舉辦各種藝術品拍賣會、文化創意節、藝術品鑒賞講座、文化大講堂以及周末跳蚤市場、周末創意集市等,力求保障旺場,增加交易市場產品的豐富性、實現活動的多樣性、以便將古玩城打造成粵港澳地區著名的收藏愛好者的“淘寶”圣地。


為實現這些創意的持續性和對接度,珠海古玩城將深度“觸網”,選擇電子商務作為營運方向。“以前古玩藝術品市場運營模式基本上采取的是店鋪式方式,但這難以打破交易的時空和地域的限制,跟不上市場和藝術品愛好者的需求,急需轉型。” 張玉清透露:“電商模式將是古玩城的核心營銷戰略,公司將整合信息與資源,很快建立官方交易網站,中文網址:珠海古玩城。中國,英文網址:www.Zhguwancheng.cn,搶占網上交易市場,線上線下結合,實體店鋪和虛擬網絡融合”。在她看來,在此種模式下,跟傳統商鋪相比,其蘊藏的產值將會無限擴大,非傳統商業所能相比。
尤其值得關注的是,為杜絕古玩市場劣質產品橫行的“通病”,營運方打破了“古玩江湖”的“潛規則”,出臺了最嚴厲的監管機制,一旦進駐的商家經營劣質產品,或者經營劣質產品被政府主管部門查處或經兩次以上投訴的,將解除合同,讓商家退出市場。
“以前在珠海和澳門做古玩生意,總是找不到合適的場地,現在總算有個落腳的地方”,該項目的開業令不少商家感慨萬千:“珠澳首個規模最大、最規范的珠海古玩城橫空出世,填補了珠澳古玩市場的一個空白”。
據了解,珠海雖然是一個全國聞名的濱海旅游城市,但由于文化底蘊與文化氛圍的不足,導致文房四寶、古錢幣、玉器、古玩等傳統文化產業發展稍顯滯后。文化研究權威人士透露,就在兩三年以前,珠海幾乎沒有成規模的傳統文化交易市場,想在珠海買點高質量的宣紙幾乎無店鋪可選,甚至選擇品相出色的筆墨紙硯文房四寶都要驅車數百公里跑到云浮等地。澳門由于大場地被各類博彩場合占據,古玩藝術品市場也嚴重缺失。
權威人士分析,這一兩年雖然珠澳區域相繼出現了錢幣、古玩、根雕等一條街或小型交易市場,但依然難成氣候。中山大學有教授展望,圓明新園已于今年10月免費向游客開放,免費開放后的圓明新園游客每年將逾1000萬人次,2011年到珠海過境游客超過9000萬人次,其中旅游總接待2600萬人次,過夜游客達800萬人次。在龐大的旅游市場中,珠海古玩城打造為一個高端、專業的交易平臺擁有了強勁的基礎,其輻射力能否真正覆蓋粵港澳,關鍵在于如何實現營運創新,落地對接龐大的人流資源。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