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石冷泉留早味,紫泥新品泛春華。”“喜共紫甌吟且酌,羨君瀟灑有余清。”自明代陳曼生起,紫砂壺一直與文人墨客緊密相連,成為雅士“三雅”之一。而在如今的市場上,有工藝大師和書法名家“附加值”的紫砂壺最能“大行其道”,拍出高價。如顧景舟大師與書畫大家吳湖帆合作的紫砂壺在2010年拍出1232萬元高價,與韓美林合作的“提梁盤壺”同年以1150萬元拍出,2011年時,其與魏紫熙合作的“矮井欄壺”最終以1035萬元成交。今年秋拍,紫砂壺成交情況相比其他品類穩中有升,不少名家的作品甚至刷新成交紀錄,令市場備受鼓舞。
市場:“顧景舟熱潮”引領紫砂壺行情
在剛剛結束的秋季大拍中,紫砂壺行情令人矚目。中國嘉德的“紫泥攻玉-宜陶古器遺珍”專場總成交額達1555萬元,而“紫泥春華-近現代紫砂臻品”專場成交額超過2400萬元,總成交額接近4000萬元,相較今年春拍兩個紫砂專場逾4500萬元的總成交額雖有所減少,但對比其他品類的春秋兩季表現,紫砂壺成交情況可圈可點。而北京保利的“茶熟香溫”——紫砂茗具與金銀湯沸總成交額1068萬元,北京匡時的“茗注秋香”——古代及近現代紫砂專場總成交額3064.64萬元。與此同時,不少近現代紫砂名家的拍賣紀錄在本次秋拍被刷新。
“工藝大師和書畫名家合作,是工藝和美術的結合,品位高,數量少,投資價值高。”紫砂壺藏家于先生認為,從近幾年的紫砂拍賣市場看,能拍出高價的主要還是顧景舟的作品,“雖然明清的老壺相對更有時代價值,但是量少,而且真假難辨,近代大師作品的‘辨析度’相對還是比較高,特別是他們有一些與書畫名人合作的作品,更會受到追捧。”從近年的紫砂壺拍賣記錄發現,成交前30名的紫砂壺絕大多數是顧景舟的作品,其中包括2011年北京保利成交的11件提壁組壺,總價位1782.5萬元,以及三件顧景舟分別與吳湖帆、韓美林、魏紫熙合作的文人紫砂壺。
盡管有收藏者稱顧景舟是“時勢造英雄”,工藝水平并不如今人,但于先生認為,市場上已形成以顧景舟為標桿的現象。與此同時,市場人士確信,隨著顧景舟在近現代紫砂壺的地位高企,與其同時代的作品也必將有“出頭之日”,尤其是“紫砂七老”中另外6位名家的作品價值仍被嚴重低估,未來將有較大升值空間。
行情:后市走向觀點兩極分化
不過,記者了解到,市場上對于紫砂壺的后市走向存在兩極分化的觀點。有觀點頗為樂觀,認為2011年紫砂壺市場漲幅約在1倍至2倍間,并預計“2012年升值潛在幅度或在2倍左右”。持此觀點的理由是“紫砂壺市場長期存在供不應求的緊俏局面”。事實上,古代、近代名家紫砂壺確實存在一壺難求的現象,這與其存世量少有很大關系;而當代名家紫砂壺真品往往難求,是因為本來紫砂壺是“手藝活”,需要一定的創作時間,被市場廣泛認可的名家難免“供不應求”。
然而,正如硬幣都有兩面,這種現象也成為“悲觀者”不看好紫砂壺市場的原因:“按照紫砂壺的工序,按照目前紫砂壺名家的數量,市場上流通的紫砂壺的數量本來應該是可以估量的,但現在市場上卻充斥著大量的紫砂壺,其中真假優劣魚龍混雜,有人甚至認為不到一成是真品,所以紫砂壺市場令人望而卻步,不敢隨意投入。如果這個市場不能逐漸變清,很多收藏者也只會繼續持幣觀望”。
收藏:有文化“附加值”才有更大空間
精明的收藏者意識到,近現代紫砂壺的行情已不低,要尋找還有升值空間的紫砂壺,必然要選擇有文化“附加值”的一類。紫砂壺本來只是民間用器,按行內公認的說法是,明代文人陳曼生酷愛紫砂,采取自己畫圖稿,藝人按圖制作茶壺,自己還在壺身以繪畫的方式,使紫砂壺“升格”為藝術品。這種風氣沿襲至今。在近日廣州市文物總店粵雅堂舉行的“嶺南書畫名家和宜興紫砂工藝大師聯袂作品展”上,就展出了一批嶺南書畫名家林墉、陳永鏘、盧延光等與宜興紫砂工藝大師徐克強、吳淑英等合作的紫砂壺,每位嶺南書畫名家都是第一次在紫砂壺上進行創作。藏家王行書對于紫砂壺和書畫有獨特的見解:“傳統的紫砂壺是藝人在紙上畫圖后翻印到紫砂壺上再雕刻,由于不是一種隨性的創作,所以自然會稍嫌僵硬,更強調工而往往忽略了藝。而畫家在紫砂壺上畫畫是一種創作,與紫砂壺的線條相得益彰,成為一件更好的藝術品。”
此前,書畫家畫陶瓷“風行”,而業內對此褒貶不一。有的認為這是書畫家與工藝師的合作,是一種再創作,提高陶瓷的藝術品位;另一種說法認為,書畫家不該“踩過界”,因為在瓷器上畫畫只是把瓷器當作宣紙,無法更好結合陶瓷工藝更好發揮書畫藝術。書畫名家畫紫砂壺是否也存在這樣的爭議?
在王行書看來,雖然都是在器物上寫字作畫,但是陶瓷跟紫砂壺還是有很多不同之處:“陶瓷講究通過窯變再現藝術感染力,所以陶瓷要上釉,追求燒制后釉面的變化,追求色彩和立體感。而紫砂壺在工藝上很難達到瓷器的這種色彩,因為其成形需要的溫度更高,它更追求線條美。可以說,在紫砂壺上作畫相比在瓷器上作畫更可以保持書畫的原態。”“相對瓷器來說,紫砂壺目前還沒有過于商業的做法。”于先生認為,主要是這種名人書畫的紫砂壺不可能形成一個市場,只是適合部分收藏者“雅興”的“小眾藏品”:“市場推廣需要量,書畫家不會愿意批量‘生產’那么多的紫砂壺,往往是以壺會友。其次,這些名人書畫紫砂壺的價格也往往難以衡量,因為沒有價格參考、價格標桿。”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