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7日,盡管受到歐洲一些收藏機構的撤拍警告,法國艾德拍賣行還是堅持拍賣了一枚中國清朝的乾隆玉璽。這枚玉璽最終被一名神秘的電話競拍者以112萬歐元(約合921萬元人民幣)的價格拍得。
在中國古代,璽之寓意為受命于天,至尊無上;世代基業,興隆昌盛。據史書記載,“自秦以來,天子獨稱璽,又以玉,群臣莫敢也。”璽就是印,但只有皇帝的印才能稱為璽。自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統一中國始稱皇帝,初制寶璽,到清末溥儀退位,歷經2000多年,中國歷史上共有494位皇帝,都把璽作為皇權和國家威嚴的象征。
拍賣風波
玉璽是中國的國寶。12月17日現身法國艾德拍賣行的這枚玉璽,據說是清朝乾隆皇帝的玉制印章。玉璽高2厘米、長4.5厘米、寬3厘米,整體呈墨綠色,印章上刻有“御書房鑒藏寶”6個漢字。艾德拍賣行在其目錄上稱,“該玉璽來自一個法國家庭的私人收藏,是一枚從19世紀末保存至今的家族藏品。”據報道,玉璽拍賣前接到“歐洲保護中華藝術協會”的多次警告。該協會稱,“這枚英法聯軍1860年從圓明園盜取的玉璽,是中國皇帝御書房的珍貴文物,如果艾德不撤拍,將對其提出偷盜罪和掩藏偷盜罪的起訴”。艾德拍賣行老板貝拉爾則稱,“玉璽上的刻字證明它來自乾隆和嘉慶皇帝的私人御書房,這個御書房在紫禁城,不在圓明園。”
“歐洲保護中華藝術協會”由法國著名亞洲文物鑒定專家高美斯創辦,旨在幫助中國收回流失在世界各地的文物。17日晚,艾德拍賣行就此事發表公告稱:“玉璽成功拍賣為這場由歐洲保護中華藝術協會引發的誤導和爭論畫上了句號。該協會一直拒絕正式委托訴訟人而自行交涉,且錯誤地將玉璽的來源定為對圓明園的掠奪。雖然協會主席高美斯先生提出私下收購,但這不是我們拍賣行的慣例。”
業內人士稱,玉璽拍賣風波再次引發人們對于流失海外的中國國寶的關注。近年來,我國跨洋追索文物小有成功,但仍困難重重。2009年,法國佳士得[微博]拍賣兩尊圓明園獸首,引發爭議。今年11月,英國寶龍拍賣行原計劃拍賣兩件圓明園流失文物,在中國有關方面的交涉下,最終撤拍。
國寶前生
進入本世紀以來,皇帝用過的印璽始現于拍場,價格由數百萬元漲至數千萬元,甚而飆升過億,個中原因,除了材質上乘、雕工一流、存世稀少,且是神權王權的象征等諸多因素外,更重要的是在中國古代,璽還有吉祥的寓意。
傳說王莽在建立新王朝時,首先做的就是向他的姑母孝平皇后索要象征權力的漢傳國璽,他相信誰得到前代皇帝的璽印,誰就能得天下。三國時代,豫州刺史孫堅討伐董卓,在洛陽“甄官井”中找到漢傳國璽,璽上文曰“受命于天,既壽永昌”,大軍閥袁術聽說孫堅得到傳國玉璽,就扣留孫堅夫人,孫堅只得以璽贖之,國璽到了袁術手中。當時漢獻帝征召東??は嘈飙G入許昌,徐璆半途為袁術劫持,軟禁在軍中,及袁術敗,徐璆得其璽,到許昌獻給皇帝。司徒趙溫問他:“君遭大難,還能扣存此物嗎?”徐璆回答說:“蘇武當年被困于匈奴而不失節,更何況此方寸之璽印呢?”
然而,歷代皇帝所用的御璽大都下落不明。秦始皇刻制的“皇帝之璽”、“皇帝信璽”、“皇帝行璽”、“天子之璽”、“天子信璽”、“天子行璽”等六方玉璽的去向比較明確,直到南北朝時在南朝相傳,侯景之亂時傳到北方,后又傳到隋唐,被武則天改刻為寶,并增刻“傳國寶”和“鎮國寶”,形成“八寶”制度。唐朝八寶在五代十國時不知去向。宋朝皇帝根據唐朝的八寶制度自刻了一套八寶,北宋亡,八寶為金朝繳獲,南宋又刻制一套。元朝滅金、南宋御寶不知去向。元朝亡,史載明朝盡獲元朝御璽,卻不知后來是怎樣處理的。朱元璋建立明王朝后,曾刻制17枚御璽御寶,建文帝增刻一枚,永樂皇帝再增刻7枚,共25寶。明亡,御寶入清。清帝入關前就以滿文刻制御寶,乾隆繼位時,宮中有御璽御寶35枚。乾隆十一年(公元1746年),確定清朝御寶25枚,藏于交泰殿,并編寫《交泰殿寶譜》,另外10枚藏于盛京故宮[微博]。乾隆十三年,命改刻諸寶,為左滿篆右漢篆,其中“皇帝之寶”、“皇帝奉天之寶”、“大清嗣天之寶”、“大清受命之寶”未改。這些御璽御寶有的藏于北京故宮,有的藏于臺北故宮,有的在遼寧省博物院,有的則現身海外拍賣市場。
“閑章”過億
皇帝所用的御璽御寶,除了上述那些象征國家權力的國璽之外,還有很多閑雜印,如“自強不息”、“太上皇帝”之類。閑雜印又分若干種:用來表示收藏鑒賞的稱為收藏印,如“乾隆御覽”、“石渠寶笈”等;刻有某宮某閣的稱為樓臺館閣印,如“養心殿寶”、“文淵閣寶”等。乾隆皇帝的閑雜印最多,據《乾隆印藪》著錄,竟有1800枚之多。
2009年秋拍,中國藝術品跨入億元時代,皇帝御璽一直是收藏市場上的重器。2008年香港蘇富比[微博]秋季拍賣會,一件乾隆帝御寶交龍鈕白玉璽,成交價為人民幣5577萬元。2010年,還是香港蘇富比秋拍,這件白玉璽以1.0617億元人民幣成交,另一件“太上皇帝”玉璽以9000多萬元成交,一年后又拍出1.61億元。這些玉璽都是清朝皇帝的閑章。
業內人士認為,玉璽價值受諸多因素影響。年代越久,價值越高,秦漢帝王玉璽,是印章文化和篆刻藝術的巔峰;國璽比鑒賞類閑章的價值高,如清帝治理國家的25方寶璽就比“太上皇帝”、“乾隆御覽”等閑章的價值高;存世越稀少價值越高;材料越珍貴價值越高,如玉、金就比木質價值高;印鈕獨特、印文清晰、篆刻藝術水平高的價值高;圓形玉璽存世量極少,比方形玉璽價值高;古玉的沁色越多越美,價值越高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