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靳尚誼的《毛主席全身像》曾以2016萬元的驚人價格成交。

2011年,觀眾在欣賞中國國家博物館展出的李可染作品《萬山紅遍》。(資料圖)新華社發
■專題統籌:收藏周刊記者韓幫文
■本版采寫:收藏周刊記者韓幫文 實習生遲暢
《毛澤東選集》以21.28萬元的高價成交,靳尚誼的《毛主席全身像》賣出2016萬元,李可染的《萬山紅遍》拍出2.9億元的天價……一系列的數據顯示,“紅色收藏”已紅透市場。
雖然紅色收藏成為“燎原之勢”,藏品價格也節節攀升,但事實上由于收藏愛好者功課不足,在市場交易時經常陷入贗品的“泥沼”。市場人士指出,目前紅色收藏贗品達九成,其中徽章與宣傳畫為重災區,買家須格外警惕。
行情
紅色藏品流動量少所以屢拍高價
許多人家里或多或少都有一些紅色收藏品,但因為沒有意識到其價值,經常在大掃除或搬家過程中被當作廢舊物品而清理出戶,甚為可惜。事實上,隨著歲月的推移,每年國慶、黨慶日的宣傳教育,以及人們的復古懷舊情結日益濃重,使得這片價值洼地被迅速開挖出來,許多藏品的價格更是一路飆升。據市場人士分析,相比5年、10年前,紅色藏品價格上升幅度大部分超過10倍,有的已經超過百倍。
此前有報道稱,目前僅收藏毛主席像章數量達到萬枚以上的“大戶”已有5000多人,還有許多藏家正在準備建私人紅色物品博物館。
在眾多門類之中,頻頻爆出天價的往往不是書刊就是油畫、國畫。油畫方面,陳衍寧的《毛主席視察廣東農村》以1012萬元人民幣的高價轉手,而靳尚誼的《毛主席全身像》曾以2016萬元的驚人價格成交。國畫方面的成交紀錄當屬李可染的《萬山紅遍》,今年6月份,該作品在保利拍場以近3億元天價易手,被買家收入囊中,創下中國近現代書畫新紀錄。
目前,紅色藏品的范圍也越來越廣,波及徽章、塑像、瓷器、文獻、連環畫、宣傳畫、老照片、戰爭地圖……據業內人士分析,從2003年以來,市面上紅色收藏品的流動量已經很少,藏家不會輕易向外拋售,這也造成了市場上的“老、精、稀”藏品價格水漲船高。中國國家博物館[微博]副館長陳履生[微博]曾指出:“‘經典’藏品多數已被收錄在國家的博物館或美術館中。只有極少量作品,因為某些原因流到民間”。為此,紅色收藏行情勢必水漲船高。
紅色書刊成拍場“香餑餑”
最具收藏價值的是早期的毛澤東著作
近幾年,“紅色書刊”屢屢成為拍場上的“香餑餑”,受到國內知名博物館及眾多紅色收藏者的熱捧。
如在2008年4月26日北京德寶公司首次舉辦的“紅色收藏專場拍賣會”上,百余件“紅色書刊”受到了包括中國國家圖書館、北京大學[微博]圖書館、井岡山革命博物館、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等國內知名博物館及眾多紅色收藏者的熱捧。其中一套井岡山時期的《共產兒童讀本》,最終以3.36萬元的價格被國家博物館拍走。
此后,在2010年11月北京“中國書店2010年秋季書刊資料拍賣會”上,一套品相很好的1944年5月晉察冀日報社出版的《毛澤東選集》以21.28萬元人民幣的天價成交,一時間轟動了整個藏書界。而此類藏品在2004年和2005年的書刊資料拍賣會上,成交價一般只有數千元。
對于“紅色書刊”價值高低的評定,收藏界曾流傳過這樣一種說法:“40年代的常見,30年代的少見,20年代的罕見。”按照年代由晚到早,其價格一般從數百元,到數千元、數萬元,直至數十萬元以上。
同時,在“紅色書刊”中,凡涉及到毛澤東、周恩來、鄧小平等黨的領袖人物的藏品,國內外的買家也都會十分關注。其中,最具收藏價值的當屬早期的毛澤東著作,包括各種單行本、選集本、偽裝本等等。
走訪
嶺南藏家群體有待培育徽章、宣傳畫造假最多
“相比于北京、上海等北方區域,廣東的紅色收藏明顯偏弱,不但有興趣的藏家較少,拍賣行業很少做,還沒有出現過紅色收藏的專場。”廣東省拍賣協會會長雷敏在接受收藏周刊記者采訪時表示,廣東尚沒有充分形成紅色收藏的良好氛圍,不過由于廣東處在改革開放前沿,相關藏品說不定將來會成為市場的亮點。
記者近幾日走訪廣州市內各大古玩市場發現,紅色題材的收藏品成交較為活躍。走進位于海珠中路的縱原郵幣卡市場,一股紅色題材的收藏之風迎面撲來:小到郵票,大到宣傳畫以及革命斗爭歷史的圖書、報紙、期刊,“文革”時期的連環畫、“紅寶書”等,絕大部分被店主擺在顯眼的位置,引來不少收藏愛好者駐足觀看。
“相比往年,今年行情有一點淡,但由于國慶、十八大等政治事件,最近兩三個月紅色收藏有所回升。”嶺南書店的鄭先生表示,早在15年前,紅色收藏并沒有引起藏家的關注,而最近五年,廣東紅色收藏行情出現了暴漲的趨向,部分藏品升值可達10倍。據其介紹,廣東紅色藏品市場存量并不大,尤其是高端藏品稀缺,但由于這里價格普遍比北方偏低,出現了北方藏家及商家到南方淘寶的現象。對于買家的群體,他表示集中于年紀稍大的人,年輕人涉及較少。
鄭先生同時告訴收藏周刊記者,紅色收藏的贗品率已超過90%,如何去蕪存真成為紅色收藏當務之急。“書刊相對好些,而宣傳畫、徽章的造價現象特別嚴重,需要買家格外注意”。
新快知道
紅色收藏
廣義上是指對自1840年以來中國人民在反對外來侵略、爭取民族獨立和解放、進行革命戰爭、建設新中國等活動中涉及的重大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的遺存的收藏。
鑒定小竅門
四個方面鑒定書刊贗品
收藏愛好者可以從紙張、油墨、封面、字體等方面進行辨別。
解放戰爭時期,書刊的紙張質量一般較差,多為稻草制成的圖紙,而油墨的質量也不太理想。從封面來看,特殊版本的封面會使用金粉、銀粉等特殊材料。字體方面,當時一般采用鉛字印刷,由于紙張的兩面都印有字,因而易在紙上落下凹凸不平的印記。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