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隨著產業發展,今年中國藝術品市場進入了調整期。如何審視調整期里中國藝術品市場的態勢、結構與走向,成為很多人關心和關注的一個重要話題。就當下而言,中國藝術品市場此輪調整與往年有所不同,并呈現出以下幾個基本的特征:
一、市場信心成為中國藝術品市場調整的重要主導因素。具體來看,市場信心呈現一定波動。這一方面是受到國際國內經濟環境的影響,發展走勢不明朗,被動性加大;另一方面是中國藝術品市場自身的結構性問題突出。由于市場失范現象不斷出現,其沖擊波效應發酵并逐步擴散,藝術品投資的沖動受到壓制,投資者信心遭受打擊。而信心的波動引發了本來就不是很鞏固的中國藝術品收藏投資市場的遲疑,最直接的表現就是人氣不足、成交不活躍、成交規模縮水。
二、市場進程展開受阻,并出現了逆向推進的跡象。市場的這種交叉與紊亂,使市場的推動力難以同向聚合,于是市場走向出現了多元分化的趨勢。由于尋找價值發現平臺的架構進程受阻,市場下行成為了可能與現實。具體表現在:一是存世藝術家的市場及其價格未能得到充分的發育;二是當代藝術市場遭遇寒流,市場的展開和發育在本輪進程之中可謂是缺席。在這種情況下,受市場大勢的影響,市場的避險情緒濃厚,進程有逆向而行的趨勢,由近現代回溯至古代。進程的紊亂更加劇了中國藝術品市場的不確定性,這為市場調整態勢的最終形成打下了基礎。而古代及近現代藝術品價值在短時間內被反復發掘,勢必會造成一定的價值廢棄甚至是過度,在大環境未有改善的情況下,2013年的中國藝術品市場,特別是拍賣市場將不可避免地進入深度調整階段,下行的空間也有可能會進一步加大。
三、行情在聚焦,市場在分化。所謂行情在聚焦,主要是指作品層面,人們將更多的目光聚合在經典與文化這兩個向度上,導致傳統藝術品板塊與傳統藝術品受追捧。市場在分化,主要是指市場的規模與結構進一步出現了離散化的趨勢。
四、調整不僅僅是市場規模的遞減,更為重要的是市場結構的變化與整合。人們可能都習慣了調整所帶來的規模下降,以及給市場帶來的沖擊,但本輪調整除了規模沖擊之外,最為重要的可能就是結構調整與整合給市場帶來的沖擊。我們這里所說的結構,首先是進入市場的資本來源的結構,新一輪調整可能會使這種結構的分層與分析更加明晰、更加細化;其次是藝術品板塊的結構;再次就是市場份額構成的結構。除此之外,我們認為最為重要的是定價機制結構可能會發生的一項重大變化,核心是由價格倒逼機制向價值發現與管理機制的變遷與轉型。
五、調整將催生新型收藏投資文化的構建與培育。收藏投資文化的建構與培育,是中國藝術品市場成熟與理性發展的重要標志之一,更是不斷夯實市場基礎、優化市場秩序的重要力量。我們相信,本輪調整的深入進行,定會促動以價值發現與管理為主線的新型收藏投資文化的興起與認知。
六、強化藝術品市場的理論建設也會不斷提上日程。因為隨著市場規模的不斷拓展、市場關系的日益復雜與社會關注度的進一步提高,認識并很好地把握市場發展的內在規律就會成為一項重要的基礎性工作。這對于進一步認識市場發展的結構、態勢及法規政策的制定等,都具有重要意義,也可以看作是本輪市場調整過程中的一項重要工作。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