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日凌晨1點,北京798藝術區的“時態空間”,由于和798藝術區物業在房租上漲方面沒有達成共識,被物業強行封門。此事在引起討論的同時,至今余緒未落。
針對這個事件引發的具體問題有:1、簽訂2009-2011年協議時,由于各個空間的優惠幅度不同,物業口頭承諾在具體執行時對時態空間每年再優惠半年房租,但不便明寫在協議里。由于是口頭協議,當藝術區所有方和物業更換了負責人后,物業表示要按照書面協議收取全部房租。2、作為產業,798藝術區屬于一個具體的工廠企業,藝術區的所有權與管理權目前都屬于該企業。企業、政府、藝術家(機構)三者間的利益訴求和目標又很不一致,達成共識的層面少。在798發展為藝術區并壯大的過程中,就出現過企業阻止藝術家們舉辦藝術節,政府介入后調解矛盾的事例。3、在政府、社會、媒體的關注和支持下,798藝術區的社會影響力和經濟效益大為提高,企業也享受到了包括政府投入在內的很多收益。但該企業只是通過持續提升房租來獲取直接經濟效益,并未利用藝術區各方面的實力來進行進一步的創造性經營。4、在企業做出單方決定時,沒有協商、監督機制,導致任意斷水斷電、封門以及其它行為,讓藝術家和機構難以接受或無法承受。
企業和藝術家都有自身的利益訴求。企業以自身盈利為目的,不會因798藝術區的社會公共需求和國際影響力而出讓自己的利益。當雙方的利益沖突無法調解時,政府成為最被期待的調解力量。甚至有人認為政府參與是藝術區活下去的唯一渠道。這里列出了理想的模式:讓企業的廠房所有權和藝術園區的管理權分離,逐步實現管理監督體制的社會化、公共化,由政府或基金會與企業簽訂長期整體承租合同,由政府或基金會對藝術區進行統一管理,然后給藝術家以優惠政策。這種模式也有實現的可能性,但當代藝術的內在精神是自由,當自由被供養或施惠時,雙方的訴求如果有沖突,供養、施惠方在多大程度上能接受對方?
房租低廉,藝術家和畫廊入駐,自由鮮活的創造力產生影響力,商業介入,房租提升,藝術家和畫廊離開并尋找新的落腳點……巴黎、紐約、德國等城市的藝術區,從誕生到最后徹底商業化的過程都很相似。798藝術區發展至今的軌跡,也與這些藝術區類似。再加上中國藝術品投資、收藏方面的稅收減免政策至今還不明確,讓很多畫廊和博覽會因為運營成本過高而遷至香港等地。798藝術區作為展示窗口之一,還折射出中國當代藝術近年來的明顯變化:在商業和其它強力因素的影響下,中國當代藝術越來越“無害化”。當代藝術的可貴價值,在于獨立個體們不斷關注社會的問題并進行批判,它可能讓不理解的人反感,或讓諱疾忌醫的人回避,但卻是推進社會良性發展的建設性力量。當它抽離了批判精神而只保留視覺表皮時,已經似是而非了。這時,陳列著一張張諂媚表皮的藝術區,也讓人興趣不大了。
高租高稅,產品變質——798藝術區何去何從?
高租高稅,產品變質——798藝術區何去何從?
高租高稅,產品變質——798藝術區何去何從?
凡注明 “卓克藝術網” 字樣的視頻、圖片或文字內容均屬于本網站專稿,如需轉載圖片請保留“卓克藝術網”水印,轉載文字內容請注明來源卓克藝術網,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維護網絡知識產權。
掃描二維碼
手機瀏覽本頁
手機瀏覽本頁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