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筆者應邀去江蘇蘇州為一位老朋友看幾幅字畫,順便在主人的熱情推薦下參觀了蘇州著名的核雕工藝之鄉——舟山村。舟山村位于蘇州市太湖度假區香山街道,沿太湖大道至光福鎮向南,有一條筆直的小道直通村里。村外有新建的停車場,停著數十輛全國各地來參訪的小轎車。村里的房屋高低錯落、鱗次櫛比一派新氣象,有數十個著名核雕藝人的工作室散布在村中各個角落。從門外望去,男男女女,許多年輕的學員正在勤奮地操作著手中的核雕工具,認真地雕琢著自己的作品。帶領我們參觀的著名核雕高級工藝師丁惠榮說:“上世紀80年代改革開放剛剛起步,舟山村從事核雕的只有40多戶人家,總共不過七八十人,現在核雕隊伍已經擴大到1000多人。許多青年人都是慕名從全國各地來拜師學藝的。”望著一棟棟新建的二層樓房和主人公們歡悅的笑臉,令人感慨核雕藝術使小小的舟山村迅速走上致富之路。

舟山核雕歷史悠久,有須吟笙、鐘年福、徐益明等幾大流派,各有絕技傳世。我們走訪了須吟笙大師的繼承人須培金女士,她和丈夫著名的核雕藝人、蘇州市核雕藝術家協會副會長周雪官先生,開辦了自己的核雕工作室。須培金女士展示了她的微雕絕技,“單刀會”、“鬧龍舟”,兩枚核雕令人大飽眼福,“單刀會”精細地雕刻了三國名將關羽單刀赴會和吳將周瑜斗心斗智的精彩場面。“鬧龍舟”則在一枚不到兩公分的橄欖核上雕成篷舟形狀,前前后后竟活動著十八個栩栩如生的人物。船兩側有窗戶可以啟動,船艙內居然還有兩位老翁對飲。其精妙之程度,令人不可思議。須女士說這樣一件作品她需要用半年時間才能完成,“開門啟戶”是須派的傳家絕技。

丁惠榮則展示了他的書法絕技,兩枚寸把長的橄欖核,一枚雕著宋周敦頤的《愛蓮說》,字跡如小米粒大小,遒勁有力,飄灑流暢,環繞書法則雕刻著蔥茂秀美的江南山水,飛瀑流泉點綴其中,精妙至極,美不勝收。另一枚則雕著《般若菠羅密多心經》和佛祖釋迦牟尼說法立像,刻痕以泥金填之,妙像莊嚴,金碧輝煌。這兩件精美絕倫的核雕藝術品,非一般高手所能為之,令玩賞家愛不釋手。文學作品和詩書畫的入雕,使核雕工藝的內涵更加豐富多彩,提高了核雕工藝的藝術品位,丁惠榮為舟山核雕藝術的發展開拓了新的藝術領域。

關于核雕藝術的記載已有數百年之久,明人魏學洢曾作《核舟記》,描述了明代核雕藝人王叔遠巧奪天工的核雕技藝,曾經入選中學語文課本,使人們對這門歷史悠久的民間工藝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明清皇宮都曾以精美核雕作為御賞珍玩,筆者曾在故宮見到過乾隆皇帝把玩過的微雕核舟和文玩核桃,其精美程度令人嘆為觀止。在我國改革開放不斷深化國民經濟高速發展的大好形勢下,人民生活水平逐漸跨越小康,民間收藏隊伍也日益壯大,舟山村核雕工藝各大流派,聲名遠播,均擁有為數眾多的青年學員和收藏粉絲,蓬勃發展之勢如旭日朝陽。相信不久的將來,舟山核雕必將大踏步地走出國門,以精妙絕倫的微雕藝術,再次向世界展示博大精深、多彩多姿的中華文明。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