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至8世紀 斯瓦特 青銅嵌銀釋迦牟尼 690萬元 2011年春拍

15世紀 西藏 金智行佛母像 437萬元 2011年春拍

明宣德 內地宮廷 銅鎏金無量壽佛 1568萬元 2007年秋拍
——以北京翰海佛教藝術品專場拍賣為例
文/一西平措
佛教作為中華民族信奉人數最多的宗教,對國人的影響根深蒂固。佛教藝術品作為佛教思想的載體,更是受到人們的敬愛。兩千多年的佛教文化歷史,以其特有的精神救贖,平撫世間種種困惑。通過藝術,呈現的是一門集宗教、歷史、工藝價值的綜合體,所依托的文化將隨我們民族精神而存在,其生命力永無止境。
藏傳佛教藝術尤以其精湛的工藝,特殊的歷史背景,神秘的派系傳承而得到社會的關注。藏地佛像多以金銅鑄造,稱為利瑪。精選的材質所塑成的雕像,均謂以制作人名號或地區名稱前綴,如扎什利瑪、桑塘利瑪等。
尤其是明朝永樂、宣德年間的藏傳金銅佛像,藏地稱其為永樂利瑪。因受尼泊爾紐瓦爾藝術的影響,人物造型準確自然,工藝精湛,細微處纖毫畢現,符合現代人的審美旨趣。藏傳佛教藝術品較之漢傳佛教藝術品存世量大,藝術特色也更加鮮明,并擁有國際化的收藏和市場背景,近年來藏傳佛教藝術品在市場上備受追捧,大量競買資金涌入這一領域。
市場上的佛教藝術品以佛像、唐卡、法器三大類為主。佛像做為主流,應該重點關注藝術審美價值高的金銅佛教造像精品,13世紀前的早期金銅佛像,以及具有歷史文化意義的佛像藝術品;唐卡方面,早期唐卡作品、與宗教歷史文化相關的作品,以及藝術審美價值高的唐卡作品較有收藏價值;法器也有三類值得關注,制造工藝精美、用料考究的法器,與宗教歷史文化相關的法器,以及雕刻精美的護經板等。近幾年來,拍賣市場上的主流拍品是明代永宣時期的佛教藝術品,尤其有題款的精品市場更為關注,其次是清代宮廷風格佛教藝術品,以出自六品佛樓的佛像最受歡迎。
2004年以來,佛像精品一直都集中在中國境內交易,成交價格最高的佛像連續三年在中國境內產生。2004年中國嘉德[微博]、北京翰海首推金銅佛像專場,總成交額達4000多萬元,翰海金銅佛像專場中藏式風格占73%。2004年奪得中國佛像成交第一名的是香港佳士得[微博]秋拍中的15世紀大威德明王鎏金銅佛像,以1798.375萬港幣成交。次年北京翰海秋拍中,明代銅藥師佛以1100萬元成交。
2006年佛教藝術品尤其是藏傳佛教藝術品成為市場的新寵,數量和價位都大幅度的提升。香港蘇富比[微博]秋拍成交的13件Speelman收藏的佛像總成交額高達3.4238億港幣。明永樂款的鎏金釋迦牟尼坐像成交價高達1.166億港幣,成為目前世界上價格最貴的金銅佛像。
同年秋季,北京翰海進行佛教藝術品專拍,首推“永樂氣象”金銅佛像專場,上拍11件明代永宣時期的佛像,多件成交價超過百萬元,拍出了驕人的成績,將明代永宣時期宮廷造像推向高潮。
2011年北京翰海佛像專場拍賣情況
北京翰海去年春秋兩季成功舉辦了4場佛像專場,總成交逾1.5億元,再創國內佛教藝術品拍賣市場最佳業績,并在國際佛教藝術品拍賣市場中占有著十分重要的份額和地位,對國際佛教藝術品市場的發展有著深遠影響。
春季拍賣,“清戒—金銅佛像”專場和“金粟神光—比利時私人珍藏佛造像”專場,共100件拍品,總成交6200余萬元,成交率高達88%,創歷史最佳。其中比利時私人專場32件,100%成交,創精品佛像專場歷史最佳。
秋季拍賣,“色無常—金銅佛像”和“悲智喜舍—遼樓居私人珍藏重要佛造像”專場,共115件拍品,成交額5335.2萬元,成交率66%,再創國內佛像拍賣市場最好成績。
從去年北京翰海預展來看,佛像專場依然是藏家和收藏愛好者關注的熱點。拍賣現場競投氣氛穩而有序,場內舉牌多為行內人士,判斷理性,下手穩準,成交率很高。其中宮廷造像及高品質中原造像被資深藏家和新進買家購入囊中。高品質高古造像已成為市場熱點和藏家角逐的對象。從年度佛像專場單件成交價前十名可以看出這一特點(表一)。
去年國內成交的價最高的高古造像,是一尊高19.5厘米的釋迦牟尼像,7至8世紀產自斯瓦特地區,材質為青銅琍瑪嵌銀嵌紅銅,刻藏文題記:“好的,精美的!”曾經多次出版和展覽。
高70厘米的明代中原鑄造銅漆金六臂準提觀音像(春拍2860號),是漢傳佛教造像典范之作。同樣高70厘米的中原鑄造銅鎏金毗盧遮那佛(秋拍3869號),亦非常少見。
高38厘米的清康熙內地宮廷造銅鎏金漆金釋迦牟尼像(春拍2826號),是標準的清康熙宮廷造像。高51厘米清乾隆內地宮廷造自在觀音像(春拍2828號),上身以紅琍瑪鑄造、蓮座用的是黃琍瑪,是標準的清乾隆宮廷琍瑪銅造像,原為Lingero,Brussels收藏,流傳有緒,2010年6月由巴黎佳士得拍出。秋拍中高63.5厘米的千手觀音像(秋拍3823號),也是標準的清乾隆宮廷琍瑪銅造像,上身采用青銅琍瑪嵌金銀,蓮座為木雕彩繪,曾多次出版和展覽。437萬元成交的15世紀西藏地區鑄造的智行佛母像(春拍2888號),高12.2厘米,是一尊非常罕見的貴金屬造像,佛像上身以金鑄造、蓮座則用銀鑄成。
表一:北京翰海2011年單件佛像成交價前十名
拍賣場次 編號 名稱 年代 地區 尺寸(厘米) 成交額(萬元)
秋拍 3935 青銅嵌銀釋迦牟尼 7至8世紀 斯瓦特 19.5 690
秋拍3880 銅鎏金普賢菩薩、觀音菩薩及文殊菩薩宋代 中原 56690
春拍 2860 銅鎏金準提觀音像 明代 中原 70 471.5
春拍2828 琍瑪銅自在觀音像 清乾隆 內地宮廷 51 460
春拍2888 金智行佛母像 15世紀 西藏 12.2 437
秋拍3869 銅鎏金毗盧遮那佛 明代 中原 75 437
秋拍3823 青銅琍瑪千手觀音像 清乾隆 內地宮廷 63.5 402.5
春拍2867 黃琍瑪提籃觀音像 9世紀 克什米爾 19.5 333.5
秋拍3908 銀金剛薩埵 18世紀 尼泊爾 53 287.5
秋拍3907 銅鎏金密集金剛 15世紀 西藏 26 276
2006-2011年北京翰海佛像專場成交情況
2006年秋季北京翰海推出了由11件明代永宣時期造像組成的專場,成交額達到了1788.6萬元,為次年設專場拍賣打下堅實的基礎。
次年,北京翰海春、秋兩季佛像專場總成交額近1.3億元,成交率均在80%左右。清乾隆宮廷造千手觀音像以459.2萬人民幣,短短兩年時間價格翻了近十倍。
2008年由于國際金融危機,藝術品市場處于盤整階段。然而,北京翰海推出的金銅佛像專場和漢傳佛教造像專場,總成交額超過1.3億元。
2009年倫敦蘇富比、北京翰海、匡時等知名拍賣公司舉辦的幾場佛像拍賣專場,依然有不俗的表現,不但整體成交量符合預期,而且表現出整體走高的趨勢。北京翰海春秋佛像專場總成交額1.6545億元,在國內外佛像拍賣中拔得頭籌。
2010年北京翰海的佛教藝術品總成交額達2.43億元,達到了歷史最高水平。當年,由中國文化部文化市場發展中心發布的《中國藝術品市場白皮書》稱,中國藝術品拍賣市場創下了年成交額約為586億元的新紀錄。
2011年“白皮書”上半年統計,春拍總成交額為508億元。秋拍成交額預計在550億元左右。2011年中國藝術品拍賣市場成交額會突破1000億元左右的規模。在這樣的市場背景下,佛像藝術品具有極大的市場上升空間。北京翰海全年這一板塊的總成交額達1.157億元。
從2006-2011年北京翰海單件佛像成交價前十名(表二)可以看出,高價成交品主要集中在2009年、2010年,其中不乏名家舊藏名品。前十名中僅一件出自2007年,當年秋拍“菩提主義”專場中以1568萬元拍出的明宣德內地宮廷鑄造銅鎏金無量壽佛,高26厘米,刻“大明宣德年施”款,是流傳有緒的名品,原為英國貴族Philip Goldman爵士舊藏,1974年12月由倫敦蘇富比拍出,2003年3月進入紐約佳蘇富比拍場,2006年11月倫敦佳士得再拍,收錄于1981年香港出版的《Indo-Tibetan Bronzes》一書。2009年春拍“福田花雨”專場以2576萬元拍出的明代中原銅鎏金青龍護法神立像,高170厘米,來自于英國倫敦的Speelman家族舊藏。高215厘米的明代青銅毗盧遮那佛坐像是海外回流的精品之作,拍到了1848萬元。清代康熙時期內地宮廷鑄造的銅合金大成就者嘎巴拉,高72.5厘米,亦為海外回流品,拍至1792萬元。
盡管這兩年中國藝術品市場上很多門類的行情出現下滑,如中國書畫、油畫等,但從北京翰海的佛教藝術品拍賣情況看,這一板塊的行情則相對穩定??梢娊涍^數年的發展,佛教藝術品市場已經逐漸趨向成熟和穩健。
表二:2006-2011年北京翰海佛像成交價前十名
排名 編號 名稱 年代 地區 尺寸(厘米) 成交價(萬元) 拍賣時間
TOP1 2109 銅鎏金青龍護法神立像 明代 中原 170 2576 2009年春拍
TOP 2 3295 青銅毗盧遮那佛像 明代 中原 215 1848 2009年秋拍
TOP 3 2867 銅合金大成就者嘎巴拉像 清康熙 內地宮廷 72.5 17922010年秋拍
TOP 4 218 銅鎏金無量壽佛 明宣德 內地宮廷 26 1568 2007年秋拍
TOP 5 2857 銅鎏金黃財寶天王 清乾隆 內地宮廷 46.5 1546 2010年秋拍
TOP 6 2853 銅鎏金無量壽佛 清康熙 內地宮廷 41.2 1344 2010年秋拍
TOP 7 3298 銅鎏金彌勒菩薩 17-18世紀 蒙古 57.8 1277 2009年秋拍
TOP8 2865 銅鎏金綠度母像 清康熙 內地宮廷 61 1120 2010年秋拍
TOP9 3288 銅鎏金釋迦牟尼8歲等身像 14世紀 西藏 95 1120 2009年秋拍
TOP10 2826 銅鎏金摩耶夫人像 19世紀 尼泊爾 99 1120 2010年春拍
未來佛教藝術品市場發展趨勢
佛教藝術品市場主要包括古董商交易、拍賣會交易、展覽會交易等,拍賣交易占整體佛教藝術品市場的30%左右。
通過粗略統計佳士得、蘇富比倫敦、香港、紐約,以及國內中國嘉德、北京保利、北京匡時[微博]、北京翰海上拍佛教藝術品的成交情況看,2006年至2010年,全球佛教藝術品市場增長32%,中國佛教藝術品市場則增長了228%。
2006年國際佛教藝術拍賣主要市場成交額約6.18億元人民幣,國內佛教藝術品拍賣成交額約為1.23億元,國內約占總數的20%。2010年國際主要市場成交額約7.16億元人民幣,國內約4.03億元,大約占到了總數的56%。也就是說,2006年至2010年,中國佛教藝術市場份額占全球比例由20%增長至56%。中國市場在佛教藝術品拍賣一項上,已經占居了國際市場的半壁江山。
《2010年藝術品市場年度報告》稱,2010年中國藝術品市場交易總額達到1694億元,年增長率為41%,實現了歷史性的突破。其中藝術原創作品和古董藝術品的交易總額為989億元,首次超越英國上升至全球第二位。《中國藝術品市場白皮書》指出,現在藝術品拍賣市場特別要重點關注那些目前價位不高、但具有藝術價值、文化內涵及歷史背景的藏品。佛教藝術品具備了市場要求的潛在價值。
佛教藝術品市場近年走勢一直是穩中有升,但相對于近年的書畫和當代藝術市場的大幅上漲,其漲幅落后。較高的投資和鑒賞門檻,及海內外豐富的藏品,為具有專業投資佛像經驗的投資人提供廣闊的空間。
從2006年秋拍北京翰海開始推出專場拍賣,到今年9月,又嘗試在翰海四季小拍中推出佛教藝術品專場。這6年來,國內市場只有北京翰海一家堅持不懈地推動佛教藝術品專拍,其他一些拍賣公司只是零星的推一些專場,學術解釋、上拍品數量以及成交量都未能產生廣泛影響。2011年,我們感覺特別恐慌——內地有幾家拍賣行,上拍的佛教藝術品90%均為贗品,如果長此以往,佛教藝術拍賣將被贗品稀釋得沒有聲音,市場也就會指鹿為馬。因此,我們考慮在小拍中推出佛教藝術品專場,來保證翰海佛教藝術品拍賣這幾年所積淀的品牌,也是愛惜羽翼,讓市場進行一個良性發展的措施之一。今年春季中國嘉德也力推佛教藝術品專場拍賣,據傳北京保利今年秋拍也將推出同類專場。市場應該有這樣一個良性的競爭環境,才能服務于市場,有益于社會,讓公眾得到更全面知識結構的機會。正常的競爭體系,會保障佛教藝術品的有序市場,促進文化的繁榮發展,使其再次迎來價值認定上的飛躍。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