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原祁的《秋林遠黛圖》,成交價為4140萬元。

王時敏的《春日山水圖》,成交價為1600萬元。

王原祁的《秋林遠黛圖》,成交價為4140萬元。
四王吳惲”(王時敏、王鑒、王翚、王原祁和吳歷、惲壽平),是一個被人們遺忘了近一個世紀而最近又被頻繁提起的名稱。這幾位畫家因高舉“復古”之大旗而頗得康熙的歡心,進而成為引領清朝畫壇的主流畫家,影響之深遠累計長達二百余年。但自“新文化運動”以來,其作品因“程式化”嚴重而屢遭詬病,甚至被斥為中國畫走向式微的“禍根”,自此漸漸趨于沉寂。但最近,拍賣市場上突然頻傳與之有關的好消息,如在10月30日的北京盈時國際拍賣公司的專場拍賣中,10件“四王吳惲”的作品以1.25億元成交,成交率達100%。“四王吳惲”的強勢歸來,究竟是價值的回歸還是虛幻的泡沫?
專題文/圖 記者 金葉
作品沒有藝術(shù)價值
價格飛漲純屬炒作
著名收藏家 郭慶祥:
作品沒有藝術(shù)價值
價格飛漲純屬炒作
“四王吳惲”的作品雖然可以說是集前代古畫技法之大成,但程式化非常嚴重,匠氣十足。我認為“四王吳惲”只能算畫匠,他們的作品根本沒有什么藝術(shù)價值。
清朝歷代皇帝都是非常希望能夠?qū)W習和吸收漢文化的。他們實施“恩威并濟”、拉攏一派、打擊一派的藝術(shù)政策。“四王吳惲”很“有幸”地成為清朝皇帝推崇和扶持的對象,這一方面是因為“四王吳惲”的作品很好看,描繪的都是青山綠水這樣的和諧景象,可以很好地滿足滿清政權(quán)“粉飾太平”的需要;另一方面,和清朝皇帝們對漢文化的誤讀也有關系。“四王吳惲”輕巧精致的畫作中散發(fā)出來的“古典韻味”,正是他們最缺少、最需要的“文化味兒”,相形之下,富有開創(chuàng)精神的八大山人、石濤的作品看起來路子就太野了,成為“沒有文化”的表現(xiàn)。做出這樣的判斷,只能說明他們對中國文化的古典精神根本沒真正領會。真正的文人氣質(zhì)應該是什么樣的?我認為可以拿嵇康來作為漢文化知識分子的代表,這種從魏晉時期遺留下來的自由、超脫、空靈的“古風”,在宋元時期的經(jīng)典畫作中有很好的體現(xiàn),這也是宋元時期中國繪畫能夠攀登到歷史高峰的很重要因素。而“四王吳惲”只是單純地追求技法上的“摹古”,卻把最珍貴的古典精神給摒棄了。“四王吳惲”的作品畫面美則美矣,但沒有生命的氣息,是一堆沒有“靈魂”的作品。
這幾年“四王吳惲”的作品升值很快,首先這是中國古書畫市場集體升溫造成的。宋元古畫收集難度很大,“四王吳惲”的東西也因此獲得了機會。與其說這是“四王吳惲”價值的回歸,倒不如說是一場炒作,而這場炒作又和真假問題摻和在一起。據(jù)我所知,目前民間遺存的“四王吳惲”偽作很多,而且非常難以分辨。我懷疑現(xiàn)在市場上有一部分投機分子,“四王吳惲”的東西就是他們自己在買來又賣去,把價格炒高了,很多人就有機會渾水摸魚,連假畫也能賣個高價錢。這是一場和利益有關的“游戲”,需要引起警惕。
北京匡時總經(jīng)理 董國強:
“四王吳惲”書畫作品仍有升值空間
“四王吳惲”對中國古代繪畫起到了重要的承上啟下作用,成為后世中國山水畫學習的范本。從清代一直到新中國成立以后,“四王吳惲”是歷代收藏家都很重視的收藏品種。我們耳熟能詳?shù)脑S多大收藏家,如吳湖帆,都非常重視“四王吳惲”的收藏。盡管在“新文化運動”時期,“四王吳惲”曾遭受過嚴重批判,但在真正懂收藏的人的心中,他們的地位從未發(fā)生過變化。
經(jīng)常有人將高舉“復古”大旗的“四王吳惲”同高舉“創(chuàng)新”大旗的“四僧”做對比,我認為“復古”和“創(chuàng)新”只是不同的兩群人在同樣的時代背景下做出的不同選擇而已,不能說“創(chuàng)新”就是有思想的,“復古”就是沒有思想的。
就目前拍賣市場上的行情來說,盡管“四王吳惲”升值速度很快,但同“四僧”相比尚有距離,這也不是因為他們在藝術(shù)性上有高低。我認識一位海外大收藏家,他覺得收“四王吳惲”沒太大意思,因為再怎么收也沒有故宮的好,當年這些畫家大部分都在宮廷里面游走,他們最好的作品現(xiàn)在都在臺北故宮,而清代對“四僧”是排斥的,所以如果他收石濤、八大山人,他能超過故宮。作為一個有志向的收藏家,他想收就收博物館里沒有的、可與博物館抗衡的東西。理所當然,他的目光就放在了石濤、八大山人身上。藝術(shù)品的拍賣價格,有時會受到許多不為外人所知的原因左右,但我對“四王吳惲”的藝術(shù)價值沒有任何懷疑。作為中國古代書畫中的經(jīng)典作品,在未來一定還會有一個很大的增長空間。
書畫鑒賞專家 劉建業(yè):
繼承宋元繪畫傳統(tǒng)不遜“清四僧”
清朝早期的畫壇有保守派和創(chuàng)新派,“四王吳惲”是其中的保守派。王時敏當時提出過一個觀點,要“無一筆無來歷”。這樣做的壞處用不好聽的話說,就是機械模仿。所以在客觀上,“四王吳惲”確實對后世中國書畫走向更高的境地起到了阻礙的作用。而同時代的“四僧”在這方面做得就比較好,他們的作品在繼承古人的基礎上,融入自己的思考和創(chuàng)造。中國歷史上的任何畫家都是從臨摹開始,先進去,再出來。“四王吳惲”是典型的進去了,沒出來。一般來說,“創(chuàng)新”肯定要比“守舊”好,但卻不能因此就得出“四王吳惲”不如“四僧”的結(jié)論。“四僧”盡管具有開創(chuàng)精神,但他們的總體實力沒有超越宋元時代的畫家;而“四王吳惲”雖然一味摹古,卻完美地完成了繼承宋元傳統(tǒng)這個使命。“四王吳惲”和“四僧”沒有孰優(yōu)孰劣的區(qū)別,只有欣賞角度不同的區(qū)別。
歷史上,“四王吳惲”因為保守而遭受批判。現(xiàn)在社會穩(wěn)定了,人們欣賞文化比較平心靜氣了,再次回到傳統(tǒng)中去,重新認識到“四王吳惲”的價值是一種必然現(xiàn)象。“四王吳惲”這幾年價格起來了,可以說是價值的合理回歸,而且我相信未來還有上漲的空間。在繼承宋元繪畫傳統(tǒng)方面,他們的確是做得最好的一個流派。每一張作品用精絕來形容也不為過,在藝術(shù)上具有很高的價值。可以說,收藏“四王吳惲”就是在收藏中國繪畫的精華。作為收藏家的首選,他們當之無愧。



皖公網(wǎng)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