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外地專家:清末民初石灣陶價值12萬元
市博物館:屬現代工藝品
本報訊(記者陳家源攝影報道)撿來的陶器被鑒定為“古董”,市民劉先生高興沒多久就被潑了盆冷水。
原來,幾天前,劉先生聽說有專家從北京遠道而來為佛山市民“鑒寶”,便抱著撿來的陶具“坐麒麟”到現場請專家鑒定,花了200元。專家告訴他,這是清末民初的石灣陶,市場價至少12萬元,為此劉先生興奮不已。但昨日在佛山市博物館,館藏研究部主任黃曉蕙看過劉先生的“坐麒麟”后卻認為,從風格、制作手法和胎釉上看,該作品屬于現代工藝品,并非清末民初的石灣陶。
鑒寶:
撿來的陶具竟然價值十二萬元
市民劉先生在佛山打工已有10年。前不久,他在路邊發現一件被遺棄的陶具“坐麒麟”,由于作品保存完整,劉先生便將其帶回家中擺設。上周,他在報紙上看到北京文物鑒定專家要到佛山為市民“鑒寶”,劉先生決定帶著“坐麒麟”去試試金。
10月14日上午,記者陪著劉先生來到“鑒寶”現場后發現,該活動是由深圳一家文物鑒定公司主辦,三名專家也是該公司臨時請來的。而市民每鑒定一件“寶物”需交鑒定費200元,如是真品,市民可花2000元購買一張由專家簽名公司蓋章的“證書”。
劉先生抱著試試看的心態交了200元,專家看了“坐麒麟”后稱這是清末民初的石灣陶,約有100年歷史,市場價約12萬元至15萬元,這讓劉先生喜出望外。“古石灣陶現在比較罕有,今天就只看到你這一件”,該專家稱。由于被鑒定為“真品”,專家現場為“坐麒麟”開具證書并簽字,可由于劉先生身上沒有足夠現金,只能下午再到現場購買證書。
記者在活動現場看到,捧著寶物前來鑒寶的市民并不在少數,而一個上午下來,被鑒定為真品的寶物竟占了大半,僅一小時就有二三十人掏2000元開了鑒定證書。
劉先生留了個心眼。當天中午,他通過關系聯系到一位“古董”收藏家,可該收藏家見到劉先生的“坐麒麟”后,“連手都沒碰”就說這是普通的石灣公仔,并不值錢。劉先生被潑了冷水,當天下午也未回到現場購買證書。
蹊蹺:鑒寶證書一天跌價1000元
沒想到次日主辦方卻主動打來電話稱,證書只要1000元即可購買,并表示若劉先生有意購買需盡快,因活動已結束,該公司也即將離開佛山。降價1000元并不是小數目,劉先生覺得事有蹊蹺。
前一天要2000元才到手的證書,為何過了一天就“身價”大跌1000元呢?記者以劉先生的身份致電該名女負責人王小姐。她稱:“因為我們要離開佛山,這些證書扔在這里成了一張廢紙,是我自己收起來賣給你的。”王小姐稱,雖然只收1000元,但證書是完整的,有專家的簽名并蓋有公司公章,“公司是不知道的,所以才能便宜1000元。”王小姐說。
三名專家與該公司究竟是何關系?王小姐稱,三名專家由公司專門從北京請到佛山來“鑒寶”兩日,隨后將返回北京。“這些專家的證書別人是認可的,他們是北京某研究所專門研究文物的專家”。
王小姐介紹說,專家提供的“證書”上,將有專家對“寶物”的鑒定,包括“寶物”年份、器型等,還將有專家親筆簽名,并附有“寶物”照片,同時蓋有公司公章和鋼印。
至于能否在證書上標明“寶物”的價值,王小姐表示無法做到,“如果要寫價錢的話是屬于評估報告,需要好幾萬元。”
博物館:“坐麒麟”是現代工藝品
為了鑒定“坐麒麟”,昨日上午,記者與劉先生一起來到佛山市博物館一探究竟。“無論從風格、制作手法和胎釉上看,都不是清末民初的石灣陶。”佛山市博物館館藏研究部主任黃曉蕙看過“坐麒麟”后認為,古石灣陶多是本地取材,土胎相對粗糙,且顏色偏黃褐色,而劉先生的“坐麒麟”用土細膩,接近瓷土,且顏色偏白,她認為這是一件現代工藝品。
提醒:每年5月18日可免費鑒寶
黃曉蕙提醒市民,每年5月18日是國際博物館日,佛山市博物館每年都會在當天為市民免費“鑒寶”,市民也可直接將“寶物”拿到廣東省博物館和廣東省文物鑒定站進行免費鑒定,大可不必花“冤枉錢”。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