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0年,國內藝術品拍賣成交總額約為596億元,而2011年達到968億元,創(chuàng)下新紀錄。盛世興藏。
溫州人繼“炒房團”之后,成立“炒畫團”,臺州人也不甘落后,近年來投資收藏成為一大熱點。拍賣場上,臺州人出最高價的往往是蒲華的書畫精品,去年“移動杯”臺州首屆十大民間珍寶評選,有一件蒲華的六尺整紙墨竹當選為十大民間珍寶之一……
為何臺州人對蒲華情有獨鐘呢?
臺州收藏蒲華的書畫作品,歷經幾代人,有一個群體,遍及各縣(市、區(qū))。這是一種獨特的文化現(xiàn)象,在全國都是很突出的,并且很有影響。實際上,蒲華書畫作品已成為臺州的文化品牌之一。
關于蒲華其人其畫作
蒲華(1832-1911),原名成,字作英,號胥山野史、種竹道人,浙江秀水(嘉興)人,出身卑微,一生貧困潦倒,以鬻畫自給,居室稱九琴十硯樓,綽號“蒲邋遢”,是晚清畫壇一位極具創(chuàng)造精神的代表畫家,其與虛谷、任伯年、吳昌碩并稱為“海派四大家”。傳世作品有《荷花圖》軸,藏上海博物館;《桐陰高士圖》軸,藏嘉興博物館;《九峰讀書圖》橫批,曾藏黃巖博物館,現(xiàn)藏臨海博物館。
蒲華特擅寫竹,得文同、蘇軾筆意,善用濕筆直掃,水墨淋漓,揮毫立就,竹葉翻飛,如風擾雨動,人稱“蒲竹”。“蒲竹”不僅畫出了竹氣、竹韻、竹神、竹魂,也畫出了蒲華自己的氣勢神明,蒲華常以“作英”落款,并且說“死后精神留墨竹”,足以說明墨竹乃蒲華最鐘情之物。
蒲華山水力追元人,常題仿大癡仲圭,瀟湘煙雨,得之自然,豪邁雄健、雍容大度,乘興揮灑,絕不粘滯于某一局部的雕琢,沖破晚清畫壇摹古的陋習,成就很高。蒲華花卉清麗鮮活,生機勃勃,有青藤白陽遺韻。蒲華善狂草,線條如錐劃沙,有奇崛之氣,與畫渾然一體,仿佛盤龍舞蛟之美,誠所謂“狂來輕世界,醉里得真如”。
蒲華作品以其自由奔放、風韻清雋而深受人們的喜愛。
臺州成長起來的大師
從歷史淵源說起,蒲華雖然是嘉興人,但他是在臺州土地上成長起來的大師。
1864年,蒲華來臺州,時年33歲;1867年暮春,蒲華客溫嶺,與友人游城郊花山梅花庵,酒后興起,揮筆在庵壁上題詩:空山春盡憶梅花,呼伴登樓日已斜。一勺清泉消酒渴,頑僧為煮雨前茶。1894年4月,蒲華于黃巖作《九峰讀書圖》,之后離開臺州定居上海。
這三十年間,蒲華浪跡江湖,行蹤不定,云游于滬杭甬臺等地,其中居臺州時間最長,與臺州人特別有緣分??梢哉f,臺州是蒲華的第二故鄉(xiāng)。
蒲華畫竹,往往一干通天,上不見頂,下不見底,真可謂“一干掀天去不知”。其墨竹之原型即為遍布臺州鄉(xiāng)間之毛竹,臺州土話稱之為簳(gang)廊竹,這與蒲華在臺州生活多年有著極為密切的關系。
蒲華在臺期間,足跡遍布臺州各地,與臺州諸鄉(xiāng)賢交游,留下了大量的作品,許多臺州人的祖上傳下很多蒲華的書畫作品。臺州人對蒲華很有感情,常在酒肆茶坊津津樂道其逸事,對其書畫則珍若拱璧。蒲華晚年生活在上海,畫名遠揚,臺州鄉(xiāng)親結伴去探望,蒲華則以畫相贈,鄉(xiāng)親們得畫后個個歡天喜地,滿載而歸。臺州許多蒲華晚年的作品即由此流傳下來的。
多幅山水畫
以臺州景物為原型
現(xiàn)在發(fā)現(xiàn)很多蒲華的山水畫,是以臺州景物為原型的。其中,畫天臺的有《聽泉度石梁》,畫臨海東湖的有《一棹尋春》,畫黃巖的有《九峰讀書圖》,畫椒江的有《椒江讀書圖》,畫溫嶺的有《松巖》,等等。
尤其是著名的《九峰讀書圖》,畫的是黃巖九峰書院,是蒲華山水代表作之一,畫于甲午年(1894),是年蒲華63歲,藝術上已經爐火純青,畫贈黃巖鄉(xiāng)賢王舟瑤。此畫為橫幅,縱26厘米、橫68厘米。王酷愛此畫,并在畫上長題,感慨故園尋夢之風景依然而友朋非故。
多幅藏品在臺州流傳有序
黃巖人祖上傳下來的蒲華書畫頗多,例如鄉(xiāng)賢章甫秋家曾藏有蒲華作品,鄉(xiāng)賢周子序曾藏有蒲華早年四條屏墨竹,等等。大都是清末光緒年間蒲華在黃巖時留下來的墨寶。現(xiàn)在黃巖收藏的蒲華書畫精品據臺州重要地位,是由黃巖深厚的文化底蘊決定的。
蒲華在溫嶺,見溫嶺畫家林藍(1814-1847)墨竹圖,甚為佩服,并受其影響,留下了許多佳作。溫嶺鄉(xiāng)賢張直生、陳曼聲、李圓疆等曾藏有不少蒲華書畫精品。臨海盧樂群先生藏有蒲華山水精品。椒江林月劍先生曾藏有蒲華墨竹“不可一日無此君”,山水“雪滿山中高士臥”等。黃巖蔣文兵先生曾欣賞過,至今說起來贊嘆不已。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臺州老一輩收藏研究蒲華書畫作品的有蔣文韻、王及、馮質彬、張直生等鄉(xiāng)賢。尤其是蔣文韻先生,從民國時期就慧眼獨具,識蒲華于敝帚之中,曾藏有幾十幅蒲華書畫精品,實屬難能可貴,1985年浙江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蒲華》大型畫冊,書末收錄蔣文韻先生《蒲華生平簡介》一文,點評蒲華,甚為恰當。王及先生編著《蒲華研究》(2002年出版),弘揚蒲華書畫藝術,功不可沒;臨海馮質彬先生收藏的幾幅蒲華書畫精品已傳給子孫;張直生先生收藏的若干蒲華書畫精品已被蘇州畫商買走。
臺州目前發(fā)現(xiàn)最早的蒲華作品為1865年(蒲華34歲)所畫,尤其是其中有一幅金竹,是在紅紙上用金粉畫的,可以說是目前全國發(fā)現(xiàn)的蒲華作品最早的金竹。此畫歷經輾轉,上世紀80年代初被臺州畫家沈從斌以30元人民幣購得,后沈從斌跟謝稚柳學畫,謝老看了歡喜,就送給謝老作拜師禮了。謝老逝世后,此畫流出,在上海朵云軒2002秋季藝術品拍賣會上以2.97萬元人民幣被拍出,現(xiàn)歸杭州一藏家所有。筆者曾親見此畫,記得是謝稚柳親筆題簽:蒲華金竹圖軸。壬戌(1982)之仲夏,壯暮翁稚柳。鈐印:謝。可見乃謝老鐘愛之物。此畫款識:乙丑(1865)冬仲,作英擬東坡法。可見蒲華早年畫竹曾受蘇東坡影響。
臺州人對蒲華情有獨鐘
近年來,臺州掀起一股收藏蒲華書畫作品的熱潮,北京、上海、杭州等地拍賣會上的蒲華書畫精品往往被臺州人一搶而空,并形成了研究蒲華書畫作品的旋風。
2003年,筆者去拜訪王伯敏教授,談到蒲華,王老興致勃發(fā),當場書蒲華花山題壁詩相贈。
2007年3月9日至20日,由臺州市政協(xié)主辦的“臺州藏蒲華書畫精品大展”在臺州書畫院舉行,共有120多幅作品,題材分墨竹、山水、花卉、書法,創(chuàng)作年代覆蓋早、中、晚期,基本上反映了蒲華的藝術全貌。藏品來源廣泛,既有博物館的舊藏,也有臺州各地私人的珍藏。此展引起了中國收藏界和美術界的關注。
蒲華與臺州特別有淵源,同當時的臺州文人交往很深,例如,鄉(xiāng)賢王詠霓曾為蒲華刻印。有很多蒲華的書畫作品散佚在臺州各地,在臺州研究蒲華有很好的群眾基礎。北京人搞“齊白石專題”、“吳冠中專題”等,上海人搞“吳湖帆專題”、“程十發(fā)專題”等,杭州人搞“黃賓虹專題”、“陸儼少專題”等,基礎很厚,我們很難與之競爭。而研究蒲華,臺州有獨特的優(yōu)勢,可以搞出特色來,更何況臺州人對蒲華情有獨鐘。
蒲華的書畫作品已作為臺州的文化品牌之一,植根臺州大地,一些有遠見的企業(yè)家準備興建蒲華藝術館,筆者在此祝愿早日建成!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