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永興的收藏項目有些冷門:他獨愛銅墨盒。在他椒江的家里專門有一個小房間用來陳列、展示這些寶貝。木質的櫥柜、透明的玻璃、柔和的燈光,酷似一個迷你博物館。
“其實每件墨盒背后都有一個歷史故事,而這些都是可以被考證出來的。”王永興說。
藏品形狀各異妙趣橫生
筆者發(fā)現(xiàn)王永興收藏的這些墨盒有方形、圓形、菱形、八角形等各種形狀,上面的圖案栩栩如生、惟妙惟肖,而墨盒上的文字小如蠅頭,卻刻制得極為工整,讓人嘆為觀止,直贊前人工匠的技藝之高超。
筆者還注意到,不少墨盒旁邊配有鎮(zhèn)尺,王永興告訴筆者,這些鎮(zhèn)尺兩件成對,有些原本就是和墨盒成套的,而有些則是他自己根據(jù)顏色、質地、圖案風格等搭配的。
在眾多的墨盒中,筆者發(fā)現(xiàn)有一件墨盒就像七巧板,每個部分都是獨立成形的,拼湊在一起又成了一個正方形,十分有趣。
還有一件是八角形,每個角的側面都刻有文字及圖案,更有意思的是,這件墨盒還是三層的。
據(jù)王永興介紹,這件三層墨盒名為“蘭亭序”,而這種墨盒構造也可稱得上是獨一無二,目前國內就這么一件。
“這件墨盒單以上面的文字論,在全國就可以排到前10名。”王永興自豪地說。
獨愛墨盒收藏
王永興告訴筆者,墨盒最早出現(xiàn)在晚清,是硯臺的替代品。一般都是用白銅手工焊接而成,上有圖案文字、底部有題款標識,上下合蓋,嚴絲合縫,滴水不漏。
“閉合程度必須恰到好處,如果稍微有一點緊或者松都不行,可見當時工匠的手藝之高超。”王永興表示,最初文人們只是將研磨好的墨汁盛裝在墨盒里,以便于攜帶,而后來因為蓋上刻有精美的文字、圖案,才逐漸演變?yōu)楣に嚻罚疽杂^賞為主,很少有人會去真正使用墨盒。
“我收藏的很多墨盒是使用過的,即使百年后也能光亮如新。”王永興說。
據(jù)王永興介紹,目前全國收藏墨盒的人并不多,而臺州就更加稀少,在國內的收藏市場上,墨盒的價值也不算高,“但是墨盒剛出現(xiàn)那會兒,一件墨盒可以賣到12塊現(xiàn)大洋,值好幾棟房子呢!”
收藏不求數(shù)量走精品路線
王永興收藏的墨盒數(shù)量并不多,只有200多件,但件件都是精品。
“我們收藏界有句話叫‘買一堆不如買一件’,我覺得非常對。但是現(xiàn)在很多人都有這樣幾個誤區(qū),一是認為東西年代越早就越值錢,二是過分追求數(shù)量,這也不對,應該具有精品意識。”王永興說。
王永興告訴筆者,他的收藏渠道主要來源于拍賣會和網(wǎng)絡購買,而且一般不再轉手。但讓王永興遺憾的是,現(xiàn)在很多好的墨盒都在臺灣地區(qū)或國外。
對于未來,王永興有很多的想法,“我想和人合作寫一本書,就是介紹我收藏的這些墨盒,讓更多的人了解墨盒中所蘊含的歷史文化。我還打算在椒江開一家文化沙龍,給大家提供一個交流、鑒賞藏品的好地方。”
作者:吳 璐



皖公網(wǎng)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