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風水畫是以《易經》中的“堪輿”學作為理論源泉,結合中國繪畫技法創造出來的一項另類藝術作品。它區別于普通的繪畫,畫中內容大都以風水學理論為基礎,以花鳥畫、人物畫、山水畫、動物畫為主要表現形式;以新的視覺和角度遙尋宇宙奧秘;以儒、釋、道的法理詮釋自然規律;以《易經》中的堪輿學義理展現世間萬物的生成法則。想了解風水畫的出處首先就要知道“風水”一詞的來龍去脈,以及“風”和“水”二字的深刻內涵。古人將風水也稱之為堪輿,故曰乾坤氣脈之信息。
古人認為,所謂的堪輿就是天地之道。“堪”為天道,“輿”為地道。天道涵蓋日月星辰運轉的原理(星象變化);地道包括山河湖泊丘壑大地的形象氣勢(地理地貌)。二者相合則是經天緯地的風水之道。現代人認為,這是“天文地理學”,雖然這些叫法不同,其含義并沒有什么區別,只不過是大同小異而已。無論是天道還是地道或是天文地理,筆者認為,皆宇宙之大道。從《易經》中的八卦來看,“巽”表示風、“坎”代表水。晉朝人郭璞所著的《葬書》中說:“葬者乘生氣也,氣乘風則散,界水則止。古人聚之使不散,行之使有止。故謂之風水。”
據史料文獻記載,風水一詞首次出現在中國古代典籍當中,在《四庫全書提要》中寫道:“臣等謹案《葬書》一卷,舊本題郭璞撰。”這也佐證了風水一詞的出處。因此后人尊郭璞為風水之鼻祖,郭璞所遵循的理論根源則是來自于《易經》中的“兩儀”,也就是“陰陽”二氣之學說,他用氣的動與靜演化出“風”與“水”的關系。其實所謂的風水,筆者感悟的就是宇宙能量在轉換過程中所產生的信息波動。當它們作用在地球上就是地脈氣息,能衍生出山河大地的一切事物;作用在天空中就是氣流,也可稱之為“宇宙風”。
這里所講的氣是自然能量的代詞。再進一步講,風水也是氣之運化而生成的,故而風水也是氣(能量)的代詞。這樣看來,風水學是上古至今人們的思維在不同的歷史發展以及不同社會背景下所產生出來的宇宙觀。郭璞用最科學的理念教人們如何選擇生存環境,怎樣與大自然和諧相處。
風水學是一門綜合性學科,其中包括《天文地理學》、《人文學》、《社會科學》、《建筑規劃學》、《環境規劃學》、《民俗學》、《自然科學》等。它在中國傳承已有幾千年的文明史。千百年來中國人就有在過年過節和喜慶之日張燈結彩的習俗,如掛紅燈籠、貼福字、貼春聯,結婚辦喜事貼雙喜字,過年時貼年畫、請門神、財神,老人過大壽送福壽之類的書畫作品等。這些都不外乎是意念當中的某種信息在傳遞。然而它們又都能與宇宙空間信息能量相互融會貫通。從而達到意念信息的感應。這也是某種信息能量在心理上的暗示作用,其實這種感應就是自然信息能量與人的思維腦電波發出的信息能量之間的轉換。例如道家的畫符、佛家供奉的三寶(佛法僧)以及念佛等都是在傳遞著某種信息能量。又如風水師的“相地術”結合當地的地理地貌和天上的星象運轉所作用在該地區的信息構成情況進行勘測地脈氣息。這些就是常說的觀龍脈點穴位。如“龍、穴、砂、水、向”。這五要素都是在講宇宙信息能量的作用。
風水畫也可稱之為風水圖,這是因為它結合了“河圖洛書”的圖解為畫中的內容布局。每個物象信息符號都應遵循陰陽五行的要求才能確定它們在畫面上所處的位置。只有這樣繪制出來的信息符號才能夠納天地之靈氣、藏五氣之運勢。例如:畫中的群山緊抱、聚氣藏風、祥云環繞、植被生生不息等,五福皆概括其中。一幅好的風水畫,不但能起到美化室內環境的作用,且能調整人的精神面貌與情感,更能接納宇宙的氣場與信息能量。
(作者元丁 當代著名書畫家)
元丁
生于長春市,畢業于吉林藝術學院美術系,從事美術教育20多年。現為中國畫家協會藝術委員會主任、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會員、中國名家書畫研究院副院長。
曾師從孫天牧、秦嶺云并得到白雪石等老師的指點。其繪畫作品多次在國際國內大展大賽中獲獎,作品《碧空潔雪》在1994年國際電影節大展中,榮獲特等獎,被載入長春晚報并被收藏。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