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繪畫是我生命的一部分,年齡漸長,對生命的認識也不斷加深,同時通過繪畫亦不斷感受周遭群體的人文溫度和情懷。”作為第十四屆中國上海國際藝術節展覽項目,由上海市文化廣播影視管理局和上海市美術家協會主辦的“視覺意象——陳燮君油畫展”昨天下午在南京西路的上海美術館(微博)開幕。這也是陳燮君首次舉辦的大型油畫展。
陳燮君現為上海市文物管理委員會副主任、上海博物館館長、上海市人大教科文衛委員會委員,研究員,博士生導師,中國博物館協會副理事長,長期以來工作繁忙的他堅持利用業余時間進行美術理論研究和繪畫創作。此次展出的作品時間跨度較大,大部分是畫家在各個藝術創作時期的油畫代表作,其中早期油畫作品《自編教材》創作于1971年,歷時40多年,此外,還有1979年的作品《青春的色彩》、1980年的作品 《似曾相識》、1983年的作品 《早春二月》、1985年的作品 《小屋》、1989年的作品《夢中》等。縱觀40多年所創作的作品,大略可謂:上一世紀70年代精心寫實,探索“質樸中見鉛華綽約,具象里覓神韻浮動”;80年代崇尚意象,尋覓“瀟灑中含穩重,剛健內見文秀”;90年代起以“視覺意象”為主攻,嘗試“柔厚而不為華靡,簡澹而不傷寒儉”;在世紀之交,在“視覺意象”的創作實踐中有了新的藝術理性感悟和踐行智慧積累,在意象油畫的詩化、文人化、中國化方面漸入個性繪畫語言體系和作品思想意境的“佳境”,已諳“意領情絲,凝重安詳,清而貴真,雅而見醇”;在踐行中國2010年上海世博會的藝術創作的大平臺上,意象油畫的探究遇上了大思路、大空間、大震撼、大創作的“大牽引”,更求“在流暢處求渾穆,在靈動中見超逸”。
本次展覽在分類上聚焦成“古風氣象、雪域意象、自然詩象、風荷華象、城市心象、青春肖像、視覺藝象、世博萬象”八大板塊,既是“視覺意象——陳燮君油畫展”的基本脈絡,也是畫集《視覺意象——陳燮君油畫》的基本框架。此次展覽涵蓋的油畫領域的面較廣。多為布上油畫,大到六聯屏布上油畫《飛天》(1.8米×12米)、五聯屏布上油畫《藝術的升華》(2.5米×10米)。紙上油畫不乏大作品,5米長卷《綠色的原野》描繪了連綿原野、碧綠無盡、黃翠相間、黛綠誘人;5米長卷《荷塘風華》展示了凌波蓋翠香遠溢、接天蓮葉碧無窮的荷塘清景。(記者 李君娜)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