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郵票市場自五六月以來疲軟 專家分析行情、指點迷津
自今年五六月份郵票市場疲軟以來,近期一些價格相對穩定的郵票已略有回升,原廣東省集郵協會副秘書長、中國郵票鑒定專家吳乃根表示,據他這么多年來對市場的觀察,無論此前郵票市場表現如何,國慶節后至春節前,郵市總是規律性地上揚的,升值期應該很快就要到來了。郵商陳先生也認為:“這段時期將至少漲個百分之十吧。”那么,哪些類型的郵票較有升值潛力呢?應如何鑒定和辨別郵票的真假?郵票的保養又有些什么樣的秘笈?專家為您細說端詳。
專題文/圖 記者 江粵軍
《黃山風景》是影雕套印的,色彩明麗、層次分明、立體感強,而《黃山》是膠版,色彩較暗淡,圖案平面化,因而現在前者比后者價格更高,也更具有收藏價值。
“文革”票和“老紀特”值得關注
郵票愛好者都知道,自今年五六月份郵票市場疲軟以來,至今似乎沒有太多驚喜。對此,吳乃根說,根據經驗,國慶節后至春節前,郵市總是規律性地上揚的,升值期應該很快就要到來了。那么,究竟哪些郵票值得收藏呢?
首先,最有收藏價值的無疑是一些具有特殊內涵的郵票。像人們所熟知的《全國山河一片紅》,目前一套新票的價格是100萬元左右。不過,很多人可能只知其價高,對其發行過程卻不甚了解。八十多歲的吳乃根當年正是廣州郵政部門的一名員工,對當時的情形可謂記憶猶新。“1968年8月25日,《全國山河一片紅》在廣州正式發行,但還沒有下到省里的其他城市。當時,在廣州也只賣了兩個小時,就接到上級的緊急通知,說郵票上有差錯,要馬上回收,但廣州已經賣出了兩千六百多枚。”以此推斷,這枚郵票在全國的流通量是非常少的。而作為新中國發行的首枚生肖郵票,1980年發行的第一枚猴票,一直穩站生肖郵票的“領頭羊”位置。早在中國嘉德(微博)2010春拍郵品專場中,兩整版(80枚)80年猴票就分別以99.68萬元和91.84萬元的價格成交。而當下的80年猴票單張,基本站穩在一萬元的價位,可謂郵市的“硬通貨”。
其次,“文革”票是一個持續不退燒的收藏熱點。目前十九套的“文革”大全套新票價格約為22萬元,其中最貴的是文一、文十的語錄套票和文七的詩詞套票。“文革”票價格高,一方面因為這是特定歷史時期的產物,另一方面,也因為當年的長途通訊方式基本就是寫信,郵票的消耗量非常大,存留下來品相好的很少。
另外,“老紀特”郵票也是非常值得關注的版塊。所謂“老紀特”郵票,是指從1949年10月8日至1967年3月10日期間發行的124套紀念郵票和75套特種郵票。像1962年發行的“紀94”《梅蘭芳舞臺藝術》小型張,面值為3元,現在新票的價格達到15萬元左右。之所以這么受熱捧,原因在于該郵票距離現在已有半個世紀,而且當年只發行了兩萬枚,“文革”中又被燒了不少,所以存世量非常少。此外,“老紀特”中的《黃山風景》、《牡丹》等,現在的價位也都達到一兩萬元。這些郵票之所以備受歡迎,除了發行年代久,存世量較小,還因為那時的設計家特別認真負責,設計郵票一絲不茍的同時還廣泛征稿,因此藝術水準很高。
編年郵票投資價值不高
雖然看好郵市節后發力,但廣州市天下寶貝藏品交易中心總經理丁新文提醒藏家,并非所有品種的郵票都值得入市。
他表示,這幾個月郵票市場多數品種的“自由落體運動”,與早期郵票較為穩健的表現,再一次證明了郵票的發行量跟價值是成反比的。“當前編年郵票發行的問題是量太多,動輒一兩個億的發行量,市場哪里消化得了呢?”吳乃根也表示,從1992年開始發行的編年郵票,最突出的特點就是量大,導致其在短期的炒作之后,常常跌得很慘。“甚至有些編年郵票出現了‘打折’出售的現象,譬如八毛的面值,郵商竟然六毛多就賣出去了。這在全世界應該是絕無僅有的事情。”因此,在他們看來,這些編年郵票基本都不具備保險的投資價值。
而除了市場飽和度高,甚至供過于求,編年郵票還普遍存在一個問題:無論是設計還是圖案、色彩等,多數都無法和早期郵票媲美。“可以說,編年郵票的欣賞價值也是大打折扣的。譬如1963年發行了100萬套的《黃山風景》套票,因為是影雕套印的,色彩明麗、層次分明、立體感強,不考慮其升值空間,單看其風景都覺得美不勝收;1999年又發行了一套《黃山》套票,因為是膠版,色彩暗淡了很多,圖案也非常平面化,兩相對照,高下立現。所以,老《黃山風景》目前一套新票的價格達到一萬多元,而新《黃山》一套新票一直在十幾元錢徘徊,漲起來的可能性非常小。”吳乃根說。
鑒定:40倍放大鏡不可缺
早期郵票市場好,造假者自然不會錯過良機。最近,有媒體報道某藏家買了一些早期郵票,放在家里不到一年就出現“褪色”、“發黃”、“脫膠”等瑕疵,究其原因,就是藏家上了造假者的當。在吳乃根的鑒定臺前,記者看到了各種郵票的“高仿品”,甚至連今年新出的龍票,也已有整版的假貨,更別說那些珍稀的猴票、“文革”票。那么,對于集郵愛好者而言,要怎樣來辨別真假呢?吳乃根認為,有六條“錦囊妙計”可應對:
一、看紙張。郵票用的都是專用紙張,內含特殊的原料,最明顯的是有纖維質感。這種紙是上海某家造紙廠特供的,市面上不可見,造假者無法找到,一般用的都是銅版紙,很光滑,沒有纖維。“尤其是1980年發行的中國咕咚小本票,現在郵票本身只要一百多塊錢,但套上了一張小小的卡紙外殼,價錢就去到了五千塊錢,很快造假者就瞄上了,導致偽作層出不窮,假票達到八至十個版本,不單是收藏者,連一些郵商都上過當。其實,這個分辨起來并不難,咕咚小本票的外殼是一種上世紀50年代用麥稈做的卡紙,紙的纖維一根根的,用肉眼就能看得清清楚楚,這種紙現在是沒辦法仿造的。”不過,這一條對新中國成立前的解放區郵票是無效的,因為受到當時經濟條件的局限,郵票所用的紙沒有一定之規,能找到啥就用啥,所以靠紙張靠顏料很難鑒別,目前假票也比較多。
二、看版式。郵票的制版方式有多種,有雕刻版、影寫版、膠版、影雕套印版。像生肖票、老紀特《黃山風景》等,都是影雕套印的,就是影寫版和雕刻版套印,底色是影寫版,上面的圖案是雕刻版。雕刻版有立體感,即使是同一作者,要重新雕出一模一樣的都很難,成本也高,所以雕刻版是最難造假的;影寫版用放大鏡放大40倍,就可以看到單色的文字和圖案邊緣都有鋸齒狀,尤其是文字很明顯。而假郵票基本用的是膠版,這個最便宜,最容易做,弄出來的假票表面上看也挺像正版的,但只要用放大鏡一看,就無所遁形了,因為做不出來鋸齒狀。因此,對于本身就是膠版印刷的郵票,要辨別真假就難多了,必須拿著真的郵票做對照才能分辨出來。
三、看刷色。放到40倍放大鏡下,郵票顏色的深淺、網點的差別立馬就顯現出來了。像第一枚猴票,一到放大鏡下,就可以看到紅底上的網點是滿天星,造假也是做不出來的。另外,真郵票上黑色的字無論如何放大,都還是很純正的黑,假郵票上的黑字一放大馬上變得色彩斑斕。這對于鑒定“文革”前期的文字郵票非常有效。
四、看齒孔。真郵票齒孔整齊、規則且圓滑,假郵票的齒孔則不規整。而且,真郵票齒孔的密度大小是有國際標準的,可以和齒孔冊的標準重合,假的則做不到。
五、看票幅。每套郵票的每種小型張都有自己的尺幅,這個也要注意。
六、看背膠。原裝背膠光滑、均勻且不透明,假背膠很不均勻。
可見,要謹防上當,一個40倍以上的放大鏡是必不可少的,如果再帶上一套量齒器,那就更有備無患了。
保養:別用厚郵冊 勿放樟腦丸
南方天氣比較潮濕,對于保存郵票有一定的威脅。吳乃根說:“像那枚珍貴的80年猴票,猴子眼睛和手上刷的都是金色,在北方放了30年依然能夠閃閃發亮,但在南方,很多人發現猴子身上的金色都變成黑褐色了,就是天氣太潮濕,金色被氧化導致的。金猴成了黑猴,價格也就大打折扣。”不過,吳乃根認為,現在城里人的住宿條件已經大為改善,很少再住平房,潮濕天氣對郵票的影響沒以前那么大了。“要注意的是郵票要豎起來,不要互相疊壓;大厚本的郵冊極易吸濕受潮,不可取,要選薄的吸水量小的;很多人以為在郵冊中間放樟腦丸能趕跑蟲子,其實這種方法不可取,因為會讓郵票發黃、變脆。另外,潮濕天氣千萬別拿出來翻看,特別是廣州二三月的梅雨季節,一定不要去動郵票。”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