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鎮店之寶
記者 田芳 實習生 胡謙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遠,能以徑寸之木,為宮室、器皿、人物,以至鳥獸、木石,罔不因勢象形,各具情態。嘗貽余核舟一,蓋大蘇泛赤壁云。” 這是初中語文課本上的《核舟記》描繪的微雕藝術。在李榮的欖紫緣,類似的微雕工藝品有很多,其中的欖雕藝術品更是令人嘆為觀止。其中最以《十八羅漢》為典型代表,十八個羅漢,須發絲絲分明,神態各異,格外傳神。“這些都是民間工藝品,純手工雕刻。在古代,多作為扇墜、把玩件,是文人雅士身份的象征。”李榮說。
欖雕工藝興盛于明清時期,雕刻精細入微,形態小巧玲瓏,技法以浮雕、圓雕、鏤空雕為主,目前已入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在欖雕工藝里,花色品種眾多。在欖紫緣,除了各工藝大師根據自身理解雕刻的十八羅漢,還有鐘馗、達摩、佛等。“十八羅漢的橄欖核雕是最被認可的一種類型。小小的一串十八羅漢把玩件就需要花上欖雕藝人一個多月的時間。”李榮說。因為在小小的橄欖核上要雕刻人物細致入微的表情,無異于在橄欖核上作畫,而且還是工筆畫。
橄欖核雕的原料就是橄欖核。不過不是我們平時食用的那種橄欖,而是專門用來作欖雕工藝的野生橄欖。欖雕所采用的烏欖盛產于廣東省普寧市、增城市、番禺區、中山市等地。而普寧梅林鎮、增城新塘鎮的欖核,核大仁小,是最佳的欖雕材料,最適于雕刻欖核船。李榮告訴記者,雖然欖雕是以植物種子作為原材料,卻一點都不需要擔心被蟲蛀,原來橄欖核質地堅硬,蟲子根本不可能啃噬堅硬的外殼,最多就是將里面的核肉啃食個干凈,而很多核雕工藝品在制作之前甚至會特意找些蟲子來啃食核肉。
李榮是河北人,最開始知道欖雕也是因為中學課本上的《核舟記》,三年前才開始正式經營橄欖核雕。而現在除了欖雕,他的欖紫緣還經營沉香木雕和核桃。李榮介紹,欖雕工藝品是一種典型的北方文化,最開始在長沙并不怎么流行,近兩年才慢慢有人開始欣賞把玩。“其實這種欖雕工藝品只要你慢慢把玩,你就能體會到其中的樂趣,然后就會愛上它。”李榮說,“長沙的欖雕市場才剛開始興起,欖雕工藝品在市面上并不是很多。物以稀為貴,核雕的保值性還是比較強的。”
慧眼識寶
欖雕把玩越久越值錢
記者 田芳 實習生 胡謙
據李榮介紹,一般新的欖雕工藝品是淺木黃色的,經人把玩后,由于汗水、油脂的作用,欖雕表面的色澤會慢慢發生變化。經常盤摸把玩可以使核子表面顏色均衡地變成深紅色,而且越玩越光澤,逐漸成半透明狀。而到了這種程度,欖雕的“身價”將倍增。此外,經常把玩還是欖雕工藝品保養的一大關鍵,那就是防止開裂。
橄欖核作為一種植物種子,只要外界環境適宜,特別是在陽光、水、風等作用下,它自然就會開裂。老核存放時間久了,活性減退,開裂的幾率相對會低一些。除經常把玩可以防止開裂外,欖雕的日常保養還需要注意以下幾點:防曬,太陽光或高溫燈光長時間照曬易導致開裂;防水,橄欖核作品空囊進水后蒸發很慢,外表蒸發很快,導致由內向外膨脹而開裂。如果著水,可放在食品保鮮袋中打一松結,讓水分慢慢蒸發,切忌速干;防風吹,風吹是導致開裂的重要原因之一,特別是北方地區,短時間的風吹容易將核子吹裂;防“花點”,即材料自然顏色要均衡,如果顏色不均,色調特深處即為“花點”。在用油刷欖雕表面污垢時油量要少,刷完后用不滴油的棕刷再刷一遍,把積在深凹處的油刷散,最后用棉質軟布或紙巾吸干,擦凈積油。
免費鑒寶
本期免費鑒寶邀請李榮為讀者鑒別微雕藝術品,讀者朋友今日10時起可以撥打0731-88771188預約,或直接到大麓珍寶古玩城欖紫緣交流。
(本期內容觀點屬個人觀點,不代表本報意見。古玩藝術品投資有風險,市民參與需謹慎。另外,湖南大麓珍寶古玩城二樓北區傾力打造的中南地區一流的古玩藝術品柜臺市場已經推出,古玩藝術品柜臺市場將是郵票、錢幣、紅色收藏、雜件等藝術品的集中展示、交易平臺。)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