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沒有近距離接觸過四方當代美術館,相信大家對于它的了解和認識基本跟我差不多。網上搜索引擎所呈現的介紹,在這一次的采訪中,被朱館長給一一糾正。四方當代美術館就像南京這座城市一般,低調、不張揚。采訪時,館長朱彤他也談到了江南人做事的特點:做實事。
四方當代美術館的“高端學術路線”
四方當代美術館有別與其他美術館,它自身就是一個建筑群,由24棟全世界最頂尖設計師的建筑設計構成,小的五、六百平方,大的有一萬多平方。他透露,目前網上看到的圖片只是24棟建筑群中間的一棟而已。除開當代藝術館,還有影像藝術館,關于當代影像的藝術館,還有傳統館,比如關于民國名人手跡的書法和文獻陳列館等,它們是一個“大藝術”的館。
當然,這是四方的新館,老地處南京市正中心的鼓樓。2010年以后,新館啟用,由于市區老館無論從規模上,還是配套設施上,都不如新館,所以已經被停用。
計劃明年正式開館的新四方當代美術館,目前只是在處于剛開始運營的狀態。除了每年定期舉辦一些高質量的展覽,還會每兩年站來一些不同形式的展覽。比如關于公共藝術,這類活動比較符合美術館的場地和環境。又比如主體性的展覽,不把它界定為所謂的文獻展和雙年展的形式,卻固定時間,展開持續性的活動。當然,也會不定期的推出館藏展。
只是地處南京,但四方當代美術館的定位從來不是省級,至少是國家級甚至國際性的美術館。無論從收藏還是從展覽的規模,凸顯“高端路線”,一直是四方當代美術館的定位。
美術館的公共收藏是四方當代美術館重要的一個項目,因為國內美術館在公共收藏領域方面的薄弱,朱彤希望四方能有一個比較完整、系統的公共收藏。在過去,他花費大量的時間在美術館硬件建設和公共收藏上。國內領先的硬件設施,加之成體系的收藏國內外重要當代藝術作品,和一些高質量的展覽,形成了四方自身的特色和面貌。四方不是完全普及性的美術館,它屬于高端學術類。
南京伴隨了當代藝術的從開端到發展
在85新潮時,南京就是非常重要的城市,今天看來也是。南京有著非常優良的當代藝術收藏傳統,有著一大批收藏家,至少在收藏的方面,對當代藝術的影響是很大的。
這里還有三、雙年展,除了公共美術館還有私立美術館。在當代藝術的收藏、推廣、展覽以及各個方面,南京在當代藝術版圖上都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只不過江南人行事比較低調,不太說而已。
由于逐步的了解 政府扶持比過去好很多
聊到政府扶持時,朱彤說道,政府由最開始的不了解,慢慢到有一定的了解。文化部門,政府有關部門慢慢開始參觀美術館,包括一些重要的政府VIP。由此,美術館和政府的交流也就多了一些,政府也相應的會給予一定的支持,力度雖不大,但比過去好很多。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