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4年,我與一件宣德瓷不期而遇,冥冥之中,與古瓷結下了不解之緣,經歷了人生的春風秋雨,高燒不退,藏興未減。三十八年坎坷行,八千里路云和月,一路灑下的是喜與淚。我覺得,收藏之痛十之八九緣于眼力不足與財力不濟,開始是相遇不相識,之后是相識買不起,這是個人的悲劇;然而這些歷史遺存畢竟躲過了兵燹與列強的劫難,激發了我們對風雨窯魂 薪盡火傳背后的人文思考 、歷史追問,這又是民族的大幸。揣著敬畏之心,我與古瓷相依為命,結下了半生情緣。泥濘中跋涉,多少積累了一點心得。現訴諸筆端,吹簫引鳳,望能與天下同好分享與交流:
一 、興趣至上,開心就好
收藏大軍的主體是工薪族,因為有點錢 、有點閑 、有點頭腦,于是有了精神文化的追求。你選中古瓷這個藏項,或選中了青花這個品種,這與你的文化、 性格 、審美有關,總之是興趣使然。愛因斯坦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不要壓制興趣,否則會生病。最好是順其自然,讓它開花結果。玩得漂亮是瀟灑,活得開心是本事。當然,高雅的興趣會激發你的生命潛能,幫助你提升素質與能力,引領你漸入收藏佳境,感受人生的美好。
二 、不借不貸,量力而為
工薪族的“有點錢”是相對的,除去房貸、 保險、學費、 水電費等日常開銷,所剩無幾。所以閑錢要捏著花,收藏應量力而行。有些藏友挪用老婆孩子的生活費或儲備金偷著買藏品,試問:難道不怕后院起火?更有甚者,走火入魔,見“寶”就買,沒錢就借,四處舉債。說實話,收藏的成就不是靠鈔票堆起來的,滾雪球的技巧要好好學學人家草根英雄馬未都。再者,古玩收藏是古代帝王將相的專利,是現代高官巨賈的雅興,普通百姓別去湊那個熱鬧,因為這玩意有潛在的風險:一是極易買假;二是不易出手,即便是開門到代的好東西,畢竟比不上黃金、鉆石之類的硬通貨。
三 、駕輕就熟,少交學費
古玩收藏分幾十個門類、千百個品種,外延之大,浩如煙海,即便窮百年人生、傾身家財富,也不能盡收包攬。聰明人應將收藏的目光聚焦于某一門類,將學費砸在你最感興趣與最熟悉的品種上。交學費是難免的,撒學費則是冤大頭。放棄無謂的藏項,是一種豁達,一種成熟,一種睿智,是為了攥緊有限的資金砸重點、 圓好夢。“放棄”并不意味著放棄追求,而追求之舟須有精準的航向,尤其在面臨選項的十字路口,要“一等二看三通過”。
四 、尋師問道,借力百度
收藏文化,博大精深,幾乎沒人能夠無師自通。尋訪文博專家、 草根行家,探求收藏的賢知與真趣,會使你心智頓開,少走彎路。要了解文博泰斗趙汝珍 、孫瀛洲、 耿寶昌等老前輩的學研方法,消化其成果,熟讀其論文及學術專著,力求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當代的體制內專家,多數都在忙著走穴抓錢、電視亮臉,無暇作學問,無心帶徒弟,你不打算燒大香,請非誠勿擾。書本也是老師,但書價太雷人,不如搬一臺電腦回家,學著“不知為不知”、虛心問百度——學無常師,電腦堪為你師,其強大的鏈接與搜索功能不輸于人腦。我們的身邊不乏七老八十的藏家,自從機關或事業單位離退涉藏,藏齡也有十幾二十年了,往往水平不如二三十歲的網友,原因不言而喻。不要小看走村串戶的草根販夫,他們有的是收假與賤賣之痛,有的變成了人精,也能誦幾段真經。切勿問道于開店的主,你不買他的東西,人家不會白教你。
五、學而時習,多看實物
孔子說,學過的東西要經常復習它。鄙以為,“復習”的目的,在于將讀來或討來的真經,印在腦海里,鎖在信息庫中,最好制成“標本”,擇時待用。“復習”的方式,可以翻書,可以查電腦,也可以臨場讀手機,最好是對照實物,虛實互動,促成理性知識與感性知識的“無縫焊接”。工薪族是有閑階層,搞收藏需投入時間。要充分利用工余與節假,逛逛本地的古玩市場及博物館,重在讀實物 、溫所學 、長眼力,年復一年,指不定你也能練就“火眼金睛”,成為辨偽識真的行家里手。
六、 有識有膽,果斷出手
收藏的前提是慧眼識珍。有了好眼力,緣分就會悄然而至,此時當果斷出手。因為商品面前人人平等,你能買、人家也能買。往往好東西在你猶豫再三、 舉錢不定之時,剎那間,身后殺出個“程咬精”,把你烤熟的“鴨子”吃了,你只剩欲哭無淚、 懊悔不迭。以“識”應對凡夫,以“膽”應對高手,方能不失機緣,攬寶入懷。“識”是瞄準,“膽”是扣扳機,光瞄不打,再好的槍也不過是一根棍子。同等財力的較量,“識”者勝;同等眼力的較量,勇者贏,這是血的教訓, 我的諍言。
七、 觀往知來,攬寶入懷
認真研究過去,就能推知未來。有些品種的瓷器,過去一直為世人看好,價值不菲;未來必然走俏市場 ,為藏家追崇。如唐三彩塑件,出口中亞的元青花大件,永宣青花與甜白,成化斗彩,嘉萬五彩,崇禎民窯青花精品,康熙青花,雍乾粉彩、 琺瑯彩、 仿宋瓷,光緒的壽喜瓷,民國的珠山八友、 醴陵五彩等等,對這些歷史上的名瓷,應爛熟于胸、 慧眼識珍、 逢低入倉,以免擦肩而過、 時不再來,釀成終身遺憾。鄙以為,搞收藏起點要高,應走精品路線,因為人生苦短,財力與時間有限。多數人迷信于專家教誨,收了滿屋子粗瓷片與大路貨,耗盡了積蓄又無法變現,無奈空嘆人已老矣, 船已擱淺。我想,與其大家都堵在過街天橋上,不如我走地下通道來得爽。思路決定出路,這是生活常識。
八、 以藏養藏,良性循環
收藏欲恒,需財力支撐。經歷了漫長的“相遇不相識”的成長,你會漸入“相識買不起”的窘境,于是回籠資金、 變賣部分藏品的想法,便油然而生。賣出低檔瓷 、存疑瓷、 富余瓷、 重復瓷,逢低買進開門到代的、 增值看漲的 、拍場搶手的精品瓷 、“潛力股”,余款貼補家用, 安撫后方,促成收藏的良性循環。開始的收藏多是“興趣”使然,而“以藏養藏”提上議事日程后,便自覺或不自覺地轉為“投資”性收藏。“賣”,既是檢驗你眼力與藏品的終端手段,也是割愛求生的商業行為,這時,你得潛心研究買家的心理訴求, 拍賣行的行事規則與運作方式,及民間轉讓的顯規則與潛意識,備好市場準入的軟件。賣藏品是無奈之舉,問題是你要拿得起 、放得下、 想得開,可持續發展,需忍割愛之痛,需有斷臂之勇。
九、 抱樸守誠,廣結善緣
堅守淳樸待人,崇尚誠信立身,廣交良師益友,會讓你的收藏海闊天寬。這是曾經滄海 、洗盡鉛華后的感慨。要與供貨商、 拍賣公司、轉讓中介及廣大藏友融洽關系,因為共同的興趣將四海兄弟拉近,這是緣分;而緣分之花需用一腔熱血來澆灌。人與人之間需要平等與尊重、 善意與包容 、真摯與淳厚,尤其是身處物欲橫流、 金錢至上的商業社會。有了好因緣,交了好朋友,你會覺得生活愈發陽光明媚,收藏愈加如魚得水。相反,一些專家昧著良心說假話,揣著貪心干壞事,遲早會跌進自掘的陷阱,吞下苦果,為世人不齒。
十、得失隨緣,人淡如菊
一個志存高遠的人,不會有溫飽之外的奢想,不會太過計較名利得失,因為智者視財富為身外之物,想得開、 放得下。當你放下之時,你就成了脫鉤的魚、 忘機的鳥、 出岫的云,心無掛礙,輕松自在。藏友們要像菊花那樣,不羨濃郁的芬芳,不慕嬌媚的身影,唯守從容與淡定,淡泊于浮華之外,執著于風骨之內。當然,“執著”是要付出代價的:見過蝴蝶飛舞嗎?展翅的那一刻多美!但是美麗的背后,曾經有過笨拙的爬行 、成繭的辛勞、 黑暗的等待、 以及破繭的陣痛。美國前總統肯尼迪告誡世人:別老想著社會應該給我什么,而應想想我為社會做些什么。讓我們關注對俗妄的超越,及對生命價值的提純,淡化金錢與物欲,遠離紅塵,謝絕奢華,坐觀浮云,回歸素樸,把酒臨風,笑傲江湖,將崇高的民間收藏事業,推向大度云山與闊海藍天。。。。。。
以上心得,愿與天下藏友共勉。
李峰于2012年9月25日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