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書札是研究中國文化的第一手資料,現(xiàn)在價格漲起來,應該是其本身應有價值的回歸;能夠傳世的書札,必須是名人書札;廣東書札收藏家很少,好東西經(jīng)常流拍
文/圖羊城晚報記者許悅黃璨實習生胡嘉瑜
5月13日,在中國嘉德2012春季拍賣會上,朱自清的楷書七言詩札以161萬元高價成交,次日,趙之謙的信札九通又成功拍得120.75萬元;6月18日,在嘉德四季第30期拍賣會上,趙孟頫信札十通以299萬元拍出……在藝術(shù)品市場的低迷期,書畫的行情到了冰點,名人書札的熱度卻依然不減,迅速成為一個重要的收藏板塊。
王貴忱老先生,中國當代學界的一位通才式學者,他的書札收藏十分豐富。著名表演藝術(shù)家張鐵林,他很早也就熱衷于書札收藏,其名人效應最早推動書札收藏進入大眾視野。方寸之間,大千世界,書札到底有何魔力吸引眾多收藏人士為之著迷?
價值:“書札里面好玩的東西多了”
趙利平:這幾年的拍賣市場上,書札出現(xiàn)的頻率越來越高,成交價格也漲了又漲。特別是民國時期的文化名人手稿墨跡,這兩年成規(guī)模亮相拍場,備受追捧。書札的藏家隊伍中,文化人居多,好像王老、張院長,都是國內(nèi)知名的書札大藏家,是什么吸引兩位收藏書札的?
王貴忱:我今年84歲,玩書札至少有五六十年了。在這個領域,以前是我的老師容庚收藏的民國時期的書札最多,他去世之后,我收藏的學者書札比較多些。這幾十年來,我跟周叔弢、周作人、容庚、商承祚、潘景鄭、李可染、謝稚柳、啟功、黎雄才、賴少其等人都保持著通信,這些信件現(xiàn)在我也保存著。
但我收書札主要還是為了做學問,你別看這么幾片小紙片,里面好玩的東西多了,文獻價值很高。所以我的收藏都是有系統(tǒng)的,好像我收的張之洞文稿,就連已出版的《張之洞全集》里都沒有收錄這些內(nèi)容,后來我把這張之洞未刊書札共90多頁都捐了出去,出版了《張之洞致張佩綸未刊書札》一書,作為附錄收入了《廣州大典》。
張鐵林:我呢,為什么會收藏書札?因為我一貫是寫信的,就用毛筆寫,蠅頭小楷的日記都寫了幾十年,無一日間斷。這是我的生活形態(tài)、生活習慣、生活方式,又由于我自己也寫字、畫畫,所以我會注意到書札這個品類。在過去的一個世紀,有多少人能坐下來讀這種毛筆信呢?所以在收藏書札的過程中,其實我們更多的是看到每一個時期人與人之間真實的交往,通過書札傳達,要比我們今天用手機短信、用電腦的方式豐富得多。
王貴忱:收書札怎么好玩?你看吧,張之洞大家都知道,但張佩綸知道的人就少了,他們兩個是同鄉(xiāng),是清末政壇重要政治派別“清流黨”的兩員健將,被稱為青牛的左右犄角。但兩人的境況卻很不同,張之洞畢生榮耀,興實業(yè)、辦教育,于中國近代化功不可沒。而張佩綸經(jīng)中法之役后就一蹶不振,郁郁而終,因為他是張愛玲的祖父,現(xiàn)在偶然還被人提及。《張之洞致張佩綸未刊書札》里面收錄的,雖然內(nèi)容比較瑣碎,但里面提到的李北海墨跡、蘇東坡書法、董玄宰畫卷等,都是可供考據(jù)的史實,還說到張家口熏肉香美,雖然是細枝末節(jié),但卻能還原出19世紀末士大夫們的生活場景。而且張之洞還是晚清著名的書法家,他的書法藝術(shù)一直受推崇,這些書札都是用小楷寫成的,所以又是小楷書法的范本。
在《可居叢稿》里我也收了之前寫“徐悲鴻致歐陽予倩書札”的一篇文章。這封信筆意渾厚雍容,行距疏密不等,字體大小相同,隨意寫來,通篇筆法開張有致,顯示出作者的意態(tài)風神,是徐悲鴻先生抗戰(zhàn)初期的墨妙。而就內(nèi)容而言,也是研究徐悲鴻學行和有關(guān)現(xiàn)代戲劇史上一些問題的一篇有參考價值的資料。
張鐵林:還有一點,書札里面流露的都是真性情。能夠流傳到今天的書札,都是名家的東西,所以能夠傳世的書札,寫信的首先必須是個名人。從書札里面我們看到的,可能是名家平時一些雞毛蒜皮的事情,或是和朋友之間的寒暄,它不是正史,卻能夠補充名家正史所沒有的空缺,你可以通過書札看到一位名家生活中的個性側(cè)面,這是正史上不屑于表述的。
比如說我手上有一封齊白石的信,是他給別人刻印后催別人要錢的。信里他寫了很多要錢的理由,什么我孤身老頭、居住京華,必須刻章補貼家用,等等。還說我品位很高,本不應該向你要錢,但是我不得已,為了過日子我不要不行啊。這種信非常生動地描述了一個特殊的藝術(shù)家在特殊時期的生存狀態(tài),體現(xiàn)的是活生生的人的靈魂,這些是正史不屑于描述的。這樣的例子很多,又比如你們都知道我曾經(jīng)花200多萬元競拍趙之謙的一套書札,這些信件表現(xiàn)的不單單是他的書法,還流露出他對當時社會、政治的不滿以及他的個性情趣。應該說,書札是中國文化傳承的一種重要手段。
市場:書札拍價過百萬元
趙利平:我們查詢拍賣記錄發(fā)現(xiàn),中國書札的拍賣始于1994年,當年翰海秋拍中有一冊15通的徐悲鴻行書信札,估價10萬元,平均下來一通是6000多元,但最終流拍了。10年之后,2004年1月,同樣是翰海拍賣會,同樣的10萬元估價,僅3通的徐悲鴻信札卻以24.2萬元拍出,平均每通8萬元。到了最近兩年,拍賣會上的書札更搶手了,很多都過百萬元了,真正是一封家書抵萬金了。張院長您玩書札比較早,所以上海古董圈都有人開玩笑說,您一個人影響了整個板塊的價格。
張鐵林:市場的走勢跟我沒有關(guān)系,我并不是很關(guān)心。從收藏書札的第一天開始到今天,我沒有拿一張紙換過一分錢。據(jù)說真正的收藏家才是這種狀態(tài)吧。
外面有人說我影響了書札市場的熱度,這也是民間的一種戲說。我是2000年開始接觸書札的,當時它不貴,很豐富,無人關(guān)注,沒有對手或者說對手很少。當時大家的注意力都放在了古代書畫身上,在收藏市場上,向來都是以畫為龍頭帶動書法的,畫比較容易看,書法比較難懂,書札就更難懂了。所以那時候我收藏書札,一通也就幾千塊、幾百塊,三萬五萬可以收一堆。現(xiàn)在你看這兩年的拍賣市場,陳獨秀等致胡適的13通信札,都拍到了554.4萬元。我當年收藏的書札,如果是100塊錢的一封信,現(xiàn)在應該變成1.5萬元了吧。所以說起來我還是有先見之明的,如果收藏家都有這種眼力,大家都發(fā)財啦,哈哈。當然我說說而已,我從來沒有發(fā)過書札的財。
陳俊明:書札是研究中國文化的第一手資料,現(xiàn)在價格漲起來,應該也是其本身應有價值的回歸。但書札的文化含量比較高,藏家相對比較少,特別是在廣東,這類收藏家很少,好東西經(jīng)常流拍,北方近幾年書札收藏還比較成氣候。好像之前有一次廣東有桂永清的書札上拍,沒什么人舉牌,最后被對軍史頗有研究的資深藏家吳東峰以1.3萬多元買到。后來吳東峰跟我說,這封信其實很重要,信的內(nèi)容說的是把當時的情況通報給上級,解放軍渡長江了。但很多人不了解軍史,對桂永清也不熟悉,這價錢還說貴。
目前書札市場上最貴的,應該是胡適、王國維、沈從文、朱自清等人的東西,胡適一通信札就要40萬元左右。而陳寅恪、蔡元培等的書札價格卻是偏低的。還有很多名家如曾國藩、左宗棠、張之洞、端方、羅振玉等人的書札,價格也還沒上來。未來空間應該還是很大的。
趙利平:現(xiàn)在書札這一板塊假東西多不多?
陳俊明:書札的價格一漲,假東西也開始多起來了。早幾年一些宣紙店的舊紙被大家一搶而空,一張宣紙被炒到幾千上萬元,很多就是用來做假的。但相比其他種類,書札造假麻煩一點,如果是連帶信封的信札,偽造起來更難,因為每個時期的信封、郵票、郵戳都不一樣,全部偽造難度很大。所以連帶信封的書札,價格也更高。
收藏:出無作相,駐也隨緣
趙利平:幾位收藏書札有什么心得?應該怎么收藏書札?
王貴忱:收藏要靠運氣,靠緣分。我的收藏就八個字:“出無作相,駐也隨緣”。這是很好的收藏心態(tài),做什么事情都一樣,隨緣就好。收藏就是要多聽、多看、好學,記性當然也很重要,眼睛不能窮,看的東西一定要多。
基礎層次高的人,眼界也更開闊,要找好書札還必須要有好眼光。好像你讀張佩綸的書札,你必須了解那段歷史,讀他的書札才會有意思。所以這類收藏難度大,是一個小中見大的學問。
因為我收藏書札主要是為了做學問,所以我的收藏比較系統(tǒng)。好像張之洞,我收藏他的信札、詩集、文集、詞章、書法,還有他各個時期的著作,前后都有55年了。對一個收藏家來講,注意藏品的集中性、系列性,是做一個專題研究必不可少的,如果藏品實物單薄,就難以說明問題。今年我把畢生收藏的張之洞、龔自珍的幾百份珍貴文獻,都捐給了廣州圖書館,我年紀大了,讓他們繼續(xù)去研究吧。
張鐵林:書札這一領域,我發(fā)現(xiàn)得比較早,下手比較早,所以價錢比較低。我當時就收到了很好的東西,而且傳承有序。比如說我首先收了一批錢境塘收藏到的清代書札。錢境塘是民國的收藏大家、實業(yè)家,他有大量的收藏,后來輾轉(zhuǎn)都捐給了上海的博物館。在他的那個年代,很多清代名人的書札都可以收到很多,他每人只收一通,比如李鴻章的書信,他只選最精的一張留下,所以他的東西水平很高。
緊跟著我又收到了一批吳省庵收藏的書札,后來又收到了丁輔之的一批藏品,他們也都是民國時期的著名藏家。這三位先賢的東西,都是成批地轉(zhuǎn)到我的手上。丁輔之先生的收藏傳承有序,有一批書札現(xiàn)在在故宮博物院里,我想流轉(zhuǎn)在民間的另外一批書札,應該都在我的手上,這也是陰錯陽差的事情。更可貴的是,他除了收藏書札之外,對每一封信的收藏還都做了筆記,這些筆記后來也到了我手上。
但有一點我必須強調(diào)的是,我并不是一個研究學者,我的收藏完全是基于天性自然的興趣,除了我自己非常感興趣的領域,我的研究成果幾乎是零。我必須這樣實事求是地說。我對手上這批書札的研究所傾注的時間很有限,我想留待以后會慢慢研究的。
陳俊明:收藏要找什么樣的書札?首先,寫信的人很重要,現(xiàn)在市場上最受追捧的書札,主要是張之洞、曾國藩、左宗棠等人的手稿以及五四運動時期的學者名人,他們都是歷史上很關(guān)鍵的人物,所以他們的書札都很值得收藏。
跟書畫收藏一樣的,書札的內(nèi)容還講究稀缺性,比如吳晗、聞一多的書札就很少見。有些普通問候的書札我也沒多大興趣。而好像我之前買的一通信,是陳果夫?qū)懗式o蔣介石,說抗戰(zhàn)時期在重慶有人專門屯棉屯糧不賣,請蔣介石批示怎樣處理,并附有蔣的批復,具有很高的史料價值,當時賣得也不貴,就5萬元。
張鐵林:話說回來,與其收藏手札,不如學會寫字。我覺得在完全沒有積累的情況下,收藏手札就是單純?yōu)榱隋X去收藏,但社會上并沒有那么多的書札等著你去收。所以我說與其收藏手札,不如學學寫字。當你對字、書法有了了解和興致之后,你對書札這個品類就會有興致。它是文化傳承的一部分,千萬不要把它當作一個斂財?shù)氖侄巍粫o你帶來功利,如果是為了賺錢,那就等著被騙吧。



皖公網(wǎng)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