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他被明朝遺民推為精神領袖,更被小說家神化為武林絕頂高手,他就是傅山,而在藝術上他主張:
近日,由廣東省博物館和山西省博物院共同籌辦的《傅山書畫精品展》在廣東省博物館展出。此展共展出了山西省博物院典藏傅山以及其子孫傅眉等人的作品67件,是傅山書畫藝術的一次全面展示,也是廣東書畫界一次難得的近距離欣賞傅山作品的機會。
四寧四毋的美學思想影響深遠
作為明末清初的書法大家,傅山儼然是北方明朝遺民的領袖,其傳奇性的際遇使他具有了一半藝術家所沒有的光環與神秘身份——哲學家、婦科醫生、儒學大師甚至武林高手,不一而足。傅山的書法在藝術史中有著重要地位,其承前啟后的影響力是書法史都無法繞開的人物。身為明朝遺民、極重民族氣節的傅山,身經亡國之痛,一生滄桑。他一生致力于反清復明,但力量微不足道,根本無力挽狂瀾于既倒,所以他只好把這種悲憤和壓抑宣泄在他的書法世界里。傅山是位極具創造力的書法家:他學二王(王羲之、王獻之)行書——唯美中具有奇強;學顏體(顏真卿)——厚重中參有碑意。他受晚明崇尚“新”“奇”的觀念影響,在書法中喜歡使用很多異體字;他把道教的一些符號般的文字融入書法——讓人如看天書。他提出著名的“四寧四毋”的美學理論——“寧拙毋巧,寧丑毋媚,寧支離毋輕滑,寧直率毋安排”。這種崇尚自然,反對和批判靡弱之風的書法理論,對清代書法的影響深遠。另一方面,近代也出現過對“四寧四毋”的簡單理解和誤讀,是大量忽視技法,漠視傳統的流行書風和粗劣丑怪觀念的來源。
《傅山書畫精品展》在廣東省博物館展出
帖學到碑學的最早倡導者
和同時代的另一書法大家王鐸相比,王鐸更注重書法點畫之間的使轉,筆畫方圓結合,技巧成熟,筆力遒勁,筆法精到,線條質量高,呈現的是真正而純粹的書法家面貌;而傅山更具有藝術家的情懷。他的書法筆畫以圓筆為主,參以漢魏碑刻之意,強調直率的性情和強烈的創造力,作品橫涂豎抹,縱橫披靡,亂而不亂之間一派天機顯現,能讓人強烈感受到個人情緒的宣泄和獨立的審美價值,在展廳近距離欣賞原作時,才能感受到那撲面而來的筆意連綿、雄強奇崛的節奏感和震撼力。他把碑學融入草書,他寫顏體的楷書中分明有魏碑的味道。應該說他是從帖學到碑學的最早倡導者,傅山之后,清代碑學中興,一改書壇萎靡柔弱之風,開啟了中國書法的第二次高峰。
撰文:陳運成
為了了解展覽的一些詳情,記者采訪了廣東省博物館館員、策展人羅兵。
記者(以下簡稱記):策劃這次展覽的初衷是什么?
羅兵(以下簡稱羅):博物館應該是一個城市文化建設的窗口,并引領城市文化審美水平。所以我們應該把一些高端的東西引進來, 讓大家在這個平臺上目睹最優秀的文化,從而促進本土文化的發展。所以《傅山書畫精品展》是一個高端展覽引進的個案。這是我們舉辦這次展覽的初衷。
記:這次展覽同時還有個廣東高校專業書法老師的展覽,這種古今并置出于什么的考慮?
羅:我們把這兩個展覽配套一起展出,一方面是讓觀者更深刻理解傅山的作品,另一方面是為了讓廣東專業的書法機構與傳統的佳作直接互動,希望能從中找到書法美學上共通的東西。我們還培訓了一些導賞員,他們都是高校的在校學生,活動中既提升了自身對書法的理解,對于書法審美的普及也有促進作用。
記:國內博物館很多僅僅具備收藏功能,研究方面相對較弱,國外的博物館,觀眾直接可以去臨摹,甚至是學生的第二課堂,你如何看待這種現象?
羅:我們也在考慮,以后這種高品質的展覽可以開放給專業的人士做研究,同時,我們館的研究室也在設想做這方面的工作,如定期把館藏的作品如八大山人的作品集中起來,讓社會參與臨摹或者研究,這將是件很有意義的事情,同時對我們自己的藏品也是一個提升。一些高端的研究機構跟博物館的實物緊密結合是博物館社會化、功用化的一個必然趨勢。現在一些專業的學校如廣州美術學院的教學,學生面臨的都是復制品,這是教學上一個很大的無奈。文化的傳承需要建立在對實物的研究和理解之上,如這次傅山的作品與平時我們接觸到的印刷品有完全不一樣的感受,就是這個道理。
傅山趣聞
醫圣:傅山是真正的雜家:哲學、醫學、儒學、佛學、詩歌、繪畫、金石、武術、考據等無所不通。梁啟超稱傅山的思想和學術成就“大河以北無人能及”,將他與顧炎武、黃宗羲、王夫之等人一起,列入“清初六大宗師”。他還在當時享有“醫圣”之名,著有《傅青主女科》、《傅青主男科》等傳世之作。他曾對友人說:“吾書不如吾畫,吾畫不如吾醫。”
武林高手:相信看過梁羽生武俠名作《七劍下天山》和徐克的電影《七劍》的人對傅青主不陌生吧——一個仙風道骨、飄逸絕倫的絕頂武林高手,這位傅青主原型就是傅山(傅山,字青主)。梁羽生認為傅山書法有“劍氣”,故小說中把傅山塑造成一代劍俠。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