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水滸"中, 每個梁山好漢都有著自己不凡的經歷, 其中形象最為突出的, 第一要數黑旋風李逵了. 如同三國當中的張飛, 出身于草根, 在狼煙四起的亂世中, 敢愛敢恨, 憨直魯莽, 以性命相博, 拿生命開玩笑, 是一切原有秩序和權威為糞土. 現對于當代中國藝術圈, 唯有行為藝術家張洹似能與之暗合。
沒有經歷真正的饑餓, 很難體會底層的世界. 也不能了解那些以生命為賭注, 為了活命而拼搏的靈魂. 張洹畢業于河南美術學院, 相對于名門正派而言, 沒有一點根基, 而后于九十年代到了京城, 成了名副其實的北漂一族. 混跡落魄于東村, 和雞飛狗盜, 不務正業的行為藝術家, 馬六明, 榮榮一班人等, 整日作些不為人恥的, 墮落瘋癲的行為勾當. 很快, 他就意識到江湖上的潛規則, 只有對藝術的熱情, 就是再拼命努力, 沒有帶頭大哥的賞識, 永遠只能默默無聞. 看看"水滸"中, 頭次亮相的李逵, 只是個監獄頭子戴宗的小跟班. 外表憨直的李逵有著常人沒有的智慧, 一聽說見到的是江湖頭號黑老大, 及時雨宋公明時, 李逵拍手叫道:“我那爺!你何不早說些個,也教鐵牛歡喜。”撲翻身軀便拜。而后, 為了討老大歡心, 下到江里, 拚著性命般和漁霸浪里白條張順廝打, 雖說沒能在拳腳上站得便宜, 但在宋江的心里, 落得了好印象: 他生性是恁的,如何教他改得?我倒敬他真實不假。其實, 身為獄卒的李逵, 早就知道黑漁霸張順, 懂得江湖上的規矩, 不能消滅他這個吃官飯的, 更不會得罪當地黑手黨魁戴宗, 因此, 不惜來個真真假假的廝打, 博得主子的信任, 看似忠厚的李逵, 用了小人物的心計, 一步登天, 從此成了宋江的貼身護衛. 當初, 張洹剛到北京, 身無分文, 一貧如洗, 要想在人精滿地, 大腕云集的京城, 揚名立萬, 除了河南人的膽子和豪氣之外, 一無所有, 因此, 不計后果, 以命相博, 就成了他唯一的武功. 馬上博得策劃85新潮的江湖黑老大栗憲庭的賞識, 從而順利地被舉薦給那些唯恐中國不亂, 四處扇風點火的外國媒體和西方評論家, 收藏家. 在一九九四年, 他的行為作品"十二立方米"中, 將自身涂滿魚油和蜂蜜, 與馬六名一起, 滿身釘滿蒼蠅, 在骯臟的公廁中, 做滿一小時. 究其實質, 就是想嘩眾取寵, 吸引眼球, 而在當時的中國, 人們思想的狹隘和關閉非常嚴重, 能想到隨意虐待自我身體, 瘋狂推翻傳統的審美,以及人類的常識, 這種狂徒, 不正符合當代藝術的西方標準: 獨樹一幟, 匪夷所思. 各位看官可能有些納悶, 這不是瘋子藝術嗎? 沒錯, 只有瘋子才能吸人眼球, 誰讓以往的大師實在太牛逼, 任你如何努力, 都無法超越. 要想在當代出人頭地, 只有琢磨新招, 不斷推陳出新, 特別是符合那些想看陰暗面的西方評論家. 要知道, 整個九十年代, 中國在西方地眼中的形象都是落后骯臟, 而有張洹這樣變著方詆毀自己, 弄臟形象的, 能不得到賞識和認同嗎. 有詩為證:
家住沂州翠嶺東,殺人放火恣行兇。
不搽煤墨渾身黑,似著朱砂兩眼紅。
閑向溪邊磨巨斧,悶來巖畔斫喬松。
力如牛猛堅如鐵,撼地搖天黑旋風。
世上沒有天上掉下的餡餅, 任何成功都來之不易. 特別是能審時度勢, 隨著大勢變幻轉型, 就更是過人的智慧. 到了九十年代末, 那些詆毀自我, 暴露骯臟的作品不斷增多, 已經大有審美疲勞之趨勢. 張洹大膽的出走美國, 打入敵人心臟, 另開一片天地. 那些慣于理性思考的人, 在做決定時, 總是為自己找出依據和理論, 而那些憑感覺做事的人, 往往依據自我的直覺, 這也是科學家與藝術家的根本區別. 看了張洹的作品, 就能真正體會藝術創作的感性和激情. 對于當代藝術的評判, 最為關鍵之處, 就在于能否直指人心, 讓觀者的情感產生反映. 張洹的每一個行為藝術, 都脫不開激情與任性. 細想李逵, 能打動我們的, 也是他的一腔熱血, 一番忠義, 對于宋江的忠誠, 可以說愚不可及, 但也憨直可愛. 而張洹對于藝術的熱愛也是如此. 至于忠于藝術, 特別詩忠于西方對于當代藝術的要求, 張洹可謂深的其中三味. 當代藝術以反思維慣式和反審美慣式, 為第一標準, 追求新奇. 當九十年代末, 那些反復暴露中國陰暗面, 迎合西方人權觀點的行為, 已然濫觴, 而批判西方當代生活方式, 關注人的異化物化, 特別是綠黨和環保主義極為流行. 張洹以他特靈的嗅覺和敏感, 再次在美國, 抓住機會, 連續創作了"生肉行走", "和平", "蜻蜓"等重量級行為作品. 此外, 在商業上, 完全聽命于經紀人, 積極參與炒作, 使他在中國當代行為藝術商業攝影上, 獨領風騷。
縱觀張洹的藝術, 有著一種童男的精壯和雄起的不瀉感,究其實質, 就是"野, 生, 黑". 看看李逵, 就知道什么是真正的野蠻: 李逵聽了,跳將起來說道:“這廝好無道理!我有大斧在這里,教他吃我幾斧,卻再商量。”柴進道:“李大哥,你且息怒,沒來由,和他粗鹵做甚么?他雖是倚勢欺人,我家放著有護持圣旨,這里和他理論不得,須是京師也有大似他的,放著明明的條例,和他打官司。”李逵道:“條例,條例,若還依得,天下不亂了!我只是前打后商量。那廝若還去告,和那鳥官一發都砍了!”。張洹的作品"為無名山增高", 以及"視窗"等當中, 表達了對于文明的反動, 希望回到原始, 激發人的本能和野性。這種對于物質文明的唾棄, 和現代理性的批判, 表達了張洹的作品的感性內涵。
至于"生"的特性, 在張洹的作品中, 更為突出, 例如"十二平方米", 以及"我的紐約", 可能正是來自于革命教育的東方的, 打倒一切的革命精神鎮住了紐約那幫文明人, 他們對于這種混不吝的大無畏精神所擊倒, 被這頓不加調料的生猛海鮮所震撼. 這種中國人內在的狠勁, 羊極了咬人的瘋狂, 不正是當代藝術的靈魂所在嗎! 其實, 他的內瓤是嫉妒和仇視, 也就是剛剛看到腐朽的基本主義的人們, 生活的興高采烈, 有酒有肉, 而滿腦子拯救全世界勞苦大眾的我們, 卻沒吃沒喝, 生活無著. "水滸"中的李逵大鬧東京, 就是這股子邪氣: 卻說李逵見了宋江、柴進和那美色婦人吃酒,卻教他和戴宗看門,頭上毛發倒豎起來,一肚子怒氣正沒發付處,只見楊太尉揭起簾幕,推開扇門,徑走入來,見了李逵,喝問道:“你這廝是誰?敢在這里?”李逵也不回應,提起把交椅,望楊太尉劈臉打來。楊太慰倒吃了一驚,措手不及,兩交椅打翻地下。戴宗便來救時,那里攔當得住。李逵扯下幅畫來,就蠟燭上點著,東西,一面放火,香桌椅凳,打得粉碎。宋江等三個聽得,趕出來看時,見黑旋風褪下半截衣裳,正在那里行兇。
講到張洹藝術的"黑"特點, 要看看他的作品"水痘", 畫面中, 有著蔑視一切成規, 推翻以往所有經典的氣勢, 那種被壓抑很久的底層黑暗在黑鏡頭前, 四無忌憚, 一覽無遺. 那時一種被壓迫, 被凌辱的下層吶喊。仿佛講說, 這個社會都是由既得利益集團把持, 沒有明天, 沒有技能而又目標高遠的人們, 似乎只有效仿李逵那種, 破壞一切的精神, 與人斗, 與天斗, 既然沒有希望, 那就一切滅亡。
周彤,1967年生,北京人。收藏家。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