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格里拉在世人心目中是美麗多彩的。這里不僅有著雄偉的雪山、壯麗的山川河谷、淳樸的民風民俗,世代相傳的民族民間手工藝更為香格里拉增添了無窮的魅力。
在香格里拉縣的藏族鄉村尼西,制陶工藝技術代代相傳,已有近千年歷史。這里是舊時茶馬古道的必經之路,南來北往的馬幫在運送茶葉的同時,也把這里的土陶帶向四面八方。自古以來,無論普通藏民還是土司貴族,都愛用這種黑黑的天生透著油氣亮光的土陶器皿。
這種土陶所用主要原料是當地獨有的一種紅土,制作時還要與另一種也是當地特有的黏性白土混合。尼西黑陶無需窯燒,也不用拋光,特點是胚質細膩,堅硬光亮,實用耐用,在不同光線下能呈現紫、靛、銀等色澤,兼具實用和審美的雙重價值,遠銷全國各地及美、英、法等國家和地區。 孫諾七林是這里的制陶高手,這位從11歲就開始學習制陶手藝的花甲老人已經被列入“中國非物質文化代表性傳承人”名錄。他的家也是工作坊,村里許多人都在這里跟他學制陶。
老人介紹說,他當初學藝的時候土陶制品只有30多個簡單的造型,現在不僅在工藝制作越來越精美,而且在種類與品種的開發上也取得了突破性的進展。目前,土陶制品已經含概了生活用品、民族工藝品和宗教用具等三大類。品種從以前的土火鍋、土火盆等不多的幾十個品種增加到了現在的109種。
孫諾七林說,燒陶器需要大量的木材,隨著政府對林區保護的日益重視,他開始考慮用電燒制陶器。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