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 孫行之
榮念曾筆下的漫畫人物“天天”沒有嘴,只因他嫌這世上廢話太多。但交流畢竟不可少,榮念曾厚厚的一本新書《好好學習 天天向上》,便集合了與友人往來書信、排練手記、藝術評論、對談以及自創漫畫。
接受《第一財經日報》專訪時,這位年近七旬的頑皮老人將書頁微微卷起,拿起刻有漫畫形象“天天”頭像的印章,敲在了書的側邊,當書頁合攏,“天天”的形象也隨之“苗條”下去。“這樣,他就會變瘦了。”榮念曾笑著說。就這樣,他充滿創意地完成了“簽名”的動作。也許,對于致力于推動藝術發展的榮念曾來說,創意已成為一種習慣。
榮念曾的漫畫中只有憨態十足的天天這一個人物,即便是對話,也是在天天與他自己間進行
“天天”腦袋渾圓、憨態十足。榮念曾自來喜歡豐子愷的漫畫,其漫畫筆調也就流露出了類似韻味:筆觸柔軟、造型簡約,更為可貴的是氣息寧靜。漫畫分為一格、三格、四格與九格,指涉內容包含社會、政治、藝術思考與人情世故。文字極簡,卻富深意。“九格漫畫描繪的是尋找蹤跡的過程;四格漫畫是講交流的框框、思想的框框;三格是自己與自己的對話,是劇本對白的練習簿,就好像我們談話,談到一半就停一下。”
榮念曾的漫畫中始終只有“天天”一個人物,即使是對話,也是“天天”與另一個自己對話。他的意圖是借此表達“自我反思”的思考:“我覺得自己和自己對話很重要,我要跳出來了解自己的思考,就是要有這個對話。”有人說,圓頭圓腦的“天天”像極了榮念曾,他不置可否,卻告訴記者:“我畫的小人兒沒有嘴,這是他的特點。因為這個世界上的廢話實在太多了。”
榮念曾頭銜實在是多:香港當代文化中心主席、“進念·二十面體”藝術總監、香港兆基創意書院校董、西九龍文化區管理局董事局成員、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國際顧問、香港藝術發展局創始成員。
在文化人梁文道口中,榮念曾是“香港的文化教父”、“新文化觀念傳道士”,“影響范圍大到一般圈里人想象不到的地步”。而作家阿城的話卻一語揪出了隱藏于這頭銜與顯赫標簽之下的個性:“這榮念曾甚是謙謙,骨子里卻俠。”
確實,眼前的榮念曾是外圓內方的。他總保持著謙和親切的態度,時不時放聲大笑,也偶爾會反詰與追問。在香港文化圈,他在關系利用和整合上的游刃有余人所共知。而在推動香港藝術與文化教育時,他從來有自己的堅持,且行走在一條少有人走過的道路上:他創辦的“進念·二十面體”是非營利慈善文化團體,一直致力為文化藝術拓展新領域。這個組織曾經啟發并帶動了一批香港文化中堅,包括梁文道、林奕華、黃耀明、歐陽應霽(微博)等。
榮念曾在不同的藝術界別上實現著跨越,他涉足電影、戲劇、教育、漫畫等領域,專業、行業的壁壘對于他來說似乎并不那么難以突破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