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志延能夠成為Master of Wine,源于她對葡萄酒的熱愛,源自她20年來孜孜不倦地品嘗各種葡萄酒、研究各地文化和釀酒工藝。18年前,李志延來到香港做記者,開始關注和研究中國的葡萄酒行業,至今,她已經訪問過部分中國產區,收藏了50余種中國葡萄酒,對于中國葡萄酒市場、中國葡萄酒產業以及中國菜與葡萄酒的搭配,都有深刻見解。
“干杯文化”未必是壞事
對于中國文化有著深刻了解的李志延,對中國的“干杯文化”有著自己的見解:“干杯也不一定完全是壞事,干杯文化也是會改變的。在干杯在所難免的情況下,試想一下,對于我們的身體而言,干掉一杯12度的葡萄酒總好過干一杯50度的白酒吧!”
李志延指出,干杯文化并不只存在于中國,在日本、在韓國以及一些東南亞國家,大家同樣喜歡干杯。這樣的干杯文化與我們亞洲人吃飯速度快的習慣有一定關系。一頓中餐,若干道菜往往會在很短的時間內上齊,大家二三十分鐘就可以吃完這頓飯,這與西方人一道一道依次上菜的飲食習慣有較大差異。
中國口感造就紅酒獨大
縱觀世界葡萄酒行業,普遍而言,紅葡萄酒與白葡萄酒在市場的比例大多為6:4。然而在中國,紅白比例夸張地成為8:2,甚至9:1,大家往往把這一現象歸結為中國人對紅色情有獨鐘,紅葡萄酒中的保健成分對中國人更有吸引力等原因。
李志延認為,中國人喜歡紅葡萄酒不只是因為中國人喜歡紅色、紅葡萄酒富含保健成分的原因,還與國人的飲酒習慣以及飲食習慣有關。傳統上,白酒、黃酒是中國人酒桌上的主要酒類飲品,它們的口感是中國消費者習慣且熱愛的。因而,與白酒、黃酒口感接近的葡萄酒,更容易被中國消費者所接受。就白葡萄酒和紅葡萄酒這兩大類而言,白葡萄酒的口感多以清爽見長;紅葡萄酒的口感醇厚、復雜,更有質感,與中國人熱衷的白酒、黃酒有相似之處,因而更受歡迎。此外,中國人喜歡熱湯、熱飯的飲食習慣,也普遍降低了消費者對干白葡萄酒的接受度,因為干白葡萄酒往往需要較低的飲用溫度,與中國人喜歡吃熱的食物、喝熱飲的習慣不符。
中國葡萄酒須重視葡萄園
在走訪了部分中國葡萄酒產區、研究了中國近年的葡萄酒行業數據之后,李志延不無憂慮地問:“為什么10年前,主流的中國葡萄酒企業都擁有大面積的葡萄基地,而時至今日,很多中國葡萄酒廠卻只出產葡萄酒而沒有葡萄園?” 葡萄園是酒廠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葡萄酒的生命,對于眾多中國葡萄酒企業不重視葡萄園發展的現狀,李志延表示十分遺憾。她認為,相關部門應當出臺行業法規,規定什么樣的酒廠或酒莊應具備多少葡萄園,否則,這對于中國葡萄酒的聲譽將會產生負面影響。
讓中國消費者更懂酒
李志延看到了中國消費者對于葡萄酒文化和葡萄酒知識的欠缺,與此同時,她也看到了中國消費者對于學習、了解葡萄酒文化和知識的熱切渴望。
現在,中國有很多機構針對葡萄酒愛好者開展品酒培訓,這對于中國葡萄酒行業的發展有著非常積極的推動作用。
但是,李志延認為,“我們不應該只讓消費者停留在掌握品酒技巧的初級階段,而是應該大力倡導消費者了解葡萄酒產區、葡萄品種、年份,特別是與葡萄園有關的內容,當消費者深入了解了特定葡萄園的風土條件以及不同年份的表現,他們就會更加深刻地理解葡萄酒中蘊含著的全部信息,進而更加熱愛杯中的美酒佳釀”。
商報綜合報道
李志延(Jeannie Cho Lee),出生于韓國首爾,曾旅居世界各地,現居香港。被譽為亞洲葡萄酒界超卓權威之一,她為多本葡萄酒雜志撰寫專欄。Jeannie身兼葡萄酒評審、記者及導師。2009年,Jeannie獲頒發“Vinitaly國際大獎”。她是全球(全球共298位)首位獲得葡萄酒大師(Master of Wine)名銜的亞洲人。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