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楊國亮
當年張大千在北京中山公園辦畫展(1948年),賣了6000法幣。當時為了避免通貨膨漲,他馬上跑到琉璃廠,買了3幅古代書畫:一件《韓熙載夜宴圖》,一件米芾,一件石濤。買完之后回到上海,其樂無窮。幾乎是同年同月,齊白石在上海辦畫展,也賣了6000法幣,從收到錢到坐飛機回北京,貨幣貶值了20%。齊白石因為是農民出身,就是存錢、攢錢、買地。我們現在M2(廣義貨幣供應量)都成90萬億了,年底要達到100 萬億的話,那你留在手里的錢是不是又貶值了?
——朱紹良
朱紹良先生是古代書畫的大藏家,尤專宋元。他喜歡抽雪茄,推崇張蔥玉。在榮寶春拍預展閑暇,就2012春拍古代書畫的市場表現,本刊專訪了朱先生。朱先生對古書畫持續看好,認為中國古代書畫的文化、藝術、歷史價值不言而喻,趁市場回調的大好時機,只要你手里有足夠的閑錢,那就不妨關注、研究一下古代書畫。
春拍古書畫的幾個大漏
《收藏·趨勢》:朱先生如何看待2012春拍古書畫板塊的表現?
朱紹良:先說今年春拍古書畫市場最大的幾個“漏”。
保利《宋元名翰冊》,大漏(10開冊頁、團扇成交價合計達5600萬元)。從中國有拍賣的20多年來,都很少見到像樣的宋元書畫,特別是畫的這么精細的宋人團扇,幾乎沒有。市場上出現的宋人繪畫,20年來也不會超過20件,大家都能數得過來。凡是宋人繪畫基本都是一級文物,書法也是。能夠得到宋人的東西也是博物館的追求目標,像浙江省只有浙江美術館里有一件宋人書畫一級文物。試想這么一個省,不過才一件!當然,宋人書畫最多的是北京故宮(微博)、臺北故宮、大都會博物館、波士頓、東京國立等博物館。
《宋元名翰冊》是保利從法國一個古董商那里征集來的,這個古董商是做瓷器的,對書畫不懂,隨便讓保利來定價,只要一個月之內把款給付了就行,所以才會5萬元一幅起拍。這組繪畫我們經過認真的研究,認為其中有3幅是宋人的,7幅是元人的,沒有明人的——全部是宋元,而且都到位。我曾邀請書畫鑒定泰斗到保利現場實地實物考察,經過了老先生的認可。其中有一幅繪畫風格跟馬遠接近,這一幅是通過它的絹素、墨來分析,完全符合南宋宮廷的材料和繪畫技法,是件很不得了的東西,很值得大家去玩。3幅宋畫都被一個新入行的收藏家買走,這個朋友買了之后就愛不釋手,作為其收藏起步的基石。
還有一個大漏,就是美國紐約拍的四個宋帝的書翰(4月,《南宋四朝宸翰》在紐約蘇富比(微博)拍賣會上以570萬美元成交)。舉個例子,曾鞏拍一個億,朱熹拍一個億,四個宋帝應該拍多少錢呢?而且這東西是在有鄰館著錄的,又是在日本20世紀20年代曾經展覽過,徐邦達寫在《古書畫偽訛考辨》里邊的東西。其中第一開是宋高宗的,徐邦達當時沒有看見實物,只看到照片,對這件沒有表態。我們把這件東西跟遼寧省博物館所藏《洛神賦》中宋高宗的題跋相比較,發現很多字的結體是一樣的,很多字的書寫風格和書寫習慣也能吻合。第二開是宋孝宗的,有爭議,被認為不是宋孝宗,而是明人仿品。第三開說是宋光宗的,這個沒問題。這件作品在明朝的《珊瑚網》、《式古堂書畫匯考》里邊著錄,是宋人團扇17幅中的第11幅《題崔白畫》。最后一開說是宋寧宗的,徐邦達認為是宋理宗的,我們接受徐先生的判斷,這個和宋理宗的書法完全一致,我們參照的標準器是臺北故宮馬麟的《靜聽松風圖》上的題字。以上四件東西,就算有3個是對的,其市場價格也應不止600萬美元。
此外,吳之振、呂留良等《種菜詩唱和詩冊》(3220萬元成交),也是個大漏。整套的東西這回只展出了五分之一,還有很大一部分沒有展出。這套東西不光有文人情懷,還有歷史情懷,還有藝術性,還有重要的名家——像清初三大思想家之一的黃宗羲;還有康熙的老師、首輔大學士陳廷敬;還有王士禛、梁清標??滴跄觊g最大的收藏家就是梁清標。還有一個歷史上最有名望的呂留良。因此,買了這組東西就可以辦一個獨立的博物館。
《收藏·趨勢》:像匡時拍《種菜詩唱和詩冊》等,很多人認為這是對古書畫學術價值精心梳理的結果,這種梳理挖掘是未來的市場方向嗎?
朱紹良:拍賣公司很關鍵。匡時對《種菜詩》,包括對過云樓藏書進行深度的挖掘,對古書畫的推動起了至關重要的作用。今后的拍賣公司如果要想在古代書畫上有所作為,首先要加強自己的專業訓練,有專業人才的配置,另外還要有對古代書畫的熱愛。如果沒有熱愛,那是不可能拍好《種菜詩》的。其他有追求的大拍賣公司,在這方面都應該像匡時好好學習,因為他們從事古代書畫拍賣更早。
與古人神交,其樂無窮
《收藏·趨勢》:今年春拍還有件元代大書法家楊維楨的《元夕與婦飲》,落槌價3200萬元,這能代表宋元書畫現在的市場狀況嗎?
朱紹良:楊維楨《元夕與婦飲》是王季遷先生舊藏,書寫的內容也比較重要。這件東西的價位,如果和上一次楊維楨7000多萬元的那件(楊維楨1366年作《贈裝潢蕭生顯序》卷,2010年北京翰海春拍拍賣成交價7392萬元)相比,還是便宜的。
隨著拍賣市場的不斷完善,我發現現在拍賣市場上已經有很多人提前關注了宋元的東西。盡管現在拍賣市場是以近現代為主,但有一些明眼人已經向宋元邁進。這些人是非常聰明的。你買宋元的東西,國家永遠是你的第二接力棒,但你買近現代書畫呢?齊白石、張大千……國家會收嗎?陳逸飛、曾梵志,國家會收嗎?你賣給故宮一張吳冠中的油畫,故宮可能給你連100萬都不到。你說給它張齊白石,說這張齊白石1個億你收了吧……有可能嗎?但是,如果你拿這件楊維楨去跟故宮洽商,說這東西值3000萬,能收了嗎?我想故宮會認真考慮的。那些宋元團扇也是。
至于說別的博物館,像首都博物館(微博),它沒有什么宋畫,你給它這些東西,它第一時間就會申請撥款。所以,現在很多市場上的明白人先知先覺地進入到宋元書畫領域。他們買的這些東西今后的價值會是無限的,總比買陳逸飛、吳冠中、齊白石、張大千要強。
大家進入收藏拍賣市場,首先要玩的是近現代,因為齊白石、張大千家喻戶曉——先從明白的、容易看的入手。與之相比,進入宋元書畫才能獲得大量的知識積累,就好像我們在跟古人對話,其樂無窮。我覺得今后宋元書畫一旦再次進入市場,一定會有一個比較靚的表現,而且這個表現是超乎人們想象的。
石濤賣不過齊白石是學術不夠
《收藏·趨勢》:在春拍中,嘉德的石濤《細筆山水冊》冊頁(十開)叫到4700萬元后流拍,而2011年保利的石濤《五百羅漢圖》四屏6670萬元都有人說撿漏,朱老師怎么看?
朱紹良:嘉德的這套《細筆山水冊》不好說,大家對它的認識不深。
保利的石濤《五百羅漢圖》四屏是石濤的精品,而且是石濤24歲畫的早期精品。與大都會博物館藏的石濤公認真跡《十六阿羅漢應真圖》,石濤《五百羅漢圖》100開冊頁,還有嘉德2006年曾經拍過的《蓮社圖》相比較,這四幅里頭它是祖本,充分顯示了石濤技法的嫻熟。我曾經請教過書畫鑒定泰斗,老先生認為這是真跡——“新的現在誰人能仿?”從石濤以后沒有一個人能達到這種水平,可見這套東西必石濤無疑。
《五百羅漢圖》有幾個很重要的信息傳遞出來:其一、這四條屏上最重要的是吳榮光的題跋,吳的題跋是和故宮所收藏的《飛云頂詩》筆法是一樣的,還有吳榮光的收藏印也是相符合的。能仿石濤又能仿吳榮光那太高明了,不可能。其二、畢沅、畢瀧兄弟的收藏印。畢氏家族收藏在清中期來講那也是民間大家,我們眾所周知的《清明上河圖》就是畢氏兄弟的收藏。嘉慶皇帝編《石渠寶笈》三編的時候,為了能夠占有《清明上河圖》,為了能夠將畢氏家族的宋元書畫收入到他的賬下,羅織罪名抄了畢家,結果就將《清明上河圖》抄進皇宮。石濤是反清的,又是明宗室,所以這件東西就沒有進入到宮廷。第三個給我們的重要信息就是它是陳少石的收藏,陳少石也是清末的一個大收藏家。還有一個最重要的信息就是山西省圖書館還保存著3卷畢沅的日記,畢沅手抄本,恰恰提到了收藏了《五百羅漢圖》四屏。
與《五百羅漢圖》相比,匡時今年春拍拍出的石濤《蘭竹當風》價格(2875萬元)尚欠不足,因為這是石濤非常精的作品,價格還有進一步上漲的空間。張大千的《嘉耦圖》怎么能夠跟這件東西相比呢,但卻拍了1個多億;齊白石梅蘭竹菊四屏,市場上也得五六千萬元。要知道,齊白石是要向石濤下拜的,“焚香愿下師生拜”啊,那老師的畫還拍不過學生的?很荒唐。
“石渠”降溫表明市場逐漸成熟
《收藏·趨勢》:《石渠寶笈》著錄的一些作品遭到了流拍,像嘉德惲壽平的《載鶴圖及致王翚信札》手卷(《石渠寶笈續編》著錄,2006年在中貿圣佳拍了1111萬元;2008在嘉德是3696萬元)、文征明《自書七言律詩》卷(《石渠寶笈》初編著錄,在2007年北京匡時(微博)拍賣會上的成交價為1111萬元)等,《石渠寶笈》概念似乎不再那么受追捧?
朱紹良:惲壽平的這件《載鶴圖及致王翚信札》手卷,無款、無印,畫得又不精。惲壽平盡管是清初六大家之一,但是不精的東西要賣到精品的價格,不太符合市場規律吧。
文征明《自書七言律詩》,價格定得是比較高了點,它的底價是5000萬元,但主要還是市場信心不足。在之后香港佳士得(微博)的一件董其昌書法《行書李白詩篇》手卷,拍出了天價5000多萬元。這說明什么呢?大家對這個市場的恐懼感逐步釋放完了,認為市場會崩盤的可能性逐步稀釋掉了。如果文征明這件放到佳士得之后拍,我想起碼會是順利成交。這件還是很可惜的一件東西。
保利的乾隆帝《書畫合璧四友圖》冊頁(八開)沒有拍掉,我覺得很不解。這件東西它的裝裱是宮里裝裱,紙是藏金紙,墨是乾隆典型的那種徽墨,印璽都是典型的豬膘印泥,而且它不僅有《石渠寶笈》著錄,還是清宮造辦處檔案中的。很多東西畫得很好,署乾隆款,但未必是乾隆畫的,可能是代筆。這件東西畫得這么稚拙,典型的乾隆的東西,反而沒拍掉,市場是犯錯誤了。其實這件東西是個漏,明白人該買下。蔣廷錫那兩套冊頁加起來拍了4700萬元,三流畫家而已,蔣廷錫拍了這個價格,反而乾隆沒拍掉,這讓大家很困擾。
《石渠寶笈》是乾隆皇帝的收藏,我們不能說乾隆皇帝《石渠寶笈》里的藏品都是真跡,也都是最好的東西,但是乾隆的收藏在當時清朝來講是無人出其右的,它的收藏幾乎是將當時各路大收藏家的東西一網打盡,像梁清標、安儀周、高士奇、卞令之,絕對是空前絕后。但是,乾隆的收藏有很多東西都不是太好,將近三分之二的東西是他自己、他父親、他爺爺的作品,甚至還有些宮廷畫家的作品,這路東西占了大多數,60%。這些作品當中,有很多是沒有什么收藏價值的,像董邦達、錢維城、張照這些人,充其量在清朝來講是三流畫家,連二流都不入。你像一流畫家“四王”、吳歷、惲壽平、“四僧”、郎世寧,二流畫家“金陵八家”、“揚州八怪”,宮廷里的蔣廷錫、鄒一桂這些三流畫家經過乾隆的收藏,蓋上《石渠寶笈》的一些印璽,那就賣出超一流的價格,比一流畫家賣得還好,這是和美術史理念完全相背離的。
“圖目”PK“石渠”,“圖目”含金量更高
《收藏·趨勢》:藍瑛大幅《仿王維雪景山水》在保利古書畫夜場200萬元落槌,拍賣師劉新惠先生喊是“大漏”,是這樣嗎?接下來7月中貿圣佳拍賣有藍瑛的《西湖十景》(十屏),這件拍品有《中國古代書畫圖目》著錄,請朱老師預測下結果。
朱紹良:保利這件藍瑛并不是最好的藍瑛,不能說是大漏,價格也差不多。一個拍賣師在拍賣場上不能多說一句廢話,否則就是對競買人的一種誤導。拍賣師的職責就是拍賣,不能附加上自己的語言,這樣的話嚴格來講是違規的。
中貿《西湖十景》是《中國古代書畫圖目》著錄的,2000萬元的話應該是個漏。書畫四屏比單獨的不是貴4倍,可能貴10倍,十屏就不是說貴10倍的問題,可能就是20倍,4000萬元可能才合理。但是能否到這個價位,要看拍賣公司的研究力度,對作品的宣傳情況和招商情況。
《收藏·趨勢》:《中國古代書畫圖目》PK《石渠寶笈》,市場熱衷程度如何?
朱紹良:我覺得今后《石渠寶笈》還會吸引一批新入行的買家,因為起碼還有一個帝王情結在里頭。大家覺得這是乾隆皇帝的收藏,我們玩皇帝的東西,沾染一些皇家氣息,還會有一些人去追捧。
《中國古代書畫圖目》是當時的七人鑒定小組,經過幾年時間對全國古書畫進行了一次梳理,最后匯編成冊。當時七人都是全國、全世界最頂尖的古代書畫鑒定大家?!秷D目》是他們辛勤汗水的結晶,也是他們對古代書畫評判的一個標準,可以成為我們現在鑒定古代書畫的一個參照物,含金量要高于《石渠寶笈》。
《圖目》中有80%基本上是小名頭,真正宋元明清大家的東西只占20%。這里邊20%幾乎絕大部分——99%又都在博物館里,只有1%是市場上我們大家拭目以待的好東西。明朝“吳門四家”加上董其昌、清代十大家,不過就是這些,其他都是些二三流的東西,不能和大家相提并論。收藏書畫首先要建立一個自己的宗旨:第一,名人書畫,首先是有名書畫家的作品;第二,宋元以及明清諸大家;第三,作品還要看精與不精,首先還是要玩精品,盡管有些不是大名家,但他畫得很精,也可以。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