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齊白石的《大富貴》畫作有多幅。其中的《大富貴亦壽考》在2011年12月5日晚、北京保利“近現代十二大名家書畫夜場”中,以980萬起拍,最后以1200萬的價格落槌。
畫作背后故事撲朔迷離
本文向大家介紹的這幅《大富貴》為北京一藏家在拍賣會上拍得。此畫之前的流傳過程現已不可考,于是,對此畫創作意圖等等猜測也就有多個版本。
這幅《大富貴》尺寸為135.5cm×33.5cm,鈐印為老木(朱),細觀此畫可看到,圖中有題字“加納先生女公子佳期齊璜白石”。據此,有人猜測,此畫為齊白石為名為加納的先生的女兒新婚所送的賀禮。
西安美術學院圖書館副館長應一平多年來從事古畫研究,對此他卻有著不同看法。他認為,左上款題初看以為是為好友女兒婚禮的“應酬”之作,但從齊白石給加納的另一幅《松山閑居》中題識:“吟堂馀地十分寬,朋友相夸著笑顏。千載無朝再清泰,負他松外數重山。乙丑秋七月畫于長沙,加納先生清正。齊璜白石山翁。”看后再一想他們是老相識了,朋友相交,書畫傳情是十分自然的,沒有什么應酬不應酬。這幅包含文人之間情感的畫作應為“平常賀畫”。
“衰年變法”成果 開創“紅花墨葉派”
應一平告訴記者,《大富貴》可以看做白石老人年近六旬時,接納好友陳師曾的建議,踐行“衰年變法”的主要成果。而也正是這一“變法”,使其終得擺脫古人藩籬而獨樹一幟,可以說是他創立了“紅花墨葉”派,以別開生面的筆墨風格,占據著近現代中國畫壇重要地位,至今享譽天下。
應一平建議讀者,可從以下幾個方面來欣賞這幅《大富貴》。
其一,畫面遒勁郁勃,意境清新
此圖與前人、同儕描繪的國色天香大相徑庭。齊白石用大寫意之“一筆畫”信手寫就,僅得天然幾枝,似覺繁花如錦,已然充分表現出牡丹朝酣凝露,清新沉郁之態。造型手法概括夸張,率意自由,筆簡意濃,形神暢達。
因為畫家從民間走來,熱愛自然,熱愛生活,用真情駕馭才情,才能在作品中去雕琢與浮華,取質樸與簡練的筆墨效果;雅俗共賞的造型樣式,使人從中品味到只有白石老人特有的筆情墨韻。
畫面形色濃重明快,仿佛生氣撲面,與畫題立意極為吻合,具有較強的視覺感染力。標題擷取傳統文化的隱喻觀念,著意表達民間社會人們對美好生活的普遍向往,寓意“富貴”與“榮華”“吉祥”等多重文化內涵。
其二,構圖不拘形似,組合巧妙
齊白石將淳樸情感引導置陣布勢,畫面看似簡略不拘形似,然而組合巧妙。立軸的縱向空間右邊兩株枝干從下而上托舉出花頭,與左面一枝形成“聚二望一”的態勢,從而支撐起畫面的骨架。花葉則呈“s”形韻律之勢,從右上向左下方鋪展,枝干舒展,葉筋細密,用濃淡、聚散,按形分布,為避免前后方位下墜,在下方留出適當空間,使畫面舒展妥帖。如此安排不僅符合透視規律,也使豎式構圖達到均衡效果而不露痕跡。
其三,奔放利落,力透紙背
再就寫意畫整體而言,這幅畫筆法奔放利落,舒緩處又力透紙背。花瓣以潤筆兼寫帶染,濃墨勾葉以襯出花頭,鮮嫩欲滴,墨筆點蕊,手法大膽,醒目突出。通觀色彩以暖色為基調,施以胭脂、曙紅、花青、赭石并綴以朱砂、藤黃等色,艷中求雅、平中求奇,幾近達到“古艷絕倫”、“濃而不妖”。牡丹花頭用“沒骨”畫法表現,呈濃淡變化之趣,用筆凝煉遒勁,氣斂神逸。品逸雅致,詩情畫意已臻返璞歸真之境。
特別提示:“中國近現代書畫名家作品展”本月底即將在陜西開展,齊白石《大富貴》等多幅“降臨西安”參展,請繼續關注本報,零距離接觸名家經典。 本報記者 敬江晴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