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浙江杭州 范光花
在北京頤和園文物珍寶中,有一件至尊至貴的“千古第一瓷”——“乾隆粉彩百鹿尊”(見圖)。它高44.5厘米,口徑36.3厘米,通體施白釉;圓口,螭耳,器型以下漸廣,垂腹,圈足,肩部飾雙螭龍耳;胎體厚重,釉面潔凈,造型端莊。腹部滿繪粉彩百鹿圖,取自皇家木蘭圍場鹿群嬉戲的自然景色。此圖的粉本出自清初宮廷畫家沈銓之的《百鹿百鶴圖》。圖中百鹿神態各異,或嬉戲,或奔跑,或覓食,或小憩,一派生機勃勃的自然景象。粉彩繪畫技法高超,不僅將百鹿的神態描繪得生動傳神,更襯以參天古樹,蒼松翠柏,郁郁蔥蔥,山巒疊嶂及瀑布溪流,極為自然逼真。全圖施彩豐富,圖中山石、樹葉多以綠彩繪就;百鹿、樹干枝多用赭色、墨彩勾皴點染。繪工精雅細膩,布局疏密有致。底落“大清乾隆年制”青花篆書款。造型獨特,形體規整,釉面勻凈,紋飾繁縟,描繪精細,布局疏密有致,裝飾效果富麗華貴、雍容典雅且又清新悅目,充分體現了乾隆官窯精品的時代風貌和技法水平。
“尊”是古代一種大中型盛酒器和禮器,其形制為粗頸、深腹、圜底、圈足。商代有原始青瓷尊,北朝青釉仰覆蓮花尊形體高大精美,頗為富麗。宋以后瓷尊盛行,用于盛酒或做宮廷陳設用器,如汝窯三足尊、出戟尊。清景德鎮窯產品豐富,有蘋果尊、魚簍尊、石榴尊、太白尊、馬蹄尊、絡子尊、百鹿尊、蘿卜尊、觀音尊、牛頭尊等等。
乾隆年間,皇帝密旨,要求景德鎮御窯廠推陳出新制造人間至“尊”珍瓷。景德鎮御窯廠數千名窯工苦心研究,耗時十年,經過上萬次試驗,終于燒制出盛極一時的皇家最大瓷尊器型“鹿頭尊”,并將“祥瑞百鹿圖”純手工首次繪制于皇家經典器型尊上,地位尊貴至極。乾隆六十壽誕,群臣祝壽,乾隆諭旨只允許三品以上官員才能進宮拜請“百鹿尊”,足見其地位尊貴,被譽為“千古第一瓷”!
鹿,古人心目中的一種瑞獸,有祥瑞之兆。《符瑞志》載:“鹿為純善祿獸,王者孝則白鹿見,王者明,惠及下,亦見。”尤其是唐宋以后,古人借鹿與祿之諧音,以象征福祿常在,官運亨通,應用更加廣泛。“百鹿”即“百祿”,寓意加官進祿、權力顯赫至極。“百鹿尊”因“鹿”與“祿”諧音,故又稱“百祿尊”,百祿形容俸祿之高厚,只有帝王才能享有,寓意“榮祿百來、福壽雙全”。“百鹿尊”尊體不僅繪制象征皇權的祥瑞百鹿(祿),更有福壽仙桃(福)、參天松柏(壽)、象征福瑞滾滾而來的溪流(喜)。“福、祿、壽”首次聚首于瓷器之上,是皇家尊貴地位的象征。
粉彩瓷裝飾畫法上的洗染,吸取了各姐妹藝術中的營養,采取了點染與套色的手法,使所要描繪的對象,無論人物、山水、花卉、鳥蟲都顯得質感強,明暗清晰,層次分明。采用的畫法既有嚴整工細、刻畫微妙的工筆畫,又有滲入淋漓揮灑、簡潔洗練的寫意畫,還有夸張變形的裝飾畫風。甚至把版畫、水彩畫、油畫以及水彩畫等姐妹藝術都加以融匯運用,精微處,絲毫不爽;豪放處,生動活潑。
乾隆皇帝具有極高的藝術修養。他不僅對宮內粉彩器的用途、形狀、紋樣等屢屢過問,制作前還須呈畫樣或木樣,待親自審定后,方可送交景德鎮御窯廠燒制。而此時的官窯粉彩器皿,一改康熙、雍正時期清新典雅的風范,進入了精工細作、華麗繁縟的境地。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