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余 虹
即便是在普遍認為市場不好的今春,海內外幾大市場雜項工藝品還是拍得熱火朝天,不少專拍具有典型的樣本價值。尤其名家舊藏專拍、專題拍賣起得較好成績,少數專拍成交額、成交率甚至超越往年,可見對于雜項工藝品,真、精、稀的常規要求外,行家、收藏者、投資者更注重其出身及收藏傳承,是否經過名家舊藏,成為考量其價格的重要標尺。普通雜項工藝品如果不是材質稀少、特殊,或者工藝水平精湛、文化內涵豐富,行情依然走勢平平甚至乏人問津。
內地缺少了犀角、象牙雕刻的竹木牙角器拍賣,仿佛瘸了腿。今春一些行家原本指望漆器、銅器以及竹木雕刻能有一輪好行情,然而行情整體下調并非格外施恩,只有文房藝術品、佛像、家具數項表現尚可。
由此,今春雜項工藝品板塊看點也就主要在名家私人舊藏專拍上。尤其是紐約佳士得(微博)的安思遠藏銅鏡、普孟菲藏文房珍玩,香港蘇富比(微博)的水松石山房藏珍玩、私人雅藏珍玩御器,香港佳士得的文德爾伉儷珍藏掐絲琺瑯器,香港邦瀚斯的瑪麗及莊智博鼻煙壺珍藏專場,中國嘉德(微博)的翦淞閣文房寶玩、埃斯肯那茨藏明清家具,北京翰海的北京工美集團藏工藝品、天珠、瑰寶堂藏珍,北京匡時(微博)的茶道具,西泠印社(微博)的明清御窯金磚、任伯年遺珍、田黃石、香具專場等等,各自都代表著一類文物藝術品私人收藏的重要成就。
綜合看,占市場主體的還是文房珍玩類,專場上拍的數量最多,紐約、香港、北京市場都是主流;其次是銅器,包括銅鏡、琺瑯器、佛像等,而紫砂、茶具、家具、鼻煙壺等私人舊藏專場的規模小。
文房珍玩領軍
文房珍玩或者稱文玩清玩,是一個內涵和外延都極為寬廣的概念,具有所謂文人情懷的藝術品,無論何種材質,都可列入其中,舉凡文人墨客的案頭佳器、雅玩擺設,皆可入藏。這類藝術品材質豐富多樣,但都有一個共性:必須具有工藝之外的文化附加值。宋代以降,文人士大夫無不重視文房珍玩,明晚期達到最高潮,由此而誕生了一大批專門著作,如《長物志》《考槃余事》等等,對這類藝術品的審美把玩、設計制作產生了重要影響,也由此明清時期產生了一大批專制此類藝術品的行家里手。
拍場上,北京翰海最早將這類藝術品設為專場拍賣,上拍品材質多到不勝枚舉,占主流的是竹木牙角器,其次是陶瓷、漆器、銅器,以及金、銀、銅、鐵、石、料器、匏器等等。若能證明出自名家之手,或者曾經皇家宮廷、達官顯貴、著名文人士子所用,或者有明確著錄者,價值不菲。由于材質多樣、內涵豐富,這類藝術品明清以來就受收藏者的重視,現今收藏文房珍玩成名成家者亦不在少數,今春各地上拍的專場就是最好的學習案例。
三月初率先開拍的紐約市場,在市場紅了好幾年的普孟菲舊藏專拍仍引人注目。前幾年,普孟菲舊藏的犀角器、象牙雕刻的拍賣,曾經引發了全球范圍內的熱潮。熱潮退去,由于中國政府的限制,牙角器內地交易受阻,既便是紐約、倫敦市場也受到重要的影響,這兩類藝術品的上拍數量大幅減少,僅香港尚有少量上拍,內地僅見零星拍品。缺少了牙角器,普孟菲舊藏今春轉向主推紫砂、硯臺等傳統文房珍玩,138件拍出六成,成交額643.76萬美元,可以說未能再續輝煌。19件成交價超過10萬美元,紫砂器五件、瓷器兩件、端硯兩件、硬木家具六件、白玉、青金石、銅器、料器各一件。紫砂文房器成交價格普遍較高,宜興蓮瓣式水丞50.65萬美元,宜興段泥式水丞38.65萬美元,清乾隆宜興段泥彩繪山水圖筆筒36.25萬美元。清乾隆御制松花石雕龍紋硯配雙兔呈祥蓋盒亦拍至36.25萬美元,高190.5厘米的明末清初黃花梨萬歷柜拍至45.85萬美元。
香港拍場數蘇富比的水松石山房藏珍玩、私人雅藏珍玩御器專拍品質較高。水松石山房以文玩收藏知名,此次是蘇富比第四次上拍其收藏,81件拍出68件,成交額 6737.28萬港幣,成交品多數價格超過估價數倍。14件價超百萬港幣,其中被定為明嘉靖時期的紫檀嵌玉石人物圖長方蓋盒拍到了2082萬港幣。私人雅藏珍玩御器專拍74件拍出六成以上,成交額2069.95萬港幣,四件價超百萬港幣,高價品不多,長14厘米的清乾隆“御玩”款瑪瑙臥鹿蓋盒拍至122萬港幣。
內地文房珍玩專場首推中國嘉德的翦淞閣文房寶玩,其次是西泠印社的數個專場。翦淞閣是市場上認知度較高的收藏品牌,中國嘉德瓷器工藝品部總經理劉越譽其“代表了一種高品位的、高質量的文玩收藏”。今春上拍35件精品悉數拍出,成交額12671.85萬元,可見其質量之精。曾經王世襄舊藏的明代周制魚龍海獸紫檀筆筒可謂文房名品,其價值如何早有定論,2003年秋即拍出了209萬元,此次成交價高達5520萬元,創木制筆筒的最高價。著錄于《閱微草堂硯譜》的清乾隆紀曉嵐自用紫云硯,是所知僅存的紀氏八硯之一,拍至586.5萬元。
西泠印社素以文房雅玩品專拍負盛名,歷年印章、篆刻、紫砂、竹雕等專場曾創造過多個第一,不斷拓寬這一類藝術品的范圍,今春供玩賞的篆刻、御窯金磚、任伯年遺珍、田黃石、香具專場更讓人稱絕。篆刻、田黃石兩場成交額達8328萬元,小門類大作為,重317.5克的林壽煁作田黃石香山九老薄意擺件拍至1035萬元。源于天津古董世家的清雍正雁翎法盞爐以977.5萬元成為香具專場的頭牌。一對明永樂金磚以80.5萬元成為金磚專場的標王,該場拍品悉數拍出。金磚、石雕、紫砂盆多用于文人雅居,金磚常置于書房,“喝茶、品香、彈琴、會友,更增添了雅居生活之味”。該公司連續兩屆上拍的石雕、紫砂盆專場均佳績頻傳,今春石雕專場成交超過97%。顯然,西泠長期致力于“藝術融入生活”的耕耘,的確獲得了市場的回饋。
銅器異軍突起
有行家認為,今春銅器的行情突起,與牙角器的限拍有關。畢竟市場的發展追求的就是商業利益,牙角器缺位,使業內人士將選擇項投向了其他門類藝術品,銅器多年行情雖走熱平穩,但仍在低谷運行,自然被列為首選。高古銅器屬于限制拍賣品,行情主要由紐約、倫敦等海外市場控制,今春海外高古銅器的成交率普遍超過八成,蘇富比、佳士得均不乏價超百萬美元的精品。內地除少量像北京翰海上拍的西周竊曲瓦紋簋這類流傳有緒的高古銅器外,無傳承者均不可拍賣。因此,市場上銅器的范圍也限于銅鏡、明清銅器、佛像一類。如果從材質、工藝以及還原當時的歷史文化背景,銅器在封建時代,其價值遠高于瓷器,而時代變遷,審美變了,銅器的價格已遠不如瓷器。佛教藝術品近年來市場規模不斷擴大,已自成一類。
一開春,安思遠收藏的銅鏡專拍就在紐約登場,揭開了今年銅鏡行情上漲的序幕。70件拍出62件,成交額217.44萬美元,34件價格在一萬美元以上,其中四件漢代、唐代銅鏡價超10萬美元,拍前廣受關注的唐代雙鶴江崖海水葵花式鍍銀銅鏡以48.25萬美元居首位。北京市場,向于銅鏡拍賣見長的中國嘉德,今春縮減了規模,銅鏡、金銀器專場中130件銅鏡成交過半,全場成交額1452.85萬元,徐展堂收藏的雙鳳紋鏡以402.5萬元拍出。北京翰海今春則逆流而上,首次推出銅鏡專場,91件成交超過六成,成交額1900余萬元,多件高品質銅鏡以高價位成交,直徑21.3厘米、重1425.1克的頭版大型海獸葡萄鏡,從800萬拍到了1495萬元,成為最貴的銅鏡。
明清銅器方面,今春最耀眼的是佳士得在香港拍賣的文德爾伉儷珍藏掐絲琺瑯器,被譽為“國際拍賣行在亞洲舉行的首次單一藏家掐絲琺瑯專場拍賣”。成交額6527萬港幣,30件拍出25件,76%的成交品價格高于其最高估價,16件成交價超過百萬港幣。其中一對清乾隆時期的掐絲琺瑯太平有象尊,傳說曾經丘吉爾、希臘船王奧納西斯、美籍希臘歌劇女高音瑪麗亞o卡拉絲之手,以842萬港幣拍出。以同一價格還拍出一對清乾隆掐絲琺瑯孔雀蓋爐。整體看,此場拍品沒有拍出琺瑯器的真實價格,受大氣候影響,成交價普遍偏低。
佛教藝術品行情今春穩中略有上升。翦淞閣專拍的明永樂御制鎏金寶瓶瑞象尊是不可多得的精品,以1552.5萬元成交。“明代永樂宣德時期制作的鎏金佛像被公認為明代最為興盛”,永宣、乾隆宮廷造像也由此成為明清佛像的高價板塊。今春中國嘉德再次復燃佛像專拍之火,90件拍品成交約76.67%,成交額2772.08萬元。一尊明代中晚期中原造銅鎏金楊柳觀音像拍至402.5萬元。一西平措主導的北京翰海佛教藝術品專場依然一枝獨秀,傲視各大市場,今春金銅佛像專場92件僅流拍八件,成交率達91.3%,成交額4013.5萬元,九件價超百萬元,較去年秋拍業績穩中有升。一尊10-11世紀文殊菩薩拍至839.5萬元,一件具備明代宮廷御用監制作風格的木雕韋馱菩薩立像以638.25萬元成交。北京翰海首次推出的天珠專場備受注目,不僅令收藏界人士大開眼界,也吸引了不少演藝界人士慕名而來,38件天珠雖僅拍出六七成,但成交額高達6640.1萬元,13件價超百萬元,其中一顆十二眼天珠拍至1840萬元。
明清硬木家具、鼻煙壺風頭不減
材質昂貴的硬木家具今春風頭不減,依然行情高漲。從三月初的紐約到七月初內地拍場,幾大市場都不缺其蹤影,且在成交價格不低。前述紐約普孟菲收藏專拍中,明清硬木家具行情極好,風頭甚至快蓋過其他類文房珍玩,唯紫砂器能與之抗衡。倫敦市場硬木家具的拍賣行情也好過瓷玉。
香港市場,佳士得瓷雜專場硬木家具也表現突出,兩件明清家具擠進了成交前十名,皆是由低估價拍至高價成交,明末清初黃花梨四柱架子床從二百余萬的估價拍至984.4萬港幣,明末黃花梨涼榻也從二百萬的估價拍至830萬港幣。可見家具的價格抗跌性遠遠超過書畫、瓷器。
中國嘉德家具拍賣已是著名品牌,春秋兩季拍賣精品,四季拍賣主推特色拍品,每場的成交率高居前列,今春三個專題總成交額17461.6萬元,成交率達94%。第一部分32件僅一件流拍,20件價超百萬元。第二部分是著名古董商喬瑟普·埃斯肯納茨(GiuseppeEskenazi)舊藏的12件黃花梨家具,全部成交,明末清初黃花梨圓角柜以966萬位列首位。第三部分是四件來自香港藏家王家琪、洪建生收藏的明清黃花梨、紫檀家具,估價較高,三件成交品額度即高達6187萬元:清早期黃花梨螭龍紋十二扇圍屏897萬元,明末清初黃花梨獨板大翹頭案以3220萬元成為今春最貴的中國家具,清早期紫檀三屏風攢接圍子羅漢床以2070萬元僅隨其后。
香港邦瀚斯近年推出的瑪麗及莊智博鼻煙壺珍藏近年主導著全球鼻煙壺的行情,今春仍然風光,第五部分169件全部拍出,成交額4242.3萬港幣,只是單件成交價上不如前幾場高,價格最高的僅482萬港幣,是高5厘米的“乾隆年制”款料胎畫琺瑯西洋母子圖方形鼻煙壺,另件畫風類似、高5.02厘米的“乾隆年制”款銅胎畫琺瑯西洋母子圖鼻煙壺302萬港幣成交,高4.9厘米的“康熙御制”款銅胎畫粉彩庭院仕女圖鼻煙壺362萬港幣拍出。宮廷畫琺瑯鼻煙壺的價格雖有下降,但整體的成交熱度不減。
相比之下,內地的鼻煙壺拍賣行情就沒這么幸運了,缺少了名家舊藏的文化底蘊,中國嘉德今春的“盈寸盛妍—鼻煙壺集萃”專場,113件僅拍出17.70%,成交額僅286.12萬元。可見,雜項工藝品的收藏,最關鍵處仍在建立獨特的專項收藏方面。并非每一種專項收藏件件精品,但全面、系統、豐富是必須的,經過長期的準備和精心的挑選、合理的文化創意,專項收藏的魅力正在于此。具有挑戰性的是,收藏者能否以平和的心態面對當前的獲利誘惑。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