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月2日下午,日本著名“工薪族”收藏家宮津大輔(微博)拜訪了“中國當代藝術教父”栗憲庭先生,并與栗憲庭,何彬,廖文女士和HIHEY的天使收藏家們進行了一場關于“未來收藏與收藏未來”的先鋒對話。一位是踏履于藝術收藏道路上的藝術收藏家,一位是中國當代藝術的推動者、見證人,一位是中國當代藝術的新生力量,共同探討藝術品收藏的現代化,全球化,多元化,網絡化。
宮津大輔:收藏,不只投資,要尊重自己的藏品
社會上普遍存在著藝術品是富人階層的專利的想法。想要擁有今日所謂大師等級的藝術品,或是可觀的收藏規模,確實是需要一定的財富基礎,然而并非如此便意味著一般人從此就與購藏藝術品絕緣。宮津大輔在東京一家公關公司上班利用自己的工資進行藝術收藏。 17年間,一共花了3000萬日圓購藏約300件作品,藏品不乏蔡國強,草間彌生,阮初芝淳等。
“我從來沒有賣掉過一件我收藏過的作品。”宮津大輔認為,如果喜歡了就會一直喜歡下去。不會賣掉自己的收藏品,我很高興和我的收藏品一起生活,很尊重他們。”在他百年之后,宮津大輔希望,把他的藏品捐贈出去,也不一定是在要在日本。據悉,他在日本特意租賃了兩個專業的倉庫來存放這些藝術品,相當仔細,倉庫甚至是防潮、防地震的。他認為,雖然它們是我的收藏品,但是從藝術的角度講,都是很寶貴的,所以要仔細對待。
栗憲庭:未來收藏一定是多元化
“以前有人問我,你怎么判斷藝術?我就說,感動我。能夠激動你和感動你的藝術,是很真實的。為什么一件作品的爭議性很大,其實不是作品本身的問題,而是人們的觀念。”對于收藏,栗憲庭談到:“我更在乎的是那些剛出芽成長的,有生命力的。”
中國當代藝術教父栗憲庭曾主張“人人都能消費藝術。”他表示,在兩級市場之外應該有個第三級市場,就是讓老百姓參與平價藝術,參與當代藝術收藏。平價市場就是主張在各地逐漸建立一種平價市場的系統,就像賣菜一樣,大眾有空閑或者哪怕出于裝修房子的目的,去買便宜的同時是原創的藝術品。
而對于未來的收藏,栗憲庭坦言:“希望有越來越多的人參與到收藏中,收藏未來一定是多元化的,包括線上的、線下的。”
何彬:互聯網是未來收藏新趨勢
互聯網恰恰是第三級市場制最好的的表現,未來收藏的新趨勢。它的價值體系和交易方法完全打破傳統意義。例如一些藏家,他們有的以前沒有去過拍賣行,70后、80后,很年輕。但他們只是通過互聯網發現藝術。
互聯網讓藝術家的表達變得更加自由之外,同時也解決了傳統藝術收藏信息不對稱的問題,使得藝術收藏的人群和趣味也更擴大化和多元化。何彬認為:“互聯網給藝術世界帶來最大的變革就是通過網絡建立一個藝術長尾市場,使得多樣化、非標化的藝術品被更廣泛的新藏家看到,從而實現新的購買和收藏模式。”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