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核心提示:為繪制北京飯店新址的壁畫,袁運甫、吳冠中、祝大年和黃永玉四位畫家沿長江搜集寫作素材,然而100多天之后,一場轟轟烈烈的“批黑畫”運動讓這次寫生活動戛然而止。
鳳凰衛(wèi)視(微博)8月31日《騰飛中國》,以下為文字實錄:
何亮亮:為繪制北京飯店新址的壁畫,袁運甫、吳冠中、祝大年和黃永玉四位畫家沿長江搜集寫作素材,然而100多天之后,一場轟轟烈烈的“批黑畫”運動讓這次寫生活動戛然而止。
四位畫家接到指令馬上返京,袁運甫還記得,他們幾個人根本還沒來得及回家,一下火車就被集中到了北京飯店,當晚就開始審查他們的寫作素材,審查人員共有13人,為首的是“中央文革小組”美術組的組長王曼恬,除去黃永玉因為已被列為“黑畫”的典型,沒有在場,他的寫生都由袁運甫上交了,剩下3個人都在外面等待審查的結果,最終,三位畫家的寫生作品僥幸過關,不過黃永玉就沒有那么幸運了,讓他中招的正是他最愛畫的題材,貓頭鷹,據(jù)作家李輝的考證,目前所見黃永玉最早發(fā)表的木刻作品是1942年他為兒童文學作家賀宜的所品《野旋童話》所作的插圖,其中第一副就是《貓頭鷹》,據(jù)說當時黃永玉只有十八歲。
1973年,黃永玉回到北京,參與北京飯店壁畫的創(chuàng)作,在啟程前往長江沿線寫生之前,一個偶然的機遇,黃永玉在老朋友畫家許麟廬的家中應邀隨手在一個冊頁上畫了一只貓頭鷹,黃永玉還記得,在他們四位畫家接令返回北京的前兩天,他們聽到一點風聲,北京正在開展一個“批黑畫”的運動,且擴大到全國追查“黑畫”,“由江青同志親自掛帥”,其實主要“黑畫”就是一張貓頭鷹。
黃永玉聽了之后居然一點都不在乎,還懶洋洋地說,唉,畫一張貓頭鷹算什么呢?我也不經常畫貓頭鷹的嘛,然而讓黃永玉始料不及的是,這只惹禍的“貓頭鷹”正是出自他的手筆。
“批黑畫”源自1973年11月23號晚上,在北京友誼賓館召開的一次會議,這次小會提出了黃永玉貓頭鷹的“黑畫”之后,就在全國范圍內展開了“黑畫”的追查活動,12月15日,即在友誼賓館會議召開之后的二十多天,《人民日報》發(fā)表了署名“初瀾”的文章,《要重視文化藝術領域的階級斗爭》,這篇文章中最早透露出了風暴即將來臨的信息。
半個月之后,姚文元在上海嚴厲批判《中國畫》的畫冊,這被認為是“黑畫事件”的正式開始。隨后,北京不但舉辦了旨在批判“黑畫展”,京滬亮地的報刊還開始了猛烈地批判,這些大批判檄文對中國畫展展開全面討伐,欲加之罪,何患無詞,指鹿為馬、任意誣陷,是那個時候大批判的特征,盡管“批黑畫”來勢洶洶,但是最終卻因為毛澤東的批示而終止了,據(jù)說毛澤東在聽完關于黑畫的匯報之后說,墨畫的怎能不黑呢?貓頭鷹就是一只眼開一只眼閉的。最高指示出來了,畫貓頭鷹惹禍的黃永玉僥幸過關,“黑畫事件”也悄悄地收場。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