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臺灣單幅漫畫家堅持手繪創作30年
■ 《愛情謬記》系列出版
蕭言中是臺灣少數的單幅漫畫家,與蔡志忠、朱德庸(微博)、敖幼祥并稱臺灣漫畫界四大才子,他的“童話系列”、“笨賊系列”和“整形系列”連載一二十年。出生于1965年的蕭言中有一張娃娃臉,可能成名于1980年代的緣故,他總是自嘲自己的思想太老派,不愿意屈服于日益惡俗的創作環境,總想著即便是漫畫也有文化使命,畢竟是他們這代人使臺灣漫畫從無到有。
蕭言中最新出版的漫畫系列是《愛情謬記》,在上海宣傳新書期間接受了早報記者專訪。蕭言中創作漫畫近30年,而這30年,作為漫畫家,也經歷了臺灣文化的黃金時期和它的衰敗歲月。
“1980年代是漫畫的黃金時期”
1965年出生的蕭言中自幼喜歡畫畫,但正因為迷畫畫,成了被父母放棄的小孩。“在他們看來,畫畫沒出息,在那個年代,念書當醫生和公務員才是有出息的事情!”“他們認為我沒有用,只會畫畫。我哥哥和妹妹念書很好,所以父母把關注都放在了他們身上。所以我說,我的成功要感謝父母對我的放棄。”
1985年,蕭言中開始在《中國時報》上連載漫畫“童話短路系列”,父母對他的偏見也直到他20歲才開始改變。“我把稿費做了一個處理,把第一年的稿費攢下來,用錢印了很多明信片,再把明信片義賣掉,把賺來的錢捐給孤兒院——因為我爸爸是孤兒,這是我為爸爸做的事情。從那個時候,父母才認同我的工作。”
1980年代是臺灣原創文化的黃金年代,音樂、電影、文學、舞臺劇,今天這些文化領域的中堅力量大都成長于1980年代。事實上,漫畫也是那場文化原創運動的力量之一。“那個時期,很多文化類別幾乎是并行的,民歌、音樂、文學、舞臺劇等相互影響。”
“在我們這一輩漫畫人之前,臺灣原創文化幾乎為零。臺灣有一陣子很鉗制漫畫,這都是蔣介石害的,有10年曾實行了一個漫畫編審制度,幾乎把漫畫家都消滅了。一夜之間,老漫畫家的平臺突然都沒了,甚至有漫畫家只好以賣菜為生。他們提出的漫畫要求是非常荒謬的,這個不能,那個不行,臺灣有一個漫畫集和政府打了10年官司,最后才廢掉了這個編審制度。這個編審審查機構是一個養老單位,把一幫老學究養在那里,他們做的事情就是找漫畫的麻煩,比如,漫畫中不能內褲外穿,這樣超人就不能畫了;漫畫里狗會說話,不行,因為不合科學依據。這導致當時臺灣原創漫畫幾乎為零。”
除了這個編審制度的廢除之外,民間力量也很重要,當時《中國時報》發起本土原創運動,蕭言中他們這批漫畫家都是那個時候起來的。“我們那個時候漫畫運動就是‘抗日’,因為那個市場基本是被日本漫畫壟斷了的!”“那個時候,很多管制開始慢慢廢掉,擠壓的情感爆發了出來。”
在《中國時報》最忙的時候,蕭言中每天晚上6點以前交稿,背著畫板,腦袋綁一個電筒,在出租車上還在涂顏色。“這樣的時間,持續了將近有一年。”
“不愿意去畫那些很便宜的東西”
這樣的文化黃金時期大概走過了10年,然后開始慢慢往下走。“對漫畫來說,坦白說,就是便宜!很多投機者找到很便宜的模式,現在流行冷笑話,就讓畫家畫冷笑話,不給版稅只有配圖費。這是敗壞的開端。那個時候,我就說,‘你記住,我為什么不畫這個東西,因為這個東西會變成笑話!’4年之后,這句話就兌現了!”
編輯掌控了內容,編輯有時候會對已經成名的蕭言中說很離譜的話,“我找你畫,是幫你做廣告,應該是你付我錢!”“這是很糟糕的想法,這對創作者傷害很大。我相信,這類編輯是不關心文化的,更不說使命感了,慢慢地,大家對漫畫不再關心。慢慢地,大家都只要大量的八卦。”
再后來,《水果報》和各類雜志也來到了臺灣,很多報紙紛紛被收走,報紙也不再重視文化內容,“就只有兩個內容,兩個政黨黨派斗爭和八卦,《水果報》和雜志進來之后,臺灣報紙的品質更加往下走。很多老作者也不再愿意在報紙上開漫畫專欄,因為有很多報紙非常扭曲地要求作者畫八卦和腦筋急轉彎,畫那些賤一點的東西,但我們不愿意,我們自認為還是文化人。所以在臺灣,我有很長一段時間都不連載漫畫。我不愿意去畫那些很便宜的東西,那個時候,畫那類很賤的漫畫書隨便賣都有10萬銷售量。我覺得畫這樣的東西,在創作上有污點,畫這種廉價的東西,不動腦筋的東西,是對創作人的羞辱。我寧可我的作品在市場上不賣錢。”
蕭言中希望大陸能避開臺灣走過的彎路,在1980年代,臺灣在原創文化上最初開了個不錯的頭,但后來,比如現在,日本漫畫又占據了臺灣漫畫市場九成以上,后面新生代要再找到舞臺,就非常難。“我們這些人還有舞臺,但對年輕人很難。如果外國文化產品充斥在本土市場上,本土文化再要起來就會很難。因為扶植本土原創很慢,政府總是以為只要撒錢就行,但文化是需要扎根,不是幾年的事情。臺灣也沒看清這個問題。”“我們那個時候漫畫主題就是‘抗日’,可是他們又都回來了!那時候我們在乎的是,怎么跟日本的不同,現在大家畫的內容也都是日系的了。可能我的想法太老派了!我覺得現在跟年輕人很難溝通。”
“單幅漫畫賣的是想法”
這些年,蕭言中的漫畫大多在大陸連載,比如他這幾年的重要單幅漫畫系列“整形系列”和“笨賊系列”,其中,“整形系列”已經超過1000幅,“笨賊系列”已經接近2000幅了。“整形系列”還會繼續畫,因為未來10年“整形”這個話題依然會很熱,“我跟娛樂圈很熟,有些人消失一陣子,然后又突然出現,十有八九是整形去了。永遠有刺激在。”
“笨賊呢,只要有人就一定有‘賊’這個人群,而且我想把這個負面角色經營成正面形象——笨賊永遠不得手,可以把人生哲理和故事放進去。”而此次的愛情題材是蕭言中以前不敢碰的,“我之前沒有去碰,是因為我對愛是非常笨拙的,現在我覺得,我可以用漫畫把我的笨拙表現出來,讓人家不要走這樣的冤枉路。”
蕭言中認為,朱德庸、幾米的漫畫都以講故事見長,相對而言,單幅漫畫在講故事上最弱,“單幅漫畫賣的是想法,用最簡單的篇幅傳遞一個想法。如果你的畫不需要文字,是最好的漫畫。我還不能完全做到,但我盡可能做到文字最短。我在乎的是,漫畫必須有表演。”
蕭言中依然堅持手繪,他要手繪一輩子,“稿紙在將來是否會成為國寶?我還是喜歡墨水跟紙張滲透的感覺。我受到的訓練非常嚴格,不允許畫壞一筆,我的作品,九成以上沒有修過。雖然登出來的時候,大家不知道是否修過,是不是電腦還是手繪也許無所謂,只是自己在意這種感覺。我們這代人還在為一些‘無用’的東西堅持著,創作潔癖在里面。”
這些年,蕭言中在兩岸都收了徒弟,其中包括電影演員金城武,“雖然金城武在我這只上了兩堂課,但每次遇到我還喊我師傅,這讓我很感動。”
有一段時期,蕭言中每年還做一個戲,曾和導演吳念真(微博)合作過幾次。現在他還在琢磨漫畫的衍生產品,比如把漫畫改編成舞臺劇、游戲等。“我想著T-shirt也可以成為單幅漫畫的載體。”
蕭言中也寫歌,偶爾自己也開個人演唱會自娛自樂,其實就是到了晚上把一個酒吧包下來,自己唱。網絡上知道的,也過來看演唱會。他跟陳升關系很好,常常一起喝酒,“我們每年比賽出作品。比如你一年出幾張唱片,我就出幾本書,輸的那位年底就請客。我們每年都做這樣的競賽。這次我出新書,他就對我說:‘放馬過來啊!’——因為他今年也已出了新片。其實陳升也很會畫畫,他還建議我說,為什么不畫畫我們這些老男人呢?其實我們這些大叔是挺有意思的。”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