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臺海網2月13日訊 拍下一件高出底價5倍的藏品,蔡銘超(微博)竟然覺得物超所值,因為在他眼里,這遠比一個200萬元的愛馬仕包包來得有價值。一個月前,廈門收藏大家蔡銘超辭去欣和拍賣法人一職,專注于個人藝術品投資和收藏。昨日,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蔡銘超接受導報記者專訪,首次向公眾吐露他的收藏心得。
藝術品就是中國的奢侈品
“這件大日如來,是我以高出底價5倍的價格拍回來的,但我覺得不貴,值!”說起藝術品收藏,蔡銘超從來都是興致勃勃,指著一件最近剛收藏的佛像,他說,對比國外的奢侈品,我們的古玩藝術品性價比要高得多,價格也要便宜得多,所以與其買個什么名牌的包包,不如買件藝術品。
蔡銘超坦言:“很多人說中國沒有奢侈品,我不這樣認為,我們的古董、藝術品就是奢侈品。相比較國外那些所謂的奢侈品,我國的藝術品集中了所在年代的材料、工藝、歷史、文化、政治等多種內涵,正因如此,稱之為我國的奢侈品也就當之無愧。”
早在十幾年前,國外的油畫就拍出過上億美金的高價,可是從來就沒有人說是“天價”、“炒作”,為什么中國市場上有一個高價出現,就會被人們冠以“炒作”之名?在蔡銘超看來,究其原因,還是公眾瞧不起我們的中國文化,反而去追捧那些根本不懂的外國文化。不過,這也說明國內缺少真正尊重藝術品價值的文化氛圍,缺少對藝術品背后文化內涵的肯定。
很多人認為現在的藝術品價格虛高,但蔡銘超卻認為這是藝術品價值的回歸。蔡銘超舉了一個例子,一個清朝時期的賞品,價格大約是300萬元,相當于是民國時期的幾十個大洋,這些錢可以在當時的北京買一個四合院,可現在這些錢在廈門也只能買一套高檔一點的普通民宅。
“這個例子說明地產市場發展過快的同時,藝術品市場卻相當滯后,也可以這樣理解,藝術品市場還有相當的空間。”蔡銘超表示。
暴富心態會讓人栽跟頭
有人說2012年是藝術品市場最好的一年,也是最壞的一年,在蔡銘超看來,這最好、最壞,只是取決于人們的心態 現代人把藝術品投資當做是一夜暴富的籌碼,想著一天能賺10年的錢,卻忘記了一件藝術品在古代可能是歷經幾個月、幾年才問世。
“想要投資藝術品市場,就要做好長線投入的心理準備,切忌短線炒作。”蔡銘超說,藝術品不是批量產品,如果一味追求投資回報,把藝術品當做一般商品來對待,在市場經歷日趨成熟的過程后,最終會令投資者栽跟頭。
藝術品投資的最大風險是不慎買假,市場上大多數投資者都有“打眼”的時候,很多人都抱怨是賣家太鬼,而在蔡銘超眼里,投資者自己的“功課”不合格才是真正原因。蔡銘超坦言,藝術品與普通投資品相比,它的定價體系存在很多偶然因素,想要嘗藝術品投資的 “甜頭”,就必須先交“學費”,這“學費”不僅是金錢,更多的是知識的積累。
蔡語錄
“誰說中國沒有奢侈品?古董、藝術品就是我們的奢侈品。”
“藝術品只要拍出高價就被曲解為炒作的背后,其實是公眾瞧不起自有文化的表現。”
“藝術品有保值、增值的作用,但是抱著一夜暴富的心態投資藝術品,最終只會栽跟頭。”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