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爾斯•薩奇打算捐贈的收藏中包括了翠西-艾敏的代表性作品《我的床》
曾經的薩奇乃是英國現代藝術的重量級推手,達明-赫斯特、翠西-艾敏這些我們耳熟能詳的名字已成為研究當代藝術不可忽視的組成部分,但就是這樣一個明星級推手,他的慷慨、大度為什么遭到英國公共美術館的毅然拒絕?本周有關薩奇收藏捐贈的消息得到國際重要媒體的普遍關注。
千萬藏品捐贈“無家可歸”
據記者報道,兩年前,薩奇決定將其收藏的1990年代英國藝術收藏捐出,這些藏品總價值達3000萬英鎊,然而此事至今未果。他同英格蘭藝術委員會的提議化為泡影,更荒謬的是,泰特美術館也委婉拒絕這批收藏。
關于英格蘭藝術委員會一方,倫敦薩奇畫廊發言人稱,“尼克要求我們發給他們藏品清單,但此后就杳無音信,我們認為他不感興趣”。來自泰特的發言人則表示,鑒于薩奇同英格蘭藝術委員會正在商討此事,泰特不便介入。不管托辭如何,薩奇的藏品依然飄無定所。無奈之下,他表示將建立藝術品基金來托管這些藏品。
在批評家喬納森-瓊斯(Jonathan Jones)看來,此種怠慢令人頗感疑惑。
泰特美術館“富得流油”?
首先,薩奇的收藏無論拿到泰特現代美術館抑或泰特英國,都將稱為大眾關注的焦點,更不用提泰特在利物浦和圣特路易斯的分館機構了。但問題是,泰特對當代藝術的收藏真是“富得流油”以至可完全忽略薩奇要捐贈的藏品嗎?這些名字足以讓人震撼,有格蕾森-佩里的陶瓷作品、查普曼兄弟的《悲劇解剖》、翠西-艾敏的《我的床》。想當年,艾敏的作品1999年參加特納將展時就躁動一時,艾敏的床也曾引起熱議。它們配不上永久展示嗎?當然,這批捐贈作品還包括查理-威爾遜閃光的油罐,奇妙地反射出黑色污油《20:50》。
薩奇捐贈品分量不夠?
但瓊斯指出,查理創作于1987年的不屬“英國年輕藝術”范疇,其藝術未發展成一種藝術趨勢,不過是一個現代杰作,一個當代經典。因此,泰特拒絕也顯得合理情理。
收藏大鱷欲掌控話語權?
事件的焦點又可轉移到藏品幕后的策劃影響上,或者說薩奇的操縱欲望上,眾所周知薩奇喜好策劃,難道他想要在美術館如何展出他的收藏問題上取得話語權嗎?或許,問題的癥結就在于對這些藏品的持續展示問題上,而不是怎樣托管藏品。
這只是猜測。介入事件的工作人員拒絕對此做任何評價。
抑或審美趣味不同使然?
瓊斯表示,泰特美術館與薩奇對當代藝術的審美趣味確實用重大差別。比如,泰特舉辦的《坦克》展覽開幕式洋溢著節日氣氛,不管出于喜歡也好,敵意也罷,薩奇是不會碰觸這種活動的。薩奇是英國1980至1990年新藝術中如雷貫耳的人物,可以說擁有絕對霸主地位,但他與現場藝術等文化理論的東西保持著距離。相比之下,泰特傾向于挑戰“真正的”國際前衛藝術,更力求推介藝術理論型的藝術家,而很少涉及以圖像力量造勢的藝術。
點燃英國現代藝術之光的不是泰特,而是薩奇。那個年代他不惜巨資推介年輕、新潮、風險大的達明-赫斯特,理所當然受到關注。如果說藝術就是關于新思潮的探索,那我們應該尊重薩奇在推動英國年輕藝術發展中做出的貢獻,畢竟那個時代這些藝術家很年輕。但泰特沒有這種膽量,它似乎也想書寫藝術史。
薩奇的捐贈表現出了他的大度、勇氣與偉大,對此拒絕是愚蠢的表示。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