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為了使用和收藏,武昌的馮女士花2萬元買翡翠手鐲,經行家鑒定,卻只值6000元。倍感委屈的她不禁問:憑玉石鑒定證書購買的翡翠手鐲,難道也會被忽悠?
旅游點買玉器
2萬元翡翠手鐲值6000元
武昌市民馮女士去年去杭州旅游時,在當地一家商場購買了一件翡翠手鐲,花了2.1萬元。但是郁悶的是,前段時間找行家看過后,說頂多值6000多元。
聽到這樣說,馮女士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買的時候還特地要求商家拿出質監機構的鑒定證書,確實是真貨,我以為這樣就沒問題了。”
馮女士回家后,找出當時的購物小票,聯系杭州那家商場要求退貨。幾經周折后,對方表示,她的購物時間時隔太久,還要再和專柜經理協調,一拖就拖得杳無音訊了。
玉器鑒定證書
證明材質不能證明價值
據悉,不少市民和收藏者對翡翠玉石鑒定證書的認知情況與馮女士類似,認為有了鑒定證書的玉石就意味著品質優良,貨真價實。其實,這是個誤區。“挑選翡翠之類的玉石,一般來說,商場價格會比專賣店貴3-5倍。”從事玉石加工行業近20年的一家翡翠坊老板孫揚清告訴記者,一般標價數百元以上的玉石首飾,業內商家就會送去鑒定機構做鑒定證書,更有甚者,會花個10來塊錢買個偽造的證書。
孫揚清坦言,不論價值幾十元還是幾萬元的,只要是A貨,鑒定結果一欄上就會標明“翡翠”,這只能證明這種材質的真假,收藏者并不能通過鑒定證書判斷商品的品質和市場價值。
判斷翡翠價值
專家建議學會“三看”
用鑒定證書不能判斷價值,翡翠玉石的價值到底該怎么判斷呢。古玩鑒定估價專家熊勝華介紹,鑒定證書僅能判斷翡翠真偽。要知其價值,主要學會看顏色(以晶瑩艷麗為最佳,純天然綠色為最好)、水頭(透明度高的稱“水頭好”)、種質(纖維交織結構為上品)。“品質好的翡翠才有升值的潛力且容易變現,跟有無證書無關。”孫揚清介紹,市場上翡翠的主要變現方法是拍賣、商家收購和委托商家銷售。(記者謝玲 實習生張蘇妍)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