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位于府前大廈的廣州名優產品展銷中心,舉行了一場名為“素雅象牙”的大型牙雕作品展銷會。本次展會將牙雕行當中南北兩派的名家作品齊集一堂,這也是廣州牙雕界歷年來的罕有盛舉。同時,本次展會還特別展示了創作象牙工藝品的傳統工具,如扁鏟、齊口、挖鋸、錐子等,這些早期的牙雕創作工具,從開發至今已有半個世紀的歷史。廣州象牙行的著名老藝人、國家級工藝美術大師潘楚鉅也向記者講述了現代工具的普及與替代手工工具的過程,以及新中國成立后的技術大革新如何提升牙雕作品的工藝水準等一系列牙雕行里的故事。
革新傳統技藝,邁向自動化
解放后,廣州的牙雕行進行了公私合營,當時全廣州最大的象牙制品廠——國營大新象牙廠也應運而生。潘楚鉅告訴記者,當時歷經戰亂顛沛的廣州牙雕行,已經人才凋敝了。“那時候,最好的師傅,都是從香港請過來的。”香港的師傅到了廣州后,出于種種顧慮,對自己的技藝和絕學總是藏著掖著,潘楚鉅只能從旁偷師。
與此同時,全國掀起向科學技術進軍的熱潮,大新廠也大膽革新傳統技藝,尤其是在制作工具革新上,全面向自動化和機械化邁進。頭一年,大新廠購進第一臺進口電鉆,替代傳統的手鉆,隨后又自制了電動橫頭鉆。這些穿透力強而且效率高的機械,初步應用于籠、籃、瓶、船、塔等類產品的鉆鏤、透雕,從而打破了幾千年來單純依靠手工工具生產的落后局面。
大新象牙廠的機械班,更是夜以繼日試制各種新機械。如參照機械廠的刨床和鉆床的原理自制成的豎式雙用打磨機,一臺能供4—5人同時操作,生產效率由此可以提高幾倍;利用醫用鑲牙機的原理,按承受力需要,將每個零部件相應加大,試制成適合牙雕生產操作的三節雕刻機,用于牙球外層的花紋浮雕,工效可以提高三成以上,用于牙球內層戳花,則工效可以提高兩倍以上。
六層象牙畫舫成就牙雕“船王”
通過工具革新,牙雕工藝的制作水平也躍上了一個前所未有的新臺階。評點一個象牙船的工藝水平,船身龍舫的樓層層數和高度,是非常重要的衡量指標。在工具革新之前,就連手藝最好的香港師傅,也最多能做到在牙身本體的厚度上,多加一層樓高的龍舫。
技術革新后,潘楚鉅獨創了一件特別精致的六層象牙畫舫,這在當時算是牙雕行空前絕后的作品之一。能夠把層數提高到六層,潘楚鉅把功勞歸結于工具的革新和進步,“因為使用了機械化刀具,構建畫舫樓層的小零件,如象牙鉚釘,可以做到一兩個毫米的大小,以前用手工刀具,根本做不了那么小,而且對于材料的耗費度也大大減少。所以,我們就在不改變原有的材料使用量,能夠把材料更精細化利用,所以牙船的畫舫層數也就越做越高。”
六層象牙畫舫被選送到在日本東京開幕的中國經濟貿易展覽會,展出時引起轟動效應,大新廠牙雕的聲譽由此大為提高。潘楚鉅也由此被冠以牙雕行“船王”的美譽。與此同時,一大批前所未有的牙雕作品也陸續問世并震驚全國乃至世界各地,大新廠所代表的廣州牙雕界也走上了其藝術生涯的歷史巔峰。
記者在大新廠的大型牙雕車間也看到,幾乎所有的工序都使用機械化刀具進行牙雕創作,廠長羅裕忠告訴記者,就連學徒也直接從拿機械化刀具學起。“那些老工具,現在只有極少數的老師傅會用了。”
南派牙雕的歷史
◎在廣州附近的佛山瀾石河宕村新石器晚期遺址中,就曾出土過原始象牙飾品。當年,廣州憑借地處象群棲息地的亞熱帶以及中國最大且唯一外貿港口的地理位置,歷經秦漢、唐宋、明清等朝的南派牙雕,日益綻放光華。
◎隨著清中期獲得解禁禁海令的特殊待遇,廣州接納了大量來自非洲的象牙,牙雕行業也由此獲得大量材料可供鍛煉和手藝的精研與琢磨。當時,清代宮廷造辦處的牙雕師傅幾乎都操著一口嶺南白話,同時南派風格的牙雕作品也成為內廷主流,京城的文玩界還送給南派牙雕一個雅號——“廣造”。
◎民國中后期,廣州城歷經十年戰火,牙雕行日漸凋零,1945年抗戰勝利后,牙雕行僅存55家門店,比起抗戰前少了一大半。
◎解放后,時任廣州市長提出“一定要把象牙雕刻這種工藝品組織和恢復起來。”經過10年的整合,歷經合作社、公私合營,最終廣州市乃至全國最大規模的牙雕工藝廠——國營“廣州大新象牙廠”在大新象牙街誕生。
◎此后30年,大新廠牢牢把持著中國內地牙雕行業的龍頭老大地位。而現在的大新象牙廠也是全國同行中唯一保持國營獨資身份的廠家。
“鬼工球”仍沿用
百年手工技法雕刻
并非所有的工序,都采用機械化。代表廣州牙雕界最高技藝的象牙“鬼工球”,依然沿用一百多年前手工技法。
“鬼工球”的創始人叫翁五章,早在清道光年間,此人首創在一塊象牙整料上雕出幾層大小不一且內嵌在一起的象牙“鬼工球”,而經過家族五代傳承后,技法和工藝不斷得到完善和成熟,“鬼工球”的層數越來越多,造型和藝術特色也日漸精美與成熟。
在大新廠的一個小房間內,記者見到了翁氏家族的第五代傳人翁耀祥師傅,據說在翁師傅的手中,一個直徑達十幾厘米的象牙整料,最多能雕出驚人的55層“鬼工球”,其中最靠近球心處的象牙薄層球,只有綠豆粒那么大小,而這樣大小的薄層也許還不止一層。
翁師傅向記者展示了他的工具——一個辦公柜大小的工具柜中,密密麻麻擺了上百把大小不一的刻刀,最大的刀刃有五六厘米長,而最小的則只有一兩個毫米長度。“雕一個牙球,這上百把刀具全部都要用上。”翁師傅告訴記者,要根據牙球雕刻的進度,不斷選擇不同的刀具。
學做象牙球,翁耀祥師傅是從雕木頭開始練習,手藝嫻熟以后,才能正式接觸象牙。而在雕牙球前,還有一門更重要的手藝要學——打鐵做刀,主要是由于牙球師傅的手型大小、使力方式不同造成的,而自己的手法只有自己清楚,于是,每一個牙球師傅也被要求有獨立制作刀具的能力。每一個牙球師傅,都各自擁有一套專屬私人使用的刀具。
南方日報(微博)記者 晏磊 通訊員 穗經貿宣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