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年一度的春拍大幕才剛剛落下,然而,作為每年下半年重頭戲的秋拍大戰卻早已打響。在激烈的拍品爭奪中,有一種“祖傳藏畫”的假畫強行送拍現象著實讓各家拍企大喊“傷不起”。
日前,百度貼吧曝出帖子指出保利拍賣調包傅抱石《泛舟圖》,并稱希望以此獲得輿論關注。北京保利拍賣(微博)書畫季拍部總經理殷華杰在新浪微博中發布:藝術品拍賣名氣大了,找上門的麻煩也就多。每年都要收到“祖傳”的《清明上河圖》強烈要求上拍。你不上拍他得跟你拼命!
北京匡時(微博)拍賣董國強(微博)表示:藝術品價格越來越高,這種事情也會多起來。同行們應引以為戒:重要作品征集要非常小心。一旦出現爭執,會很被動。藝術品市場上真偽問題不斷,也是每年春秋拍最大的談資,雖然類似事件并不多見,卻給業內人士敲響了警鐘,為了藝術品行業的長遠發展,應該對“假畫”引起足夠的重視,在征集過程嚴格把關,杜絕“贗品”進入拍賣會。
撿漏與暴富心態導演假畫橫行
中國藝術品市場發展二十年,高價拍品對社會公眾的影響越來越大,加上媒體的宣傳,各種撿漏故事的呈現,讓更多的人抱有一夜暴富的幻想。歸根到底,是由于文化的缺失和對藝術品的了解尚淺,有些人眼力不夠,就相信出版和著錄,而出版和著錄恰恰是偽造的。
藝術品造假分為兩類:有意造假和無意造假。殷華杰告訴筆者:“與西方繪畫不同的是,中國畫講究傳承,學習的過程即是臨摹的過程。任何一種繪畫風格都可以追溯其源頭,正是這種特殊的學習方式,有很多臨摹的作品傳世,比如張大千臨摹石濤的作品,可以以假亂真,而這種臨摹作品就是無意造假。而故意造假,則是賣弄式的,故意署某人的名字。現代造假已成為一種商業行為,一個產業鏈。而拍賣則變成一個價值符號,原始的商業世界存在的假冒偽劣,坑蒙拐騙在拍賣行業也不可避免,這是一切經濟活動存在的必要屬性。”
藝術品拍賣應當更嚴謹而有序
藝術品行業是特殊行業,也是一個誠信行業,自古以來,一直靠彼此間的信任。但是信用行業僅僅有誠信是不夠的,還要講究制度。殷華杰告訴筆者:“拍賣公司是開放的機構,一般送拍的都會接待,但是對拍品的審核有各自的標準,不符合拍賣條件的,不會接收,需要進一步核實的,會先簽合同,經過進一步鑒定和市場評估后,再決定是否上拍。”
“征集來的作品不一定全部上拍,這是拍賣法和拍賣規則明文規定的,也是拍賣公司負責任的做法。”殷華杰對筆者說。“上拍作品很嚴謹,征集來的作品需進行鑒定,尤其是傅抱石等大家的作品,會有一個專門的鑒定小組,如果公司的力量達不到,拍賣公司還會請社會上的專家進行鑒定。”
由于拍賣公司收貨的方式,也會存在一些漏洞,讓人有機可乘。通常拍賣公司征集來的作品需要簽訂委托合同,之后入庫保管,經過再次鑒定以及學術梳理,確定哪些作品最終將上拍。“當作品不能上拍的時候,我們會通知委托方來取回作品,為了避免爭議,我們不會說明作品的真偽,只是說該作品不符合此次的拍賣”,殷華杰表示,“通常出現的情況是委托人會表示作品被弄壞了,要求上拍或者索賠之類的。”
嚴守藝術品拍賣行業規范是正道
完全拒絕贗品,有兩方面的因素,一是送拍人,一是拍賣公司。榮寶拍賣總經理劉尚勇(微博)認為:“首先要保持最起碼的誠信,拍賣行業是信用行業,為了這個行業的良性發展,我們只能寄希望于所有參與藝術品行業的人,保持誠信的態度,有僥幸、蒙混過關的欺詐,要堅決抵制和譴責。”劉尚勇認為,就拍賣公司而言,要嚴格遵守中拍協發布的《文物藝術品拍賣規程》,這是標準化程序,已被國家標準委認可,拍賣公司要嚴格遵守,標準化程序可以保護雙方利益。
謹慎與懷疑的眼光可慧眼識寶
現在是科技時代,大家的意識也在加強。殷華杰告訴筆者:“為了避免不必要的真假爭論,平時在征集過程中會留下資料,比如在公司的接待室安裝攝像頭,整個談話過程都會有記錄,但外地的公開征集就很難做到。”
藝術品的真偽鑒定是件困難的事情,在科技鑒定不成熟的情況下,只能靠眼力,堅決拒絕靠耳朵聽。藝術品行業習慣講故事,故事能夠為作品添彩,甚至是提升價格,但是問題也經常出現在故事上。
光明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