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批原本日日與古書為伴、恍若生活在唐宋的古籍整理人士,倏忽之間又被拽回到了現代。“本來,我們有筆有紙有古書,生活也就夠了,可日漸猖獗的數字盜版,已經控制我們的根了!誰都可以掃描我們的東西,我們就甭想生存下去了!”談及慘遭盜版侵襲的古籍整理行業,中華書局(微博)副總編輯顧青揪心地說。(《北京日報》8月13日)
顧青所揪心的是版權問題,這是能夠通過法律手段加以糾正和挽回的。但是,數字盜版給文化傳承帶來的災難更為嚴重。
今天,互聯網的傳播速度快得驚人,把一些電子書網站的內容下載下來之后,如果寬帶的帶寬夠充足,把“二十四史”通過一些網站的“大眾分享”功能傳播出去也用不了幾秒鐘。在如此快速的傳播環境下,“劣本”古籍掃描本會像傳染病一樣傳播。本來,喜歡古籍的人并不是太多,這之中又有相當比例的人缺乏辨識“善”“劣”的能力。在免費閱讀的大潮下,那些硬傷累累的“劣本”古籍掃描本在傷害著版權的同時還侵蝕著那些初級古籍愛好者的熱情,更讓古籍整理的前輩們的努力一點點坍塌。本來,今天的“善本”也不能算是百分之百完美,可又被盜版者胡亂掃描,弄得亂七八糟,一夕之間仿佛又回到了古籍整理的“原始時代”,真的是讓古籍整理陷入了倒退的境地!
面對古籍整理的數字化之殤,面對不健康的閱讀傳播模式,我們除了寄希望于法律部門對盜版者的懲戒之外,還需要嚴格管理圖書網站,還需要正確引導網民的網絡閱讀意識。否則,我們會失去更多,而不僅僅是古籍!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