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報8月15日訊(記者 侯文強) 清朝官員的“臺燈”、民國文人的“書包”、近代買辦的“音響”……記者15日在煙臺民俗博物館探訪時發現,近百件從民間征集的寶貝已經布展。工作人員正在安置最后的防護措施,預計煙臺民俗博物館10月左右開館。
“我本是臥龍崗散淡的人,論陰陽如反掌保定乾坤。”15日上午,煙臺民俗博物館家居展中,一件破舊的留聲機里傳出了京劇《空城計》的唱腔。音質清亮透澈,一點也不像經歷了百余年的滄桑。
這件留聲機被放在了“買辦家庭”展廳中,重點展示買辦家庭中西合璧的風格。按照展陳方案,煙臺民俗博物館將通過展出開埠時期官員、買辦、文人、百姓四個家庭的縮影,反映不同階層的民俗生活。
“官僚家庭”展出了紅木羊皮罩燈,是價值不菲的高級“臺燈”;“文人家庭”里有竹編雕花文具盒,是身價堪比LV名包的民國文人“書包”;“百姓家庭”里的花邊機,百年前家家戶戶都有,女性就靠它去賺外匯。
據悉,這些有趣的展品將于10月左右與市民見面。屆時煙臺民俗博物館南院展廳布置近代家居陳列和媽祖文化陳列,北院展廳則布置臨時展廳,用于民俗文物、個人收藏、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展覽。
對于煙臺民俗博物館開館時間一再推遲的原因,該館工作人員解釋稱,潮濕的天氣影響施工進度,前段時間鋪設好的展板鼓了,他們不得不重新施工,通過鋪設木龍骨、石膏板等方式防潮。
□提前探營 官僚廳堂氣派 買辦客廳洋氣 文人書房靜謐 百姓家庭質樸 四個家居展,個個有故事
本報記者 侯文強
傳統做派的官僚廳堂、西洋風氣的買辦客廳、清雅靜謐的文人書房、質樸簡單的百姓家庭,里面擺放了近百件從民間征集來的寶貝,是煙臺民俗博物館的精華所在。
◥封建官僚家庭的擺設體現了尊重傳統、崇尚禮儀的生活面貌。 本報記者 趙金陽 攝
官僚廳堂>> 全是名貴紅木家具
剛走進“官僚家庭”時,一眼看過去,多是破舊的桌椅。“可別小看這展廳,里面擺放的全是名貴的紅木家具。”煙臺市民俗博物館相關專家說。
一把理石背紅木椅子的重量不下二三十斤,“如果在市場上的話,這把椅子最少值10萬元。”專家說,八仙桌、條幾、雕花長方桌、雕花博古架……十多件家具中全是紅木的。
廳堂是封建官僚家庭會客、議事的重要場所,擺設講究傳統的對稱美感,布局井然,體現了尊重傳統、崇尚禮儀的生活面貌。
買辦客廳>> 百年前留聲機還能用
“買辦家庭”陳列著鋼琴、八音盒和留聲機,還有由整塊大理石雕刻而成的座鐘。歷時百年后,破舊的留聲機仍然發出了清亮的聲音。
中西結合是這個展廳的最大特點:茶桌和沙發擺在一起,留聲機里放的是京劇,弧形的椅背配著蝙蝠的花紋。專家說,中式椅子的椅背一般是方形的,而西洋家具一般是弧形的;雕刻蝙蝠圖案是中國傳統,取諧音“福”。
客廳是集中體現買辦家庭獨特身份的地方,其擺設充滿了清新自由的西洋之風,體現了買辦家庭異于中國傳統社會的文化和價值取向。
文人書房>> 竹編花籃價值萬元
“文人書房”里擺放著毛筆和硯臺等,其他陳列的東西同樣很精巧,比如名貴堪比LV名包的竹編雕花文具盒,它曾是民國文人們的“書包”。還有價值萬元的竹編花籃,專家費了好大的勁才把它找回來。
書房是中國文人讀書、創作的場所,講究高雅風致,是文人為自己營造的自由世界。書房的陳設布局精巧別致,營造一種濃郁的文化氛圍,突出了文人喜歡清雅靜謐的審美情趣。
▲百姓生活最講實用性,帶有濃郁的鄉土氣息。
本報記者 趙金陽 攝
百姓家庭>> 椅子能當梯子用
“百姓家庭”注重實用性,比如既能當梯子又能當椅子的箱梯椅子、連通的灶臺和火炕、能轉動能當飯桌的嬰兒車。走進這里,一股生活氣息撲面而來。
“我見過這種花邊機,它可是讓當時的女性揚眉吐氣。”幾位游客趁著記者采訪走了進來,其中一位老先生說,花邊是開埠后,由傳教士傳入煙臺的,當時不少女性靠它賺取外匯,賺得比男人還多,在家里很有地位。
灶臺和火炕是老百姓日常生活中離不開的兩個地方,百姓生活最講究實用性,屋內布置色彩鮮明艷麗,帶有濃郁的鄉土氣息,體現了老煙臺的民俗風情。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