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徐佳和
第十一屆上海國際攝影藝術展覽所有獎項昨天揭曉,三大組類共14個金獎全被中國攝影師摘得,該影展舉辦至今首次出現如此情況,一位資深的業內人士認為,這雖不代表中國攝影的水平已經位列世界的前沿,但至少說明中國攝影水平的進步無法忽視。本屆攝影展優秀作品將于10月11日至17日在上海展覽中心展出。
中國攝影師囊括所有金獎
上海國際攝影藝術展覽由上海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上海市攝影家協會發起并主辦,每兩年舉辦一次。該影展是中國目前評委陣容最具權威最強大、社會影響力最廣、參賽作品水準最高的攝影賽事之一。
本屆影展共收到來自32個國家和地區的1.5萬余幅攝影作品,經過來自英國、奧地利、摩洛哥、日本和中國的17位國際攝影藝術評委的不記名評審,三大組類——紀實類攝影組、電子影像組(藝術類、創意廣告攝影類)、藝術類攝影組的各個獎項昨天在上海揭曉,13名中國攝影師榮獲三大組類共14個金獎。
其中,紀實類照片組金獎4幅,劉鋒兵作品《軍墾愛情》、郭凈作品《請愿》、沈雷作品《驚魂一刻》、王溶江作品《歲月如歌》;電子影像組(藝術類)金獎3幅,宋持月作品《路上》、Ming-Hui Cheng(中國臺灣)作品《無題》、黃松輝作品《河邊的早晨》;電子影像組(創意廣告攝影類)金獎2幅,胡國慶作品《釋放》、裴安海作品《火機廣告》;藝術類照片組金獎5幅,何元華作品《瞻前顧后》、夏書亮作品《穿越時光》、石志強作品《節日群像》、毛翼作品《吹號手》、郭凈作品《眼神》。
紀實攝影的中國力量
用照相機對現實思考、表態成為紀實攝影家的生活方式,這也是每逢攝影展,紀實攝影總能成為關注焦點的原因之一。
作為本屆上海國際攝影展評委之一,始終活躍于新聞攝影第一線的滬上著名攝影師雍和認為,紀實攝影領域中,按慣有思路,國外攝影水平應該領先于國內,但是,這次的紀實攝影獎項,獲得金獎的都是中國攝影師,甚至有一些極具視覺沖擊力的題材,十分醒目。評委們乍一看都以為是海外攝影師的慣用手法,待到揭曉,才知是中國攝影師作品。
雍和還認為,“發展中的中國一往無前,飛速的前行濃縮了西方一百多年的發展進程,濃縮后出現的情況如此紛繁蕪雜,許多是西方社會進入平穩發展后消失了的場景,許多是中國獨具特色的場景。論技術,中國與世界沒有距離;論題材,中國比世界更富有。”
但是,紀實性作品的“生命”——真實性屢屢在中國紀實攝影獎項的評選中遭到質疑,面對這樣的尷尬,前瑪格南圖片社主席布魯諾·巴比強調了此番紀實攝影獎項評選還原真實的程度,特別提出在評選方面絕對不會選擇經過電腦修改的作品。
首次設立廣告創意攝影
攝影技術與后期制作并舉的廣告創意類攝影,此番是首次在上海國際攝影展中單獨列出此項評選,這一項攝影類別尤其強調創意與視覺感受,中國廣告創意攝影正在與國際接軌。
隨著數碼技術的快速發展,攝影的表現更為寬闊,圖片內涵和視覺感更為突出,無論是對自然,還是對社會生活中的瞬間反映,攝影的技術與瞬間結合更完美,攝影的視覺力更能給人以震撼和聯想。為了與當今國際數字影像發展同步,兼顧攝影者對于圖像展示的習慣,本屆國際攝影展在設立電子影像投稿外,為藝術和紀實兩個類別中特別設立了照片投稿,為作者提供了不同投稿方式的空間,其中紀實組的設立把新聞紀實與社會紀實的視覺表現相融合。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