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喻彬
近日,筆者從廣東省博物館中國端硯藝術展、肇慶市博物館端硯展等展覽展館看到,端硯的身價在瘋狂飆升,成為繼玉石、雞血石之后又一種“瘋狂的石頭”。
中國自古有“武士愛劍,文人愛硯”之說。“文房四寶”中的硯臺,歷來是文人墨客的心愛之物。東坡居士以傳家寶劍易佳硯;米芾一生愛硯成癖,抱硯入眠,斗膽裝瘋賣傻討得宋徽宗之御硯……皆成了世間佳話。
隨著自來水筆和圓珠筆誕生,端硯、徽墨、宣紙、湖筆漸漸式微。“現在愛硯的,不一定都是文人。因為,當今鍵盤時代,書寫常常不用筆。人們不惜高價買來端硯,大都是用來玩賞和珍藏。”肇慶市作協主席何初樹如是說。
那么,這些既非玉亦非鉆的石頭,憑什么如此博得藏家們的青睞?中國工藝美術大師黎鏗的看法是:
“價值決定需求。一是政府對稀缺資源的保護,1998年,肇慶市政府開始對老坑、坑仔巖、麻子坑等硯坑進行封閉,禁止開采。二是人文價值,端硯是一項手工藝創造性的勞動,隨著端硯制作工藝越來越精致,制作人工成本也就越來越高。三是我國藝術品市場收藏熱的不斷升溫,端硯收藏投資正日漸被人們所關注,其經濟價值在逐年攀升。”
何初樹說:“十多年前,在肇慶幾萬元可以買到一卡車坑仔、麻子坑硯石,現在即使出價百萬元也難覓得一車同樣的好貨。巴掌一般大小的老坑,以前多作邊角料丟棄,現在一塊也要賣上萬元。”
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張慶明表示,十年來,端硯的價格漲幅驚人,尤其是出自大師之手的經典作品。端硯藝術是集雕刻、文學、歷史、詩文、繪畫、書法、金石于一身的綜合藝術。端硯的價值其中很大一部分是制硯者的人文價值所決定。
正因為如此,我國國家領導人曾兩次以端硯為國禮贈送給日本首相。1978年,鄧小平赴日本訪問,帶著黎鏗創作的《周總理詩詞硯》贈送給日本首相福田糾夫。硯上雕著周恩來的詩篇“大江歌罷掉頭東,邃密群科濟世窮;面壁十年圖破壁,難酬蹈海亦英雄”。
2008年,胡錦濤主席訪問日本,也是帶著黎鏗創作的《中華圖騰硯》,贈送給日本首相福田康夫。
何初樹說:“前后三十年,日本兩任父子首相,得到中國國家領導人贈送的國禮端硯,都是黎鏗創作的。這里有歷史的機緣,也有端硯的價值。”
黎鏗回憶道:“1978年,外交部派人來說要委托我們趕制8方端硯精品,用來作為國禮。我當時感到很大的壓力,最后決定以周總理東渡日本的詩句做主題。硯池上部雕著龍的紋飾,象征中國;龍紋下是輪旭日,喻為日本;下面相連的海浪,象征著中日一衣帶水。”
十年來,老坑端硯價格上漲了40倍。甚至出現了老坑端硯的回購熱潮。在何初樹看來:“封坑十幾年了,硯材越來越少,海內外的藏家都紛至沓來。這種剛性需求,決定了端硯價格的‘瘋狂’。”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