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提供:康納當代藝術ConnerContemporary Art
原文:KristonCapps
譯文/編輯:王薇
菲利普收藏館順理成章地購入了利奧·維拉里爾的作品——“Scramble”。這件作品是收藏館從5月12日至6月30日期間展出這位藝術家作品的康納當代藝術(ConnerContemporary Art)購得。維拉里爾參加了去年六月一個關于弗蘭克·斯特拉(Frank Stella) Scramble系列作品的座談會,并從中獲取了靈感。該座談會由菲利普收藏館館長克勞斯·奧特曼(Klaus Ottmann)主持召開。當維拉里爾的作品最終懸掛在了斯特拉作品的一側時,收藏館以其最合適的位置吸引了紐約藝術家們的眼球。
菲利普收藏館并不是第一家展示維拉里爾這些明亮變幻的光作品的華盛頓特區博物館。早在2008年,美國國家美術館就曾委任維拉里爾將該館東西兩幢建筑物之間200英尺的電動步道以燈光裝飾點亮。維拉里爾的巨型作品“多元宇宙”由40,000個閃爍的LED組成。這成為了每天許許多多紐約旅客手機拍照鏡頭中的背景幕。這件作品是以維拉里爾另一個引人矚目的項目為基礎設計的,該項目作品由一系列圓形裝飾物組成,在布魯克林音樂學院第25屆后浪節(Next WaveFestival)中裝點了該院建筑正面的寬大窗口。
但是,維拉里爾在康納當代藝術的作品展證明了他僅僅是一位光藝術家。至少,他并不簡單地屬于某一明確陣營。他不是像丹·弗萊文(Dan Flavin)那樣情緒化的極簡抽象派藝術家。他也絕非像羅伯特·歐文(Robert Irwin)那樣的光與空間藝術家。而他與奧拉威爾·埃利亞松(Olafur Eliasson)的共同點也只是燈泡的運用。以“Scramble”為例,這是一個放置于木框和樹脂玻璃中5乘5英尺的正方形板,配置有LED、迷你主機、以及維拉里爾的定制軟件。毫無疑問,同心正方形設計看起來像是斯特拉的風格,其表現方式也像是斯特拉采用的那種由簡單規則發展而來的著色。在斯特拉的一件作品中,它表現在每個正方形條紋的寬度與規律中。而在維拉里爾的作品中,則變成了程序碼線條。
也許這就是維拉里爾有別于他人的地方。他并非根據觀看者眼中的光定義下的空間進行處理,這種方式激發了很多和他一樣利用屈光手法的同輩中人。維拉里爾關注于創作限制、色彩綜合,及表面與深度的對比。換句話說,他的作品具有現代主義、后繪畫性特征。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