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倚山(微博)的辦公室坐落于北外灘白金灣廣場的15樓,打開窗有陣陣江風吹進來,不時能聽到輪船的汽笛聲。“在這里能感受到歷史和現代的碰撞。”王倚山說。
古今文化的交融
王倚山的辦公室處處體現著古今的碰撞,古董紅木家具配蘋果電腦,成套的古典茶具搭著真皮大沙發……
“這也是為什么作為北京的百年老字號,榮寶齋(微博)選址在北外灘白金灣這樣一座現代建筑的原因。”王倚山說,在這里能感受到歷史的積淀和現代文明的碰撞與交融。
當初決定進入上海市場,在選址上確實頗費了一番周折。從事藝術品拍賣行業,需要有歷史文化積淀的地方,需要能夠很好地去欣賞藝術品的氛圍和環境。“為此我們做了不少的比較。”
外灘從19世紀后期開始成為外資和華資銀行的聚集地,有著“東方華爾街”之稱。各大商行、金融企業將總部設在這里。各種不同時期、不同國家、不同風格的建筑集中在外灘,見證了中國的那段歷史。可謂是上?,F代文明的發源地,是最具歷史文化積淀的地方。
而與外灘一河之隔的北外灘,是規劃中的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將成上海國際航運服務業集聚區,并計劃在2020年奠定全球航運中心位置。
同時,北外灘作為虹口區未來重點發展的高端商務區,區域的高起點高規劃,將使其和外灘、陸家嘴形成一個“黃金三角CBD”。
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和區域規劃讓上海的新老文化在這里交匯碰撞,這也是榮寶齋選址北外灘的一個理由。
合作就是“1加1大于2”
“除了歷史積淀與文化底蘊,北外灘區域的客戶群體具有一定的購買力,他們對于藝術品收藏具有強烈的愿望,也是我們在選址時重要考量的內容。”王倚山補充道。
目前北外灘地區已經集聚了3308家航運企業、26家航運功能性機構,是全國航運企業最集中、航運要素最齊全的區域之一。同時,外灘、陸家嘴又聚集了大量的金融機構和世界500強企業的總部。
“這些都是我們的潛在客戶。在今年白金灣舉辦的春季預展中,我們發現一些有趣的現象。”王倚山說,“白金灣的客戶層次與榮寶齋有著共同之處,白金灣的客戶中存在著榮寶齋的潛在客戶,而我們的客戶中也存在著白金灣的潛在客戶。這就是商業合作中‘1加1大于2’的效應。”
8月,榮寶齋還將與白金灣以及境外展商合作在白金灣廣場舉辦一個歐洲古董家具與珠寶拍品的預展。
王倚山透露,榮寶齋9月和12月的大型拍賣會的預展都會在白金灣廣場舉行。
“我們的合作會越來越緊密,接下來希望能夠更好地整合資源。”王倚山說,作為白金灣綜合體一部分的外灘悅榕莊也將在今年試營業。作為全球頂尖精品度假酒店營運商,悅榕莊的客戶正符合榮寶齋的客戶要求,屆時會尋求進一步的合作機會。
選址要利于藏品保護
在采訪過程中,王倚山提到了另一個選址白金灣的細節:這里能提供恒溫恒濕的環境,這對于藝術品的保護和存放非常重要。
“白金灣向業主保證常年室內溫度在20-25攝氏度之間,以及恒濕、恒氧。辦公環境舒適的同時,為我們紅木家具、藝術藏品的存放都創造了一個良好的環境。”王倚山說。
榮寶齋入駐后,白金灣確實履行了“恒溫、恒濕、恒氧、低噪、適光”的承諾。王倚山表示,白金灣的地源熱泵系統利用地下溫度與地面的溫差加熱或制冷并通過樓板以輻射方式進行傳熱,調節室內溫度。這樣既能保證溫度在室內分布均勻,又沒有機械轉動部件,輻射溫度與空氣溫度相差小,沒有吹風感且空氣潔凈,安靜無噪聲且不占用室內空間。同時,還保證了辦公空間濕度長期保持在30%~70%。
有一部分藏品需要避光存放,而這里的每扇窗都有外遮陽卷簾窗,放下它可以做到百分百的遮光,同時還能防止熱量流失,形成一個防止冷空氣入侵的有效隔斷。這對于部分有特殊存放要求的藏品無疑是一大福音。“同時,我們還能節約40%左右的供暖費用和30%左右的制冷費用,可謂兩全其美。”王倚山介紹。
顯然他對于白金灣的環境非常滿意,“這一切條件保證了我們的藏品存放在最適宜的環境中,可以看到我們的藏品都保存得相當好。”
上海市場潛力巨大
“上海作為中國重要的經濟文化中心,在這樣一個買家、藏家、作品云集的地方,拍賣市場不應該如此冷淡。”在王倚山看來,上海的藝術品拍賣市場潛力巨大。
作為全國最大的兩個藝術品拍賣市場,上海市場的成交額遠不如北京。
王倚山介紹,2003年是京滬藝術品拍賣市場出現差異的起點。2003年之后,北京拍賣市場突然暴漲,而上海拍賣市場卻從此迎來“失落的十年”,成交額日益落后于北京。2011年,上海的藝術品年拍賣總額不足北京的1/9。
王倚山認為,缺乏高水平競爭導致上海藝術品市場的發展落后于北京,朵云軒一直缺乏有力的競爭對手,這跟上海相對謹慎的地域文化有很大關系,商家不愿意承擔更多的風險,市場就很難發展成現在北京市場的規模。
王倚山說,榮寶齋進入上海的原因,就是看好上海市場的巨大潛力,希望在這里拓寬榮寶齋客戶和業務范圍、經營領域。
“上海具備藝術品市場生存和發展的所有條件:良好的市場基礎,足夠的消費能力、消費群體以及消費意愿,深厚的文化底蘊。相信榮寶齋一定會給上海市場帶來活力。”王倚山說。
榮寶齋
榮寶齋原名“松竹齋”,始建于1672年(清康熙十一年),迄今已有300多年歷史。1894年(清光緒二十年),前人取“以文會友,榮名為寶”之意,設榮寶齋字號。
1952年,榮寶齋轉為國營,并逐漸由一個百年老店轉型為集書畫經營、木版水印、拍賣、出版、教育等于一體,具有相當品牌影響力和市場競爭力的綜合文化企業。多年來榮寶齋被視為“書畫家之家”,文化鴻儒、丹青巨擘素與榮寶齋篤誠交往并留下許多藝壇佳話。
榮寶齋與上海也頗有淵源,1931年榮寶齋在河南中路開設分店,彼時生意興隆,名噪一方。
2011年秋,榮寶齋(上海)拍賣有限公司正式落戶上海,其后,榮寶齋(上海)憑借悠久的文化積淀和品牌號召力,得到了廣大藏家的大力支持與信任,2011年11月首場大型藝術品拍賣會以逾10億元的成交價改寫了上海地區單場藝術品拍賣最高成交紀錄。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