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東莞民間藏家人群龐大,但收藏水平不容樂觀。”由韶關市委宣傳部主辦、東莞中和堂承辦的“大型生態文化基金籌備專題競買會”將于9月22日舉行,面向東莞民間藏家的首次大范圍藏品征集活動開始十多天來,一千多件前來應征的藏品絕大多數經鑒定為贗品。負責此次活動把關的知名鑒定專家劉巖認為,東莞太多民間藏家“走入了收藏誤區”。
活動介紹
據中和堂競買會負責人常雪梅介紹,此次活動征集范圍涵蓋了書畫、瓷器、玉器、奇石、紫砂壺等二十多個品類,征集時間為8月1日至8月25日,全市民間藏家均可參與。所有送拍藏品由北京文博苑收藏品鑒定中心專家劉巖現場鑒定,達到上拍條件即可辦理相關手續。
國外巨額拍回藏品竟是假貨
“東莞藏家參與熱情非常高,這一段時間經我過目的東西有一千多件,但真東西還不到二十件。”劉巖說,藏家送拍的藏品以瓷器、書畫居多,其中書畫有200多件。這些書畫藏品多數是沒有收藏價值的地攤貨,一些落款為傅抱石、李可染、齊白石等大師的作品,事實上都是質量不高的偽作。送拍的瓷器也以贗品居多。
“有的東莞藏家去境外的拍賣會撿漏,結果買到的還是假貨。”劉巖舉例說,鑒定中發現,一位藏家帶來的“齊白石”畫作是花200萬元從日本拍賣回來的,另一位老先生帶來的清雍正琺瑯彩是花費了300萬元從美國拍得。這些藏家都是片面認為國外的拍賣會操作比較正規,但自己不懂行也一樣會上當。
最貴入圍藏品為300萬元田黃石雕
劉巖表示,已經入圍的近二十件藏品總體質量并不高。值得一提的是,一件1米多長的百年老莞香比較有價值。雖然風化比較嚴重,但有助于參觀者了解老莞香的形貌特征,所以就毫不猶豫收下了。另一件從香港送來的田黃大象石雕,藏家開價300萬元,是迄今收到的最昂貴的一件藏品。
“同東莞藏家們交流發現,大多數人收藏知識匱乏,入手藏品也比較盲目。”劉巖說,有價值的高古玉、古董存世量本來就非常有限,一知半解的情況下進行收藏,難免會買到贗品。他建議東莞的藏家可以將眼光轉向當代景德鎮的大師瓷、現代玉器、作者本人尚在世的名人字畫等,這樣會靠譜一些。他同時也認為,東莞有部分大藏家尚未浮出水面,“真正有價值的藏品是不肯輕易示人的”。
據了解,此次拍賣所得將用于設立韶關市文化發展專項基金。由于前期征集到的藏品質量不高,劉巖預計拍賣可能會向中低端路線靠攏。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