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養(yǎng)哈佛的小天才》一書中,對于每個家庭的要求是平均具備28件藝術品,美國的家庭大部分都選擇了版畫。同樣,在歐洲很多國家,不管家庭條件如何,家里墻面都會掛有版畫。在他們的現(xiàn)實生活中,版畫的消費和收藏是與社會大眾緊密結合的。
在國內,情況不同,版畫曾經的“輝煌”經歷了斷層,現(xiàn)在很多家庭寧愿掛一張行畫,也不會想到要購買版畫。收藏周刊記者本期專訪了著名版畫藝術家廣美版畫系教授宋光智,他強調,“近年版畫一直穩(wěn)中有升,速度雖比國畫、油畫慢,但版畫自身有其獨特的表達能力,這也就意味著版畫其實有極大的增值空間。”
這就像用一萬塊錢,可以買到較高品質的、增值空間較大的版畫作品,但是如果換作油畫,就買不到什么好的作品了。
誠然,版畫為人所詬病的特點是其非唯一性。正如一名版畫畫商所言,版畫不是原作,價格上兩者有很大差別。有玩家介紹經驗,“相比動輒幾十萬元甚至上百萬元的名家國畫、油畫,版畫的進入門檻相對較低,其價位比較適合初玩收藏的人。”
但版畫的發(fā)展也面臨困境,宋光智教授坦言,“有一個現(xiàn)象挺遺憾的,現(xiàn)在每年廣美的版畫本科生、研究生的畢業(yè)展覽中,涌現(xiàn)了不少優(yōu)秀人才,但由于各方面的原因,這些青年才俊都沒有繼續(xù)堅持版畫的創(chuàng)作。這非常可惜,我們需要不斷有好人才,好作品出現(xiàn)。”
如果沒有好的人才堅守,版畫藝術又該如何持續(xù)?很多搞版畫的,到最后都轉行了,這個現(xiàn)象值得我們深思。



皖公網安備 34010402700602號